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众路线一直以来是我们党坚持的基本路线,贯穿着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各个时期,给当今社会众多启示。当今乡村振兴背景中如何打破基层社会治理“自上而下”的线性治理模式,让广大群众有幸福感和收获感,需要坚持从群众出发。基层治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深深影响着中国的乡村社会,牵引着乡土中国的全方面,从1963年的“枫桥经验”,到如今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的构建,嘉兴市王店镇状元村不断探索社会治理新思路,开启了新时代农村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新路径。
关键词:群众路线;乡村振兴;三治融合
自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群众始终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最关心的群体,以人民为本,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价值是贯穿着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理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革命、建设、改革中一直坚持贯彻着群众路线。新时代以来,群众路线愈发彰显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展示出时代特色和时代风貌,在乡村治理体系中,与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成为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途径,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基石。其中,嘉兴市王店镇状元村充分发挥群众路线,走”三只融合“之路,开拓出了一条风景迷人的“美丽乡村”道路。
一、“三治融合”的理论基础
“三治”的治理路径,是依托于乡村问题的探讨,如何解决乡村“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对于农民利益的重视,把握群众路线,一直是党治国理政的基础。群众路线的历史回溯,配合群众路线的相关治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都为“三治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群众路线的历史渊源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成果,关系着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群众路线是我们中共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的路线,在《毛澤东选集》第一卷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群众方法》中曾经这样提到:“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1]“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2]数十年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要继续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强调指出,我们始终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始终遵守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聆听群众们的意见。群众路线是思想方法,也是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在新时代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群众路线是其思想基础,把握基层社会的繁荣发展,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动因之一。
(二)群众路线在乡村治理的历史实践: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与“三治融合”都是依托于群众路线的开展,是党始终为人民服务的根源。“枫桥经验”作为上世纪治理基层问题的代表性基层治理模式,始终是基层治理创新与变革的基础。“三治融合”续写了“枫桥经验”传奇,成为新时代治理基层的领导性模式。“枫桥经验”是什么?是依托于群众路线而产生的治理基层的典型范式。
在革命年代,通过群众路线将群众紧密团结起来,号召群众参加革命战争,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群众路线去号召人们投入生产建设,努力让新中国从战乱的物质匮乏中走向繁荣,并在改革开放的风云中一路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不仅仅解决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问题,更要维护好群众的合法利益。五十六年前,浙江绍兴诸暨市枫桥镇坚持群众路线的创新和发展,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这座小镇连续13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风平浪静、长治久安。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3]。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指示,要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4]2019年李克强总理也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至基层,在全社会推行枫桥经验,以构建城乡社区治理的最新格局。新时代各位领导人强调与纪念“枫桥”经验,也肯定了“枫桥经验”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是“枫桥经验”的重要内涵。从1963年到2019年,时光荏苒。56年来,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不断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创新。它的要义坚持了群众路线,来妥善解决了的问题,“枫桥经验”在全国推广,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验借鉴。
(三)群众路线在乡村治理的时代机遇:“三治融合”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新农村建设走上了新台阶。2018年中央又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一号文件,并明确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5]。2019年在《中共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6]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乡村工作方面,基层党组织需要加强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与执行。乡村发展已经来到了历史的新机遇,中国乡村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近年来,浙江省不断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努力打造“三治融合”,为全国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浙江样板。。浙江省嘉兴市王店镇庆丰村的自然村——状元村,就通过借他山之石,坚持群众路线,结合自身优良传统,坚持“以德为先”,走出一条“三治+两美”的善治之路,形成了“三治两美”村庄格局。状元村坚持“三治融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自治为基,增强乡村治理新生力;法治为纲,打造乡村治理刚劲力;德治为领,提升乡村治理巧实力。状元村的“三治融合”创新之路,结合群众路线,成为新时代乡村发展的主路径,为全国“三治”融合发展提供了个例研究的典范。
二、“三治融合”在状元村的实践
状元村自古以来就是创新之地,村民思想活跃。状元村是庆丰村的一个自然村,地处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西南3公里状元村占地0.31平方公里,共有49户农户,总人口192人。状元村原名叫做陈保庙桥。陈保庙桥有条小河浜叫“官船浜”,听上去很像方言中的“棺材浜”,村民认为不吉利,于是改称为“状元浜”。“状元村””改名的缘由是陈保庙桥出了很多“状元”,这倒不是古代的金科状元,而是指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 从这个小村庄里考出了一个又一个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状元村因此而来,作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特殊的历史节点,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状元村的现代化乡村治理道路也随之展开。新时代,“三治融合”在枫桥经验的创新中发展而来,状元村的实践之路,给予了该地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一)自治为基——创新治理理局
在状元村历史中,就已经表明人民群众是具有创新能力。从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以来,一个小小的自然村,先后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高达50多名。“状元村”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状元村。随即形成了一系列状元村人文景观:状元亭、状元桥、及第园、书生号舍、登科长廊、求学古道……一处处以状元元素为主题的人文景观,体现着状元村浓厚的耕讀氛围和崇文尚学之风。每年8月份在状元村文化礼堂为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举办一场“开蒙礼”。开蒙礼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主持,内容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朱砂启智、开笔破蒙、诵读《弟子规》、种榉树等多项内容。这些文化设置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祝福,也是对状元村文化的一种诉说,体现了状元村在时代发展中,人民群众自身拥有的创造力与治理能力。
新时代以来,状元村开创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自治新格局。为了加强自治组织建设,状元村对农村的公共资源和集体资产进行公开化管理,即建立自治体系和费用记录清单。对于村民关心的问题进行层层传达,并且对商议情况和决策内容进行公示,对各项审议给出公示时间,发挥村委的瞬时性,及时解答村民的疑问,设置村情驿站活动场所,让大小事务变得简洁明了,也成为一个群众沟通的场所。村民通过民主程序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并且去自觉地遵守,这也成为乡村体系治理的关键一步。对于村里的矛盾,设置了专门的调解员,这些调解员是村庄里有威望和有信用的人,其中也有众多优秀党员,去给村民的内部矛盾进行调和,增进村中邻里之间的凝聚力。在创新健全自治机制方面,状元村建立健全“三会两团”制度(“村民议事会、村民听证会、民情恳谈会”和“民意倾听团、道德评判团”);状元村推出了顺民意、接地气的新编《村规民约》,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树新风、立正气。制定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在争创活动中,先后获得区级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示范村、区级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先进集体、区级先进志愿者服务站等荣誉称号。
(二)法治为纲——匡正治理界限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也对基层群众的安全提出了新的考验,基层自治可以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德治可以教化乡里。自治与德治的基础是个体的自由为前提,而法治侧重于强调社会统一于一套规则体系,成为自治和德治的边界和保障。法治追求群体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7]法治重在良法,让大家选择去尊重和守卫它,从而成为基础的普遍共识,它深深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第一,加大平安农村建设。建立了平安巡防队,举办“安全生产”讲座,开展“三合一消防整治”等活动。庆丰村近年来未发生一起群体上访事件,未发生一起重大责任事故,未发生一起打架斗殴事件,未发现计划外生育,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无邪教无传销。获得区级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成为平安乡村建设的典范。正如习近平所强调: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要以改善民生为前提,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等理念,最终推动农村的稳定前进。[8]平安农村建设的前提就是依法治理。
第二,增强学法守法意识。加强学法守法体系建设既是村庄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保护村民自我权益,加强法律知识普及的要求。状元村通过线上开办法律答疑与线下法治教育培训相结合,经由微信推送、案例集锦和律师在线交流,打造法治展览平台。并且对法律意识薄弱的村民进行帮助和引导,让村民学会知法、懂法、守法,通过合法渠道去表达自己的诉求。对于不遵纪守法的人进行提前干预,见微知著。做到提前打预防针的效果,既是对“枫桥经验”的传承,又是发展。
法治作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基层党组织在坚持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始终加强对于农村农民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加强农村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的建设,让法律进村,推动普法的力度。[9]中国共产党自2012年就开始了法治主导型执政[10],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方针,状元村的法治治理实践,推动了地方法治体系的构建,为基层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德治为领——引领思齐风尚
“德不孤,必有邻”。[11]“以德为先”的善治之路是乡村治理的最高境界,是乡村治理的抓手,“坚持以德为先”是状元村乃至庆丰村“三治融合”实践的精髓; 自治、法治是其基石,乡风、贤才是焕发乡村生机的内生支撑力。“三治两美”齐头并进,共创美丽和谐状元村,形成了良好的德治效应。
在十九大报告中,“乡风文明”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状元村一面继承“耕读传家,崇德尚贤”的古训,一面弘扬新时代的乡风文明,其建设作为庆丰的新农村成果,帮助庆丰村获得浙江省文明村、嘉兴市文明村、秀洲区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而乡贤是指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被民众所尊重的贤人。乡贤不仅是乡村社会优良道德和淳美家风的示范者和引导者,而且还是规范族人和乡民行为的监督者和执行者,积极传播乡贤正能量。状元村通过开展“最美邻里”“美德少年”“最美家风家庭”等活动,弘扬村民的美好德行,通过孝道红黑榜、道德曝光台等憎恶惩戒。并建设文化礼堂;开展建立村嫂摄影队、排舞队、腰鼓队、合唱队等;建设篮球场、露天文化大舞台、健身路径等,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振村民精气神。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12]状元村家家户户有家风,家家户户的家风也各有侧重点。通过树典型、晒家风等活动,让好家风在村子里落地生根。浙江省文明家庭——叶三福家庭,四代同堂,全家几代人几十年来一直住在一起,保持着 “以德立家,以德治家”的家风。全家人在这种家风的熏陶下,长幼有序、关系和睦,与邻里相处融洽。“家之有规,犹国之有法”。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每家的家规不尽相同,但都与礼貌、尊重、诚信及一些忌讳行为等相关。比如“吃有吃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主人动筷子后,客人才能动”、“回家出门都要跟长辈打招呼”等等。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德治氛围中,状元村注重对本土文化挖掘,引导德治与当地群众特性相结合,营造和谐相处、欣欣向荣的氛围。针对未成年人,打造“童心乐学”品牌,培养德育基地;针对老年人,通过包粽子、制作月饼话家常、敬老院“夕阳红”等活动,传递敬老爱老的好风气;针对普通村民,通过各种运动项目、文艺集体活动,引导村民从点滴小事做起,塑造讲文明、树新风、有礼仪的新村民形象,并且以个人为起点,延伸到家庭,美美与共,将整个村庄的德治打造的更好,在省级文明村的创建当中力争上游。
三、“三治融合”所体现的群众立场观
嘉兴状元村“三治融合”的案例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乡村治理当中的生动实践,其中在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基本国情和“党建国家”的政治逻辑里,中国共产党是整合各种资源、保证政策有效实施的核心力量。 嘉兴状元村“三治融合”就深刻了党工作路线的群众观点。
(一)夯实思想基础,加强密切联系群众的着眼点
在基层治理当中,通过“三治融合”,基层党组织和当地政府一起开展了国家大政方针学习和时政学习,同时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党支部联络当地的乡贤,邀请当地德高望重、有才学之人去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村民能够听得懂、听得进的方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意识形态的教育,深入浅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功掌握群众,又增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体系被村民所了解、熟悉、认同,从而建构社会共识和价值共识。“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13]在状元村的自治、德治、法治当中,党委充分发挥乡村村民的广泛参与,促进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之间的通力合作和动态平衡,实现乡村治理中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乡村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献言谏策发挥民主协商的积极作用。
(二)深挖基层工作,找准密切联系群众的结合点
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在于整合乡村各治理主体的力量,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在社会利益整合、社会共识凝聚、社会治理改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三治融合”的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及时处理乡村的各阶层人士之间的诉求,求同存异,寻找乡村邻里的思想公约数。政党作为现代民主政治不可缺失的运作要素,需要增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功能。在具体行动中,状元村的基层党组织一面贯彻执行中央的文件和会议要求,一面积极发挥党委主体功能,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适当转移给社会各阶层的卓越力量。另外,基层公务员充分运用法治思维,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界限,依据法律规程办事,维护群众利益。状元村的“三治融合”充分体现了是为了群众、走群众路线、听取群众呼声、集结群众智慧的立场和方法。
基层党组织通过重视基层干部指责的转变、加强社区培训;建立农民会所,方便居民生活;组织民间艺术团队,丰富社区文化建设;优化村民小组,舒缓村民生活矛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保护村庄环境去凝聚了党组织的战斗力,深刻体现了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的群众路线,实现了对群众负责、为群众发力、为群众服务的的群众观点。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
[2]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7.
[3]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416.
[4] 习近平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ER/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10-11/5367787.shtml,2013-10-1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R/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2018-02-04.
[6]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6.
[7]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5.
[8]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81.
[9] 中国市长协会小城市(镇)发展专业委员会,阡陌智库,城脉研究院. 解码乡村振兴[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227.
[10] 张静如,刘景泉.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党史党建[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8:192.
[11] 陈晓芬译注.论语[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46.
[1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谈“家风”[ER/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3/29/c_1120713863.htm,2017-3-29.
[13] 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01-01(02).
基金項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研究”(14AZD135)
作者简介:毕淑敏,1994年,女,安徽安庆,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