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佳
(北京市健宫医院,北京 100054)
2019年末突如其来的疫情来势凶猛,在武汉出现以发热、乏力、咳嗽、呼吸不畅为主要症状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该病毒被迅速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COVID-19。该病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亦人传人,其潜伏期长、传染力强,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预防及治疗。通过积极的治疗及心理压力疏导护理。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病人对自身疾病的对抗,作为一名护理人员的我,自知疫情可怕,但要保持一颗镇定的心,接到上级领导指示,带队到武汉疫区武钢二医院与病魔中开展“战斗” 。
2020年1月20-2月20日所有1COVID-19确诊病例患者中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在71岁,病症较轻10例,普通型5例,危重症3例,9例因治疗无效死亡,临床表现: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一般>37.3℃,患者伴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呼吸窘迫、肺部胸片显示毛玻璃状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所有患者咽式子取核酸采样为阳性。
患者应卧床休息加强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和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还要坚持有效的给氧呼吸保持有氧饱和度,利用抗生素治疗及抗病毒治疗,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热病人应物理降温保暖,给与患者优质护理措施,在治疗护理的同时开展对病人的思想安抚和心理压力疏导并结合药物取得较好效果。
实施心理压力护理干预后18例COVID-19病人中,出院5例,1例转院,1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患者的 “喜怒哀乐”喜:对普通型及轻型病人来说医生查房的一句夸奖,今天化验检查结果都很好,病人脸上就会露出坚强的微笑;怒:对于重症型病人的表现,患者长期卧床不能自行翻动,必要时使用轻度镇静药物或约束具,此时的病人极容易发怒,喂饭时易出现摇头拒食现象,甚至还强烈要拔掉呼吸面罩。哀:悲哀的情况也出现在重症型病人较多,由于疾病带来的痛苦对生命失去了信心,对生活没有了奢望,迷离的眼神里透出了绝望[1];乐:对轻型和普通型病人,坚强过后就能看到希望,对出院前二次核酸检测复查阴性还需继续隔离14天的情况下也可以乐的手足无措。
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变化没有足够思想准备,各方面信息数字造成患者情绪极度紧张,患者血氧饱和度发生变化。COVID-19重症患者与其他病人不同的是会突然之间没有血氧、呼吸停止,患者病情生死攸关,病情瞬息万变。ICU每天都有人离去,导致其他患者内心处于崩溃边缘,悲观、流泪、绝望、是ICU患者的常态,通过观察了解普通及轻型患者目前存在心理压力方面问题[2]。针对患者不同,实施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疏导,首先,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并取得信任,消除其紧张心理,患者对护士的言行举动特别敏感,护士应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用亲切的口吻,尊敬的行为与患者进行交谈。如针对老年男患“亲切的叫一声爹爹”就会换来病人信任的眼神,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护理。其次,为消除病人的焦虑心理对病情较轻患者,给与鼓励,多倾听患者心声,增加战胜疾病信心,消除其顾虑和恐惧心理[3]。
COVID-19病人所用过的物品都带有传染性,因此普通型及轻症病人衣物基本无法保证及时更换,由于治疗需要会把衣物剪破,卧床患者每天进行皮肤查看,很多病人都是不穿衣服,护士一定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对其用过的物品都给与清理干净。
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管床医生对患者病情行进一步讲解,护士用专业知识及对COVID-19的最新情况进行详细解释,注意事项,预后情况,使用板报的方法给与绘声绘色的表演。
病人长期卧床,高流量吸氧,所以会造成口干、口渴,护士应及时给与病人补充水分,就要多巡视,多给病人补水[4],还有需要带无创呼吸机的病人定时给水的同时也要关注病人的面部皮肤的护理,加强这类病人的正常呼吸锻炼,争取早日脱机。
一位带着无创呼吸机患者突然找我要一颗话梅,我不解的问为什么,她说嘴里没有味道,此时我才意识到,因此加强COVID-19病人口腔及味觉护理至关重要。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过慢,口腔味觉退化,索性不吃饭,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餐进水并耐心讲解营养均衡抵抗力增加才可提高免疫力对病情起着恢复作用。
COVID-19病人存在着危及生命的风险,住院时间长,隔离时间长,不能和家属、亲人见面,患者需要倾诉对象,让患者抒发出内心感受,了解被需要内容,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心理压力,细心观察每位病人的心理变化,及对战胜疾病信心,是每个医护人员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每个护理人员都要保持情绪稳定[5],并做好自我调节,重视COVID-19病人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护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