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①

2020-12-10 09:18郭思远郭海亮钱可敦
热带农业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技服务体系社会化

郭思远 郭海亮 钱可敦

(1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7;2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 江苏南京 210019)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探索中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涌现,服务范围不断拓展,这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国内农业社会化服务现状

1.1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成效与不足

2019年9月10 日,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发布了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第一批典型案例,案例包括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服务主体共20个。这些案例突出市场导向,重点关注在创新农业服务方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服务带动小农户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从当前实践来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然而,综观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现状,社会化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普及度较低,服务形式粗糙、服务内容相对单一,总体质量不高,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展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经济日报》刊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还比较低,不能完全匹配各农业生产主体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需求[1]。”

1.2 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需求痛点

一是“谁来种地”的问题。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不断加快,种田大户逐步取代普通农户成为农村土地种植主力,这种变化必将导致农村土地市场和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现有种地的普通农户老龄化严重,基本是分散经营,手段传统,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后的种田大户、合作组织、涉农企业又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手段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导致其土地经营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和消费升级要求。二是“如何种好地”的问题。目前,农村土地流转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类土地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现状影响着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的集聚,同时基于种植者的多元化市场需求,都需要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来整合资源、协同跟进,为种植户提供标准化、专业化、高效率的农业服务解决方案。

1.3 当前种植户经营土地的难点

2018年,中国乡村之声策划发起大型问卷调查活动《谁在种地》,调查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调查对象全部为农村居民。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即51%的人表示生产资金短缺是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到“从事农业生产,最担心的问题”时,高达78%的农户认为是农产品价格下跌;67%的农户认为旱涝灾害及病虫害疫情;还有42%的农户选择农产品销售困难[2]。可见,当前农民种地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营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二是产品价格下跌,销售不畅;三是缺乏专业指导,农业技术不足;四是机制保障尚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弱。

2 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破解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痛点和难点,要重点在培植市场化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上下功夫,与时俱进,不断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再造,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一体化社会服务平台,将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植入农业产业链,构建“全农服务”价值链,解决“谁种地”和“种好地”的问题,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与模式再造。

2.1 构建“三位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单一组织很难提供系统化、全方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很难满足新型土地经营主体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3]”。随着社会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不断拓展,亟需打破社会化服务的低质供应、无序竞争格局,需要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提升有效供给。应建立政府、市场、合作组织三位一体、分工协同、各有侧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社会化服务中,政府是社会化服务提供的主导者,应侧重于政策层面、公共服务、财政支持与产业扶持;龙头企业是市场化服务主体,应侧重于龙头带动、示范引领、资源整合与供应链输出;农民合作社是联系农民、政府与龙头企业的桥梁与纽带,应侧重于组织协调、中介服务、协同联动。“三位一体”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全覆盖。

2.2 打造五位一体的“全农”服务内容

针对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痛点和难点,以“全农服务”为目标定位,以农资服务为契入点,以农技服务为核心,以农产品订单服务为抓手,以农户贷款服务为纽带,以农机作业服务为补充,全面构建“农资、农技、农机、农产品、农业金融”五位一体的立体化综合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三农”。

2.2.1 创新农资服务

一是对上采购“去中间化”。加强与大厂大商合作,通过直供直销、加盟代理等形式,实现采购流程扁平化将大厂大商的质价、品牌、市场、客户优势,转化为社会化服务企业经营优势。二是对下服务“加中间化”。在农资销售市场上寻求合作伙伴,加强与社会农资经营网点、基层经销商、区域种植大户合作,扩大辐射范围,服务终端种植户,解决农资服务“最后一公里”。

2.2.2 创新农技服务

转变农业技术服务职能。打造“新型植保医院”,推动农技服务主体由“药店”向“医院”转变,由“卖药”向“看病”转变,增强农技服务能力。借助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发挥专业农业技术人才优势,专家远程线上“坐诊”与线下现场“巡诊”相结合,将服务触角向下延伸,通过线上指导、面对面交流服务,增强农技服务的效率与效能。

2.2.3 创新农产品服务

拓展农业社会化订单服务内容,与农户签订社会化订单种植服务协议,帮助农户实现订单生产,包括良种提供、农资销售、技术推广、原粮回购、粮食烘干、储运、协调农机作业等多项服务,形成利益连接共同体,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粘性,提升一体化、一站式服务能力和水平。

2.3 构建社会化服务信息化平台

借助农业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数据库系统,构建“互联网+现代农服”的平台体系,满足种植户实际服务需求。一是建立生产经营服务数据库。结合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内容,建立种植户、农机作业组织和作业需求、农技服务人员、农贷农户、地块土壤和病虫害、区域气象、农产品订单生产与销售等信息库,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系统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建立社会化服务平台系统。在数据库信息基础上构建农机作业指挥调度系统、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远程庄稼医院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天气预报系统、线上金融服务系统、农产品行情预测系统、土地地理信息系统等综合服务系统。构建“互联网+”现代农业服务信息化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4 打造品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资源整合,促进社会化服务品牌化发展,推动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一是通过强强联合,合作共赢,集中资金、技术、人才、服务优势,推动要素集成,形成规模效应,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服务质效;二是鼓励龙头企业将一些规模小、管理涣散、发展能力弱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兼并重组,有效解决目前社会化服务主体较多、服务功能不强、品牌影响力不突出的问题;三是科技引领,建立龙头企业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平台,构建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升社会化服务的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和技术服务竞争力。

猜你喜欢
农技服务体系社会化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26亿中央财政支持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