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亚道德行为问题研究

2020-12-09 05:30张哲
西部论丛 2020年13期
关键词:大学生研究

摘 要:在社会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受到家庭、学校、网络、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出现了许多亚道德行为,亚道德行为与通常所说的不道德或反道德行为不同,它是以一定社会主流道德认知为基础,而又不同于社会主流道德相对应存在的道德行为。尽管高校许多大学生出现的亚道德行为大多数对社会没有危害,但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亚道德行为的预防、引导、矫正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亚道德行为;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生活也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新鲜事物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正如有学者认为,“在学校主流道德教育之外,也就是在学生内部,已经和正在形成他们自己的亚文化、亚道德体系。我们教育工作者无法禁止这种由学生自己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行为规则体现着他们的公正、公平,是他们进行交往时不可缺少的调节器,所以愿意接受和认可。”[1]因此,对高校中所出现的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亚道德行为进行预防、引导和矫正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一、亚道德及其行为内涵

亚道德是相对于道德而存在的,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2] “亚”的含义是指次于、仅次于。相较于道德而言,亚道德有其自身的道德取向、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它是对社会主流道德的补充,所谓亚道德,是指与一定社会主流道德相对应而存在的道德范式。所谓亚道德行为,就是指与社会主流道德行为相对应存在的道德行为。

二、大学生亚道德行为表现及其成因

(一)大学生亚道德行为表现。1.排斥学习。当前许多高校大学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较为排斥的行为表现,相对于学习而言,许多大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试,为了工作,就其本身而言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其学习的动机和目的都是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而被迫学习,有多数大学生认为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一概不学,把学习这一过程当作是“完成任务”,有个别大学生扰乱课堂正常秩序,上课玩手机、打游戏、聊天等现象频繁出现,有的为了逃避学习甚至刻意出现逃课、旷课等不良行为,这对于大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业和未来的人生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2.社交恐惧。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主要的社会活动是在学校,所接触的人群也主要是学生和老师,相对于社会上其他群体来说,大学生的社交圈也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大学生出现不愿意与人接触,封闭自我,甚至出现自闭症、抑郁症等现象。“马加爵事件”就是高校大学生由于跟老师和同学缺少沟通和交流而致心理病态、价值观扭曲发生的惨剧,具有极大地危害性。3.品行不端。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高校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生活条件较为富裕,从小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下长大,在家中、学校、社会上都以自我为中心,身上存在许多不良的恶习,有的大学生还有品德和行为上的问题,甚至违法犯罪,许多大学生的思想都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理”、“奢靡之风”在高校中频繁出现,校园同学之间关系渗透着金钱味道,学将不学。这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校园风气及社会的影响都具有很大危害性。

(二)大学生亚道德行为成因。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教育是人生的起点,“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生活、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3]父母则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一个人道德认知的形成就是从家庭环境的教育和熏陶开始的,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等方面对孩子道德认知的形成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俗话说“从孩子身上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就是这个道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从小接受什么樣的道德认知,直接关系到其后来道德认知的发展方向,也就影响其道德行为的表现。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对一个人道德认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人所受到的系统地、规范地、有计划地的道德教育大多数都是在学校里进行的,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否受到重视,道德教育体系是否完整、校园风气是否良好以及教师的师德、道德教育方式等方面都关系到学校道德教育的整体效果。相较于其他环境而言,学校道德教育则更加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一个人在这一阶段所接受的道德教育在其整个人生的道德认知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其道德行为表现也起着主导作用。3.网络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网络的普及,整个世界成为“地球村”,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下事。不可否认,网络的普及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网络世界鱼龙混杂,也存在一些消极负面内容,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动具有不良影响,如“非法网站”、“网络短视频”以及“不良言论”等,也造成大学生亚道德行为的出现。4.社会因素。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除了在校生活和学习之外,社会也是其活动的主要场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大学生作为社会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其思想观念尚未定型,在社会活动中接触不同群体时,也会受到各种群体言论和行为表现的影响,这其中包含符合社会主流道德的内容,也包含着与社会主流道德不一致的不道德和亚道德。因此,社会因素对大学生亚道德行为的产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纠正大学生亚道德行为实践路径

(一)加强高校道德教育。高校思政工作者应从教学、生活两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对社会主流道德的灌输,日常生活中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及行为表现,出现不良行为时应及时矫正,针对个别思想认识较为偏激的学生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针对其思想上的误区加以引导,要紧扣教学和生活这两大环节,立足大学生日常生活,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不断进行引导和矫正,预防高校大学生不良亚道德行为的形成,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养成。

(二)净化网络空间。网络环境鱼龙混杂、各种暴力电影、色情短视频、网络不良舆论以及网络犯罪层出不穷,网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不良网络信息传播的限制,严厉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同时加强和引导网络舆论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网络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流思想和主流道德观念融入到网络中,不断传播社会正能量,净化网络环境,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

(三)加大法律约束。针对于高校大学生亚道德行为的性质进行分类,情节较为轻的则进行教育和引导,情节严重甚至触犯法律的亚道德行为则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约束,对于那些由于品行不良、道德败坏而产生的严重破坏高校校园风气及社会风气的亚道德行为,应通过法律途径对其进行严厉打击,使其从思想上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从而消除高校大学生中出现由于道德问题上升到违法犯罪问题的亚道德行为出现。

参考文献

[1] 陈会昌.经济转型和德育观转型[J].河南教育(基教版),1998(5):28-29.

[2]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2429页.

[3] 吴薇莉,苏文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模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6页.

作者简介:张哲(1992),男,安徽利辛,硕士,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43000

猜你喜欢
大学生研究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公司研究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