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肾腺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2020-12-10 07:00洪怀山高祥勋朱庆国黄世清林乐吴进锋胡敏雄周志鹏叶烈夫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0年1期

洪怀山 高祥勋 朱庆国 黄世清 林乐 吴进锋 胡敏雄 周志鹏 叶烈夫

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 MA)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约占肾脏上皮性肿瘤的0.2%[1]。从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上分析容易误诊为恶性肿瘤,MA常需要和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等鉴别。本文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13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例M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福建省立医院2013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例M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7例;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43.6岁。肿瘤均位于单侧,左肾4例,右肾4例;位于中上部4例,中部1例,中下部3例;直径1.5~6.7 cm(平均4.4 cm)。病程3 d~6个月,平均2个月。临床表现:体检时发现5例,腰部酸痛3例。1例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糖尿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泌尿系彩超、双肾CT平扫及增强检查。泌尿系彩超提示肾脏实质性包块,其中 6例低回声,1例等回声,1例高回声,均见少许血流。双肾CT平扫:1例表现低密度影,4例为等密度影,3例为稍高密度影;CT增强扫描:7例不均匀中度渐进性强化,1例均匀中度强化;倾向肾癌6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实验室检查:2例出现尿潜血阳性,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升高,肾功能均正常。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手术方法

8例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其中6例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完全性内生型肾肿瘤采用术中超声引导下肾部分切除),2例行开放肾根治性切除术。

三、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

经10%中性甲醛或者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 μm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采用 Envision 法,所用一抗 WT1、波形蛋白(Vimentin, Vim)、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 CK7)、CD56、CD57、CD10、S-100、Ki-67及工作液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DAB显色,染色强度为棕黄色。

结 果

一、一般临床结果

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90~250 min,平均145 min;热缺血时间14~30 min,平均26 min;术中出血量60~300 ml,平均150 ml。术后住院时间7~13 d,平均9.5 d。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没有出现出血、漏尿、发热等并发症。术后病理均为MA。

二、病理大体检查

8例MA主要位于肾皮质区,其中1例为完全性内生型肾肿瘤。肿瘤体积最大为6.0 cm×5.0 cm×6.7 cm,最小为1.5 cm×1.5 cm×1.3 cm,平均直径4.4 cm。肿瘤均无包膜,均与周围肾界线清楚,切面灰白或棕黄色,质地中等,其中1 例伴有坏死及坏死囊性变。

三、光学显微镜检查

低倍镜下8例MA均和周围肾组织界线清晰,无包膜;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呈腺泡状排列,细胞形态单一,核大小一致,无核仁,瘤细胞核呈卵圆形或圆形,核分裂象无或者罕见。肿瘤间质稀少或呈疏松水肿样,细胞质比较稀少,1例(12.5%)可见砂砾体形成,4例细胞生长较活跃。

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8例中Vim和WT1表达阳性率为100%,CD57表达阳性率为87.5%,CK7局灶表达阳性率为25.0%,Ki-67值2%~30%(平均9%),CD10、CD56 均阴性。

五、诊断及随访

8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MA,1 例伴砂砾体,2例CK7局灶表达阳性,4例Ki-67数值高(2%~30%,平均9%),细胞生长较活跃,嘱定期复查,密切随访,手术切缘均阴性。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

讨 论

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1979 年MA被首次报道[2],1992 年由Brisigotti等[3]命名。多数学者认为MA来源于后肾胚芽成分,与Wilms瘤、肾胚的残留具有相关性[4]。2016 年世界卫生组织肾肿瘤病理组织学分型将MA纳入后肾肿瘤,其中包括MA、后肾间质瘤和后肾腺纤维瘤,均为良性肾脏肿瘤。国内外学者对MA的研究以单病例分析报告为主,缺乏大样本临床数据研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诊治的8例MA,从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对MA的认识。

一、临床特点

MA发生于任何年龄,文献中报道的最小年龄为15个月,最大为83岁,多发病于50~60岁,好发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1∶2[5]。本组发病年龄与文献报道相符,女性所占比例大。MA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多数患者体检时发现,少数以肉眼血尿、发热、腰腹部痛就诊[6]。Davis等[7]的报道中,22 例(44%)患者以腹痛、腹部肿块或肉眼血尿首诊;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为12%。本组5例体检发现,3例出现腰痛,2例(25%)检查时发现尿潜血阳性,无红细胞增多症。

MA的超声特点呈等回声、低回声或高回声,共同特征是肿瘤无血供或少血供。CT平扫显示肾肿瘤边界清楚,多数呈等密度或者均匀性高密度,常伴有钙化灶;增强扫描显示轻度强化或无强化,肿瘤中央区域可见坏死囊变区或斑片状出血,还可表现延迟增强[9]。MA的CT表现无特异性。本组 8例患者超声检查均有包块,6例呈低回声,1例等回声,1例高回声,均见少许血流。CT表现和文献报道相符合,其中1例平扫呈低密度影,4例呈等密度影,3例呈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7例呈不均匀中度渐进性强化,1例均匀中度强化;倾向肾癌6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

MA多数为单侧单一病灶,肿瘤境界清晰,常突出于肾表面,切面呈灰褐或灰白,质地硬韧或柔软,肿瘤较大时常伴坏死和出血。文献报道MA直径为1.7~17.5 cm(平均4.8 cm)[6]。本组结果和文献资料基本相符合。

MA光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单一,核大小一致,核分裂象无或者罕见,无明显异型性。免疫组化显示大多数Vim和WT1阳性[9],CD57弥漫阳性。本组 8例Vim和WT1均阳性,CD57阳性率为87.5%,提示Vim、WT1及 CD57可作为诊断MA有意义的指标。2例CK7局灶表达阳性,Ki-67值2%~30%(平均9%),CD10、CD56 均阴性,与文献报道一致[10]。

二、鉴别诊断

MA常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PRCC)和肾母细胞瘤相鉴别。MA在MRI上多表现为T1WI为低信号,而T2WI为低或稍高信号[11]。PRCC镜下成分含有乳头状结构,较多的泡沫巨噬细胞与砂砾体,细胞核淡染,细胞质多,核分裂多,细胞异型性明显,有肿瘤包膜,部分铁血黄素沉积,因此T2WI表现为低信号改变(与含有铁血黄素导致顺磁性有关)。PRCC的上述特征可与MA相鉴别。肾母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平均发病年龄为3岁,90%在6岁以内,肾肿瘤体积巨大,内部密度不均匀,常伴坏死、出血、钙化或脂肪[12],部分伴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囊性变,可双侧发病,肾母细胞瘤的这些特征可与MA相鉴别诊断。

三、治疗及预后

目前大部分临床研究均认为MA是一种生物学相对良性肿瘤,单纯行肿瘤剜除或者肾部分切除可达到治愈效果,术后预后较好。有学者研究报道MA伴有淋巴结转移[13],或伴有其他恶性细胞成分[14],因此,MA术后应密切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