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自身修养,文化充实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阅读有助于提高文化品位,阅读有助于推动创新意识,阅读有助于增强写作能力。但目前我国全民阅读还有很多需要规范和提升的地方:国民综合阅读上升,但阅读质量下降,国民阅读的功利性目的变强;公共图书馆的利用率严重不足;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改变。针对促进全民阅读的战略,科研图书馆应该发挥其应有的推动作用:科研图书馆的神秘面纱吸引着人们探索的信念;科研图书馆的专业性优势有助于激励人们的探索动力;科研图书馆的人才优势有助于使人们形成潜在的阅读依赖;科研图书馆的学习环境有助于人们形成积极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科研单位;图书馆;全民阅读
就“阅读”的概念而言,人们可能对其会有不同的理解。至于对“阅读”含义理解的深浅便会根据人们自身的知识储备、文化涵养和受教育程度等得到明顯的区分。普通人对于“阅读”一词的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浅薄的“读”而已,至于其读书的深层目的是什么?如何去阅读?可能也并不影响“阅读”的广义含义。但对于那些精英的学者或读者来说,“阅读”并不仅仅是阅读,而是“阅读”真正价值观的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而阅读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质,因此促进全民阅读走在了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前列。
1 阅读的涵义
1.1 阅读的概念
阅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阅读就是人们进行感知世界的过程,是人们从符号中获取价值和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和心理活动过程。[1] 凡是人类通过自身感觉器官而接受到的信息或讯号,并及时反馈到大脑神经进行感受、分析和判断的过程都可以统称为阅读。而狭义上的阅读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媒介,如:书、视频和电子书等,接受这些媒介所提供的文字和图像等信息的过程。[2]也就是说,阅读是知识通过媒介对接受者进行知识传递的过程。感知世界是人类的基本功能,而阅读是人类的生存需求。
1.2 阅读的意义
人类知识的获取始于阅读,其知识结构的构建则需要通过阅读进一步进行优化。同时,文化素养的提升需要通过阅读来进行实现提升,丰富的人生阅历需要阅读来充实,积极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通过阅读而逐步形成。如果说某个人的阅读习惯反映出了他的精神追求,那么,全民阅读的习惯则反映着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古至今,阅读一直是诸多大文豪和学者推崇的最佳学习方式和培养途径,致力于通过阅读让你积淀更加丰富的创作素材,学到更多的写作方法,感悟出更多的人生哲理,为你充分的下笔提供软硬兼备的基础。
总而言之,阅读的价值意义不仅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上,它更是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精神气概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2 我国全民阅读的现状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底蕴,古人们更是用实际行动阐释了读书的价值。但是在我们的生活被网络和信息改变了的今天,“书香门第”的说法也已被当今的社会所稀释,阅读也变得极度空虚。针对我国全民阅读的现状,笔者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梳理。
2.1 国民综合阅读上升,但阅读质量下降
阅读率是衡量一张报纸或期刊价值(包括广告价值)的系列指标之一。它的含义是阅读某报刊的人数占所覆盖地区人口总数的比率。[3]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80.3%,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是,信息化和全民低头族的时代,数字化阅读已经占据全民阅读比重的半壁江山。在这个网络弊病和物欲横流的当下,各种污言秽语和扭曲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读物充斥着虚拟和现实,而这种读物对网民观念的冲击不亚于未成年成谜于网瘾。虽然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正在持续好转,但是阅读质量的下降将成为促进全民阅读的良性肿瘤,稍有不慎就会转化为恶性,这将成为人类的梦魇。因此,对于真正地促进全民阅读的质量和数量,任重而道远。
2.2 国民阅读的功利性目的变强
我国当下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差距相对较大,使得人们的内心世界还比较浮躁,对物质生活的强烈欲望充斥着人们的内心世界。而对于当今社会所流行的“读书无用论”等不良风气,究其根源是内心盲目、文化涵养较浅和生活压力大等现实问题。这种现象一般表现为:通过阅读考学位、评职称、写论文、吸引别人关注和打发时间而读书,没有真正领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人生哲理。这种心态的阅读和求知是格格不入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倘若继续带有功利心地去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这种优秀文化和传统文化将无法得到传承。
2.3 公共图书馆的利用率严重不足
学校的图书馆是学生们课外知识储备和深入研学的必备场所,其利用率毋庸置疑,体现了它存在的价值。但是,学生仅仅占据国民总数的小部分,社会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却没有完全的显现。究其原因,首先是人们对于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还不十分明确,他们会认为图书馆这么高雅的地方不适合自己进去,人们的这种误解致使图书馆的使用率不足。第二,图书馆逐步的现代化管理使得人们因为不熟悉、自身学习能力差和对知识的领悟不足等原因,让他们对于使用图书馆的动力不足,同时也觉得自己使用图书馆会小题大做。第三,我国的国情使得成年人迫于生活压力而无暇再去图书馆进行有意义的阅读。第四,人们没有养成进入图书馆进行阅读的习惯,尽管国家对公共图书馆的开放力度逐步扩大,但是进馆阅读习惯的养成还需加大力度培养。因此,以上原因造成我国当下公共图书馆的空置率也较大,从而导致利用率严重不足。
2.4 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改变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数字化的应用,人们从传统的纸质读物中获得信息的情况逐步减少,从固定场所获取阅读信息逐步转向自由,电子书、网络视频等现代化媒介和方法取代了传统的阅读方式,传统阅读的垄断地位已悄然落幕。第五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互联网阅读率为36.5%,图书阅读率为34.7%,这是我国的网络阅读率首次超过纸质图书阅读率。而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 68.2%,较 2015 年上升 4.2%,这惊人的增长速度足以证明人们的阅读方法已经发生了改变。
3 科研图书馆的概况梳理
科研图书馆是指全国科研系统各科研院所的图书馆,主要包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省科学院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及其下属各研究所图书馆,以及其他部属、省属研究院所的图书馆,主要以收集科技文献资料为主,以广大科研技术人员为服务对象,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信息资源保障体系。[4]
3.1 科研图书馆的藏书特点
科研图书馆的馆藏规模一般规较小,在各方面条件基本都无法与打图书馆相比,但科研图书馆有着专业的馆藏资源优势,这是综合性图书馆所不能比的,其也是某一专业或某一地区最系统的收藏单位。[5]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且科研图书馆已基本实现了馆藏资源的网络化管理,具备了一定的网上自助检索能力,但由于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科研图书馆的经费也是无法与综合性的大图书馆比较,从而使得其在文献收录、编录分类和流通阅览方面大多维持着传统的现状,在现代化的管理上也稍显落后。
3.2 科研图书馆的读者特点
科研图书馆所针对的服务对象相对较固定,且文化層次普遍较高,对专业知识领域的掌握也更加深刻。[6]同时,科研单位图书馆对于服务对象来说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长期性要求他们需要不定时的长期驻扎在文献资料库,以获得更多的创新灵感和思路。因此,针对科研工作的苦涩乏味,其服务对象也具备着吃苦耐劳和踏实认真的特点。
3.3 科研图书馆的优势
3.3.1 科研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
科研图书馆通常是以为本单位的科研工作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是以科学研究所需要的科技文献资料为储藏对象的。因此,从综合来讲,科研单位图书馆的科技文献资料储藏是最系统和最完整的,其一般藏有大量的原版科技期刊、国际标准、产品样本、专业文献、科研成果公报、技术手册和包含有大量数据、信息的各种年鉴等。[7]因此,对于各专业性科研图书馆来说,其所储藏的科技文献资料基本都是针对本单位的专业领域,使得各科研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都有较明显的专业性优势。
3.3.2 科研图书馆的人才优势
科研单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从总体上普遍素质较高,在全体工作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占比较大。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除了图书情报专业方面的人才外,其它学科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是占有相当的比例。另外,在进行专业性较强的信息服务时(如技术资料的翻译、专题项目的资料代查等),可以充分利用到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对本专业领域的熟悉程度协助开展服务,这使得他们的人才优势得到充分的利用。
3.3.3 科研图书馆的环境优势
这里所说的环境是科研图书馆给予读者的学习氛围环境。首先,科研图书馆的使用对象为高素质人群,他们基本上不会在自身学习过程中去与影响其他的读者。其次,科研工作者的踏实认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性都会对周围的读者起到积极地影响,从而使得学习质量和阅读质量更好。
4 科研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入侵的事件也不在少数,文化的力量,成为展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8]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国家层面的高瞻远瞩,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就是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就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志之一。而科研图书馆是国家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的必要场所之一,更是一个具有神秘感的场所之一,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和科研图书馆的逐步开放,其在推动全民阅读具有积极的作用。
4.1 科研图书馆的神秘面纱吸引着人们探索的信念
在以前,除了综合性的图书馆意外,绝大多数各种事业单位所下属的科研图书馆都是仅限于服务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对社会用户进行开放,这是科研图书馆的时代使命、创办性质和自身任务所决定的,从而使科研图书馆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对于社会用户来说,它带着一种神秘感和高不可攀的感觉。但是随着科研单位的体制改革,科研图书馆的经费开支受到了锐减,从而对科研图书馆也要求产生一定效益,以供自身的开支。其具体为在满足本单位文献资料和情报信息需要的同时,可利用科研图书馆自身的专业性优势,为社会上的其他人员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并逐步扩大受众范围。因此,在科研图书馆神秘面纱揭开的同时,众多社会成员首先是以一种体验和观摩的心态去利用科研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随着其逐步的扩大开放,科研图书馆的新鲜感便逐步转化成了人们积极探索的信念和动力。然而科研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这一举措可谓是两全其美,这使得科研图书馆在取得较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4.2 科研图书馆的人才优势有助于使人们形成潜在的阅读依赖
针对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素质高、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大的普遍共识,在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的当下,这对于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随着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的不断攀升,读者们对于信息资源的汲取已不再局限于对于浅显的信息和知识探索。那么在广泛利用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同时,人们对于深入阅读和知识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些许鸿沟而无法逾越,这样的境地使得人们对于深入阅读和探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此时,科研图书馆的人才优势就可以显现出来,以一个教师的名义针对人们对于知识探求的疑虑进行解答和帮助,充分显现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同时,对于综合性图书馆难以解决的专业领域知识,科研图书馆可针对专业分类进行解决。也就是说,只要是人们需要探索、需要学习、需要阅读,图书馆总会解决你的所有疑虑,学校图书馆不行找社会综合性图书馆,还是不行就找专业性的科研图书馆,你的疑虑总会得到解决。长此以往的这种公共信息资源的良性连接和图书馆对人们心中形成的这种与诱导映像,使得人们对于图书馆的利用率大大提升,也使人们形成了潜在的阅读依赖,从而推动全民阅读率的稳步上升。
4.3 科研图书馆的学习环境有助于人们形成积极的阅读习惯
可以说图书馆是人们修身养性、自我塑造和提升自身品位的最佳场所,而科研图书馆则是人们熏陶书香气息、探求文学脉络和涌现自身创新意识的圣地。
科研图书馆从始至终都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信息资源库,虽然说当下已经对社会开放,但是其性质和使命赋予了它独特和高雅的气质。对于一般进出科研图书馆的人员,不是科研工作者就是准科研工作者,或者说是对于某专业领域有着兴趣和需求的学者。那么对于这样一种学习环境和氛围,随着时间的磨练,优秀的人们更优秀,对于持观望态度的人们也会受到这种氛围的熏陶,即使自己还没有去科研图书馆阅读的需要,他们也会以此为目标去实现,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促使人们形成积极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方婧,邱锦.论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19):155.
[2] 潘玲.阅读与图书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05):52.
[3] 百度百科.阅读率[EB/OL].https://baike.so.com/doc/5379529-5615774,html.
[4] 张玉珍.试论科研图书馆的发展趋势[J].图书馆学刊,2005(03):133.
[5] 谭婉玲.网络环境下科研单位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1,21(03):72.
[6] 金泽龙.科研图书馆息服务的变革与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3(04):62.
[7] 沈雪砚.对科研单位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J].2006,(03):18.
[8] 于平.科技强文助力文化强国建设[J].艺术百家,2012(02):1.
作者简介:黄兵(1980—)男,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