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质量引领 守住安全底线扎实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浅析昆山市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果

2020-12-10 07:46王志斌吉海龙
新农民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资农产品监管

王志斌,吉海龙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江苏 昆山 215300)

1 落实两大责任,构建“产”“管”格局

1.1 落实“产”出来的责任

全面梳理监管对象名录,实现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生产者和农业投入品经营者监管全覆盖。利用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农业科技入户、发放明白纸等多种途径,不断强化生产经营主体安全意识,纳入监管底册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训率达100%。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实行农产品生产主体、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质量安全承诺制。2019年,共发放种养户告知书4462份,责任告知率100%,并全部签订承诺书。

1.2 落实“管”出来的责任

成立由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农委、发改委、公安、财政、市场监管、商务、粮食、供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区镇以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区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建立《昆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制度》《农产品生产主体管理制度》等八项制度。加强考核督导,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市政府对区镇目标管理考核,市、区镇、村三级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投入,2017年监管专项资金997万元,2018年1210万元,2019年1492万元,增幅分别为21.4%和23.3%。

2 完善三大体系,夯实安全本底

2.1 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

制定涵盖粮油、果蔬、畜禽、水产四个产业的标准规程20项,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扶持政策》,支持鼓励应用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园创建和“三品”认证。目前,共建成各级标准园27家,其中:部级标准园10家、省级13家、苏州市级4家;全市三品总数35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5个,绿色农产品155个,有机农产品141个;2018年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97.85%,位列全省第一。

2.2 完善诚信化经营体系

健全完善涉农信用信息网络平台,全面开展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信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实施信用评级,依法公开信用评价信息,推行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受益、失信受制”,全市45家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纳入我市智慧农业诚信体系建设,104家农业生产主体信用评级信息通过苏州市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公示。2018年,昆山市巴城镇金水渔需物资经营部、巴城镇拓展渔需物资经营部、巴城镇鑫一淼水产服务部三家A级渔药诚信经营单位入驻新华信用平台,为全国首创。

2.3 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

市、镇、村三级监管体系完备,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专业化、人员专职化、经费保障化”。以市级为核心,推进监管力量向基层一线充实,健全“市镇两级监管员、村级协管员、企业内检员”队伍体系。全市11区镇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经费纳入区镇财政预算,每个监管站每年投入经费5-10万元。全市现有市级监管员17名,镇级监管员24名,村级协管员159名,企业内检员86名。为不断完善、创新安全监管体系,高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将监管关口前移,在高新区玉叶基地、群星村试点建立农产品质量工作室,抽调专业技术骨干扎根田间。

3 强化七大举措,提升保障水平

3.1 强化源头防控

建立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机制,提升产地环境,强化产地安全。全面推行“农资一卡通”模式,实现农资销售购买痕迹化管理,借助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建立农业生产主体信息库,通过对比分析生产信息与农资购买使用信息,对农资使用异常的种养殖户实行自动警示提醒,解决了小散户面广量大监管难的问题。健全农业投入品经营配送体系,发挥农资连锁经营优势,全市通过连锁统购、集中配送的农业投入品占比达87%,其中稻麦农药集中配送率达95%以上。落实《昆山市农药废弃包装回收处置实施意见》,设立统一管理的回收网点55家,2018年财政补贴225万元,回收率超75%,无害化处理达100%。

3.2 强化过程追溯

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主体逐步纳入我市智慧农业农产品质量管理平台,生产主体通过该平台实现农资管理、农事活动、产品检测、产地准出、产品追溯等功能,消费者通过手机扫码可查询所购买农产品的企业介绍、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农产品检测报告等基本信息,既解决企业日常生产管理问题,又实现产品追溯的最终目的,全市已有35家种植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试点使用该平台,并纳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

3.3 强化关口检测

在做好省、苏州市各类抽检任务的基础上,建立以市级定量检测为核心,区镇、基地快速检测为基础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针对小散户监管难问题,我市开展执法人员和抽检对象“双随机”的监督抽检工作,有效扩大了抽检覆盖面。2018年,开展地产农产品农药残留定量检测1554批次,合格率为99.9%,其中双随机抽检157批次,合格率100%;快速定性检测16236批次,合格率为100%。

3.4 强化执法打击

坚持“产”“管”并重,落实“四个最严”,对农资领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生产经营行为深入开展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农委、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了联合执法监管机制,对制售假劣农资、生产销售使用禁限用农(兽)药、收购销售屠宰病死畜禽、伪造冒用“三品一标”产品标识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2018年,出动执法人员1250人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经营门店255家次,抽检投入品84个批次,立案查处12起。

3.5 强化绿色生产

优化绿色生态产地环境,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质量和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稻麦)基地为契机,全面应用绿色食品标准化技术,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绿色成为了昆山农业最鲜明的底色。2019年,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率达到90%以上,配方肥应用面达95%以上,全市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削减了25.1%,农药使用量保持零增长,昆山农田“听得见蛙声、抓得到泥鳅、摸得着螃蟹”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3.6 强化品牌引领

大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发展自有品牌,引导支持农民发展“品牌响、效益高、生态绿”的现代农业,通过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化,驱动农产品优质化,提升地产农产品市场认知度、忠诚度、美誉度、附加值及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昆山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品牌强农。打造 “昆味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一个品牌+一个平台+N种产品”的形式,让农业企业、农民合理分享品牌增值收益,让市民品尝到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打通农民与市民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此外,围绕“昆味到”优质农产品,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搭建、完善“昆意农微信公众号”,为市民提供一个放心购买优质农产品的可靠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让市民品尝“绿色、优质、安全”的农品美味,感受淳朴农人的种植“匠心”,还市民一份儿时味道、一份田园记忆、一份健康生活。

3.7 强化宣传引导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市农业农村局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充分利用户外媒体广告、动漫宣传、地产优质农产品进社区、科普宣传进校园、不定期发送宣传短信等多种形式,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深入人心,逐步形成“共治共享、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全面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知晓度、满意度。

猜你喜欢
农资农产品监管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