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安,马彩霞
(甘肃省庆阳市国营巴家咀林场,甘肃 西峰 745000)
子午岭林区是我国黄土高原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一片天然次生林,横跨陕、甘两省,因与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故称子午岭,也是庆阳市面积最大的水源涵养林区,纵跨华池、合水、宁县和正宁4个县,境内南北长147.2km,东西宽67km,总面积745.5万亩。可以说,子午岭是陇东大地的“天然屏障”,也是庆阳人民的“绿色生命线”,在调节区域小气候、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子午岭林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和持续健康发展,2005年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建立了《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庆阳市子午岭林区华池、合水、宁县、正宁4个管理分局所辖林区的核心地段,地理坐标在东经108°09′~108°43′,北纬35°18′~36°30′之间,区划总面积363.2万亩,占子午岭林区总面积的48.7%,其中:核心区97.7万亩,缓冲区70.3万亩,实验区195.2万亩。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天然次生林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灌丛、草地、湿地4个类型20个群系,以及多种多样的动物等。
近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决策部署,在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健全组织机构。2008年8月成立了甘肃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原市林业局合署办公。新一轮机构改革后继续在市林草局加挂甘肃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牌子,在4个管理分局加挂自然保护区华池、合水、宁县、正宁管理局牌子,承担所管辖区内的甘肃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职责。二是规范林地管理。严格执行《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的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对保护区内林地使用审核审批事项的监督检查,使用林地审核率达100%。层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健全火情监测和火灾预警机制,实现了子午岭林区连续30多年无较大森林火灾发生。同时抓好封山禁牧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确保森林生态系统安全。三是加大建设力度。组织实施了贫困林场、资源管护站、场部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申请省级专项资金在保护区设立区碑、界碑、界桩等,新建视频监控系统,不断改善自然保护区环境条件和管理能力。认真实施国家及省市生态建设工程,近年来累计完成造林86万亩,增加了后备森林资源总量。
社会公众对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的知晓率较低,对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深,致使民众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够强。
由于保护区管护面积过大,现有管护力量严重不足,新增护林人员渠道不畅,自然减员后长期得不到补充,再加之森林面积持续增加,致使每个护林员的实际管护面积达到国家规定的合理管护面积的3~5倍,管护措施落实难度加大。
保护区位于子午岭林区核心地段,管理难度较大,国家投入的公益林管护资金有限,省、市配套资金较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致使先进的管护手段无法落地见效。
保护区周边与森林公园、军民大生产旧址、抗大七分校等景区及个别乡村组交叉重叠,人为活动比较频繁,其生产、生活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干扰。
首先要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在重要节日、公共场所等重点区域,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升民众对建立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性的认知度,明确重点保护的对象及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树立“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发展理念,营造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浓厚氛围。其次要加强建设项目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准入审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并加大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生态保护措施落实到位。
管护队伍建设是加强保护地管理的首要任务,应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子午岭林区护林人员空缺的问题。合理利用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公益林补偿专项资金,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以满足管护人员短缺的实际需求。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投资,并加大各级地方财政对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监测设备配置等项目配套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为了使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更加科学合理,根据国家和甘肃省新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对保护区内人口居住密集的乡镇、村庄、永久基本农田及森林公园重叠部分进行优化调整,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科学界定自然保护区范围,优化功能分区,细化管控措施,为统筹推进保护区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