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鸫
春运中,当我们搭乘飞机、动车、高铁准备回家时,有一趟穿越大凉山腹地、最低票价只需2元的成昆慢火车。这趟神奇的慢车车次为5633次,始自普雄,经喜德、西昌到攀枝花,全程353公里,停靠26个站,历时9小时7分,是成昆线上四川境内的两列慢车之一。自成昆线1970年7月开通起算,这列“慢火车”已运营了50年。
在我们走进“快时代”、纷纷乘坐高铁、飞机、动车等交通工具时,似乎已忘记了当年的绿皮车,也就是这种存在于大多数人记忆中的“慢火车”。像这样的“慢火车”在春节期间全国范围内共有81列,统筹兼顧非客流集中方向列车开行,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人民群众春运出行提供便利。
在高铁已成为主流出行方式的当下,人们开始质疑“慢火车”有没有存在的必要。相对高铁、动车而言,这类“慢火车”既没有卧铺,也没有餐车,但由于票价低廉,成为一些贫困地区打工群体回家最为贴心的交通工具。
像这81列具有公益性质的“慢火车”,成为了当地普通老百姓生活当中上学、赶集、探亲访友的希望列车,也被称为“赶集车”“扶贫车”“婚车”……
(摘自《北京青年报》2020年1月13日,有删改)
素材解读
1.民生情怀。在铁路市场化的当下,虽然全国81列“慢火车”在做赔本买卖,但站在民生视角来看,并没有让铁路背离公益属性,反而考虑到了民生的需求。它虽很慢,但却满载着民生情怀。“慢火车”不仅体现出政策善意,更充满制度暖意。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为老百姓干实事,急民所想,解民所难,正是执政为民的生动诠释。如果说风驰电掣的高铁代表着今日中国的高效率,那么收费低廉、站站停靠的“慢火车”则演绎着今日中国之温情。
2.量体裁衣。从“慢火车”颇受当地民众欢迎的情形中我们不难发现,不是每个消费者都对票价高低没有考虑,有部分人由于收入较高选择高铁,而对于深处贫困以及刚刚脱贫的群体而言,“慢火车”是他们出行的“标配”。合格的春运不应只图快,还应照顾那些收入较低而回家意愿却最为强烈的乘客。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搞“一刀切”,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适用话题
民生情怀 以人为本 量体裁衣 社会公益 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