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疫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析论

2020-12-10 04:57王馥庆穆桂彦傅来兮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家国中华民族新冠

王馥庆,穆桂彦,傅来兮

(1.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资源建设中心, 陕西 西安 710119;2.陕西现代农业培训中心,陕西 西安 710003;3.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公共管理教学部,陕西 西安 710119)

2020年初,正值我国传统的新春佳节,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并伴随全民返家潮迅速扩散到全国大部分地区,致使其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决策,快速部署,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抗疫,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较短的时间内,战胜前所未有的各种困难,成功遏制了疫情,这其中,除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外,作为人类历史上五千年来战胜无数劫难仍延绵不断的中华文化,再次彰显和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它反映的是这个民族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一个民族只有精神的强大才是不可战胜的。

一、“仁爱”“仁政”的民本思想

民本主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个性,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以民为本的人本主义就是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以民为本。早在殷商时期,《尚书》就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孔子讲“仁爱”,主张重民、富民、教民。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观点,提倡统治者治理国家要实施“仁政”。作为中华民族先锋队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了施政纲领,成为党的最高宗旨。从此,“仁政、民本”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得到了极大丰富和发展,并被提升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高度。

此次抗击新冠疫情,党中央一如既往践行着共产党人誓言,第一时间作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决断。2020年1月25日,新春大年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及时研究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成立中央联防联控防疫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调集全国医务人员、医疗物资奔赴武汉一线;第一时间筹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第一时间发出了“全民居家隔离”,阻止传播,严防死守的号令;第一时间组织动员全国人民积极参与抗击疫情,形成了“全国一盘棋,万众齐抗疫”的人民战争局面。习总书记在战疫部署中始终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生命崇高,人民至上,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习总书记这种“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人民战争思想,创造了两大奇迹:一是14亿人居家隔离、社会民生稳定如常;二是实现了新冠患者从隔离、检测到治疗全程免费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对一些年老的、有基础病的重症患者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全力救治的仁心大爱,“一个人都不放弃”的救治理念,真正体现了人民生命至上的权利宗旨。

二、家国同构的爱国主义精神

《孟子·离娄上》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由家庭而家族,家族聚合而宗族,进而组成社会、构成国家,这就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家国一体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最基层,国家治理的最深层。 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文化基础,也是当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对大一统国家的爱戴与忠诚,其实质是对漫长历史中形成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及其疆域空间的认同与守护意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可以说“舍小家,为大家”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基因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仅仅有“白衣执铠,冲锋战场”的英雄壮举,更兼有社区大娘、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村长组长等等,千千万万普通平凡之人义无返顾、舍小为大、舍家为国的无数感人事迹,都是对家国情怀这一传统文化最好最生动的再现和诠释。

三、克己复礼、注重秩序的道德意识

重伦理、倡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所谓“克己”就是对自身欲望的抑制,“礼”就是社会规范。“克己复礼”,就是说当个人的欲望和社会公允的行为规范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克制个人欲望而选择社会规范。这一传统的儒家文化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抗击新冠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一个局外人,需要每一位公民克制己欲、遵守秩序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统一号令,协调行动,最终使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得到维护。恰逢万家团圆过大年的传统节日之际疫情蔓延,彼时,我们看到全国14亿人民严格遵守党中央号令,老百姓主动自觉居家隔离,城乡布控封卡,街巷按下暂停键,“戴口罩、不聚会、不扎堆、少外出”,不给国家添乱,不给组织找麻烦,斩断病毒的传播链条,阻止疫情的蔓延。尤其是英雄的武汉人民,忍受着巨大心里压力,挺住了70多天漫长难熬的“封闭式”日子,为全国新冠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奉献,为世界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次国内防控形势在短时间内能得到根本上的扭转,与中华文化中这种“舍小家,顾大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密不可分。一位国外专家到中国之后,惊叹道:“居然有那么多老老实实闭门不出的人,那么多拿肉身去堵枪眼的医护工作者。这么大一个国家,只要上面一声号令就能做到,简直不可想像。”真是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威力说得直白而深刻。

四、以义为上、团结互助的价值观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其中之义,正义、道义,追求的是气节,是利他,是奉献。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和追求,正如《孟子·告子上》所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社会团体到平民百姓,呈现出空前的凝聚力,以义为上,团结互助,向湖北人民施以援手,与武汉人民共克时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坚持抗疫全国一盘棋。全国19省市结对包抓湖北16个市区;全国各省分批组建4.2万人的医疗队驰援湖北、武汉;军队抽组1400名医护人员在除夕之夜奔赴抗疫最前线;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国营民营企业纷纷解囊相助,捐款捐物,助力全国抗击疫情,共渡难关;普通群众也自发组织起来,出钱出力,捐款,捐口罩、蔬菜等物资,献出了自己一份爱心,给一线抗疫人员送去温暖和力量;还有那些为居民代买药品、送菜送粮的社区工作者;昼夜转运物资、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守护人民安全的公安干警……他们都在抗疫一线默默奉献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心中的大“义”,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精神。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中国人民“为全人类作出贡献”,这贡献背后是由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大义为上汇聚而成的一股强大合力,它奏响了中国精神的最强音。

五、协和万邦、大国担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合理念,主张天下大同,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礼记·中庸》提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为代表的中庸、大同理念早已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历史上,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等,演绎了国家不论强弱大小,平等交往、互利共赢的美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世界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论,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这次全球抗击新冠疫情,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论的一次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实践,中国更是以大国的风范和勇气,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不仅快速甄别出病原体,并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公开透明向外界通报疫情,并举全国之力,采取了严格的防控举措,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筑牢控制疫情蔓延的防线。

进入3月份,当新冠疫情在世界多国多点爆发后,我们竭尽全力,向疫情严重的兄弟国家和地区伸出援手,捐助医疗物资,派出医疗专家队,提供数据,分享经验。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作为,协和万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

六、“阴阳”“五行”、辨证施治的中医理论

中医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讲求平衡性,“五行”反映整体性。“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失调的原因。因此,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五行学说”,即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以指导疾病的治疗。“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藏象经脉”等基本中医理论,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我国之所以能够成功遏制新冠疫情、有效诊治病患,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是基本经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者接受了中药治疗,并取得显著效果,充分证明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是抗击新冠疫情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以张伯礼院士领衔的中医治疗方舱医院,更是创造了病人零死亡、医护零感染、轻症转重症零病例的奇迹。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漫漫历程里,中草药一直是护佑中国人民的健康神,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到《本草纲目》等一系列医学论著,都是中医学实践发展的成果。据史料记载,历次瘟疫的防治,各种各样的中草药防疫汤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并诞生了像张仲景等一批古代防疫专家。

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不乏悲惨磨难,也不乏璀璨辉煌,中华儿女的血液里始终积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家国同构的爱国情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理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还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传统美德,这是中华民族千年屹立的根魂,更是遏制新冠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坚定、持久、温情的文化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最根本标志就是民族文化的全面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厚厚的土壤里。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此次新冠疫情的有效遏制,再次证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及复兴大趋势。我们要顺势而为,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文化自信,培固家国之魂,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进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澎湃的精神动能。

猜你喜欢
家国中华民族新冠
新冠疫苗怎么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新冠病毒的自白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