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彦斌
(榆林市榆阳区鱼河林场,陕西 榆林 719000)
开展植被恢复工作,主要是对植物种类进行分析,满足于植被生长的土壤环境和湿热条件。这就需要有效对土壤环境进行改造,提升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借助恢复与重建技术可以分析出不同树种的优劣性,进而实现优势树种的推广种植。随着植被覆盖率的提升、生物多样性的保证,不仅可以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实现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榆林沙地地处陕西省境内,主要为半干旱性的大陆季风气候,虽雨热同期、年降水较多、地势整体较为平缓,但土壤荒漠化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严重不足。此外,还频繁发生干旱、霜冻、冰雹等气象灾害,与有关资料统计当地最高气温可达38.6摄氏度,而最低气温为零下32.7℃。由于冬春漫长、寒冷的自然条件,该地区种植的主要植被包括沙柳、杨树、拧条、沙竹、沙蒿,不过在一定林区没有科学进行种植规划,导致生态效益不明显,因此要打造出适合当地气候的体系[1]。
为丰富当地植被种类,打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在该地区大力种植长柄扁桃、樟子松、沙地柏,然后进行乔木和灌木的混交。具体的种植方法如下:首先,三种植被种植的比例相同,每行种植距离为两米,对于樟子松的种植来说,其技术要点在于合理稀植、带土大苗、壮苗保湿、湿沙填坑和适时浇水;对于长柄扁桃的种植来说,主要是采取无水栽培技术,要保证选择涨势旺盛的幼苗,然后采取深栽的方法;对于沙地柏的种植来说,主要利用拟态栽植技术,种植要点在于利用营养袋进行壮苗并且注重苗木的水分补充[2]。
在技术示范效果监测环节,主要是对植物群落结构、地上生物量、土壤结构、养分含量、林地生态效能等进行监测和分析,比如对样地的调查过程中,主要是在20m×20m的范围内设置两个5m×5m的灌木样,记录下不同植物的高度数量及生物量。
对于乔木层生物量的测定来说,主要是为樟子松用一块样地,之后利用完全收获法进行测定,利用挖掘法把地下根系挖出,去掉泥土后进行封装,使其处于65℃环境下静放24h[3]。
对于土壤结构和养分含量的测定来说,主要是在不同的样地中选择5个地段开挖土壤,深度分别为20cm、40cm和60cm,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量,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养分含量。
对于林地生态效能分析来说,主要是对植被上部风速以及碳储量的变化进行测定,该过程主要是利用便携式手持风速仪,然后利用折算法测量植被碳储量。
借助生态系统恢复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植被群落结构,首先在植被外貌方面,由于植被厚度的增加,可以有效保护地表,避免由于风力侵蚀造成的土壤沙化,经过研究发现条目层植被覆盖厚度会得到显著提升,相较于传统区乔木造林层,可以将植被厚度由1.36提高到1.51,由于长柄扁桃和沙地柏身幅较小,并且栽植时间较短,所以在植被覆盖厚度方面效果不及樟子松。
从植物群落的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来看,原有的沙地矿区有1种乔木,3种灌木,通过植被覆盖后可见,乔木数量为2种,灌木数量为5种,并且乔木和灌木层植被种类数量也在相应增加;在植被恢复的第3年会发现新物种的出现,原有物种的重要值开始降低,导致群落整体树种的优势劣势发生变化,最终形成以樟子松为优势树种的群落,而长柄扁桃、沙地柏等灌木层的优势更加明显。
在生物量上,现有的乔木和灌木层生物数量会出现明显的提升,提示乔木层的生物数量会显著增加,不过草本层的生物量数量提升不够明显。
对于土壤结构的改善情况来说,首先可以显著改善土壤容重。具体说来,在0-20厘米的土层深度下容量降低,情况不明显,在土层深度20-60厘米的区间,由于长柄扁桃和沙地百的根系集中在该区域,土壤容重会显著降低。
此外,在增强植被生态功能方面,对于降低风速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有效缓解风力对土壤的侵蚀作用。这是由于在植被恢复后,可以有效提升地表的粗糙度,并且通过枝叶也可以对途经的气流起到阻挡作用。在碳储量方面,由于在试验区种植樟子松、沙地柏、长柄扁桃的幼树,不同树种之间没有形成竞争关系,可以推断植被恢复可以有效提升林地的碳储量。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对植树造林技术的利用,可以有效改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率不高的问题,今后需要继续对植被恢复技术加以利用,以此提升植物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打造稳定的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