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本文结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思政从思政教育目标、思政元素、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教师能力等方面做了探索,以期为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高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是走好这一公里的关键。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因此将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机制是重中之重。2014年上海市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2017年教育部党组颁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凸显党中央对课程思政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该项工作推进的迫切性。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探索如何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覆盖、递进的课程思政体系。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财会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财会岗位实践操作能力,从事大数据会计、财务分析、税务管理等工作,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强调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塑造,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明确了方向。
二、 高职会计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关系
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进程表来看,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思政课和专业课。思政课主要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军事理论等课程。思政课重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发爱党爱国情怀,助力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专业课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实务、会计信息化、成本管理会计、税法、税收实务、纳税筹划、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专业课主要培养学生会计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专业课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挖掘每门课的思政元素,有助于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由此可见,高职会计专业的思政课与专业课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通过二者同行同向,形成协同效应,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获取日趋便捷,但价值观引领却成为日趋重要的问题,尤其是会计这样经济管理类专业。近年来,瑞幸咖啡、康美药业、康得新等公司的财务造假,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财务造假,会计人员难辞其咎。因此,学校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诚实守信,保持职业操守,不断强化会计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无疑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内容。因此,思政课和专业课需要有机融合,才能建立思政课“价值引领”、专业课“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形成合力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途径
(一)明确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
会计专业各门课既拥有共同的培育目标,又各有侧重与不同。比如《基础会计》课程是通过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树立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是在学生掌握基础会计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全面阐述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它的思政教育目标主要是将专业技能、理论基础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相融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日常工作之中,做到“爱岗敬业,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税法》课程是通过对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税种的学习,培育法治观念,增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培育诚信品德,增强诚信纳税的自律性;培育爱国思想,增强纳税光荣的自豪感。《纳税筹划》课程通过区别纳税筹划与偷税、避税、逃税的不同,促使学生提升知法守法、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财务管理》通过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领域的案例分享,使学生明晰大局意识是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公平公正和诚信守法的意识。由此可见,各门课程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所以在思政教育目标确立上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有助于形成课程思政群,把核心价值引领贯穿于本专业的课程活动中,丰富与完善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挖掘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是需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因此,挖掘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找到课程思政的抓手和着力点非常关键。如《基础会计》课程中,介绍我国古代会计学科的发展时,通过播放相关纪录片讲解历史上孔子、孟子关于会计所持的观点,探索会计思想与行为的起源,了解复式记账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的“四脚账”的记账方法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政元素,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怀。《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中,在学习存货核算章节,可以将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思政元素。通过存货舞弊的典型案例,请同学们分析其对公司以及资本市场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让同学们认识到财务舞弊之严重后果,不仅会造成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惨重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造成证券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会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对诱惑面前坚守会计人的本心,按照会计准则规范做账,对国家对单位对自己负责。《税法》课程可以结合税制发展历史,通过介绍税收制度由春秋时期“初亩税”到现在的“营改增”的发展,让同学们切身体会税制演变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税制改革、税率调整对于企业发展、社会经济的影响,形成“无税不国、无国不税”、“税收是国之血脉”的价值判断,融入“爱国主义情怀和制度自信”的思政元素。《财务管理》课程中,在筹资环节通过善林金融等非法集资案例,引入“诚信守法,经世济民”的思政元素,对筹资方式慎重分析,比较资金成本的高低与风险的大小,认识到非法网贷会严重坑害社会公众的利益,最终导致企业破产,责任人受到刑事處罚。
(三)創新会计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思政的实施载体。每一门课程,既是思政教育灌输入同学头脑的一段渠,又是思政教育扎根同学心灵的一块田。只有水源旺盛,才能水到渠成;只有土壤肥沃,方能根正苗壮。每一门课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时,要抛弃生硬说教,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后,应当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思政元素变得灵动鲜活,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把思政要素合理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上出“思政味道”。比如,通过微课视频,让学生观看录制的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同时利用腾讯课堂、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发起头脑风暴、案例讨论,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实时观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并适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使学生喜欢学、学得进、入心入脑,把思政教育的内容充分渗透到每一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
(四)完善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
要保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检验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根据学校与专业情况,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促使学校、各系部内部形成课程思政改革的良好氛围,增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课程思政理念、育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教学竞赛、教师考核中设置课程思政考核点,把课程思政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检测指标。同时将课程思政和党建工作融合,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各层级党支部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
(五)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
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开展课程思政,需要教师既懂思政、又懂专业,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课教师应当加强了解思政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分析各个思政元素的特点,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随着课程思政工作铺开,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迫在眉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开展课程思政的系列培训,帮助专业课教师梳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掌握思政教育的基本方法,筑牢课程思政基本功。2.搭建课程思政的交流平台,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课程思政示范课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3.教师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结束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要进一步明确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敏生,夏欧东,朱汉祎,李丽.高等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教探索,2020(8):77-80.
[2]赵鸣歧.高校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任务与标准[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5):86-90.
[3]辛文琦.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对外经贸,2020(5):144-145.
[4]张嘉欣.课程思政视角下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财会学习,2020(19):168-169.
[5]岳世忠,张楠.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研究——思政教育视角[J].财会研究,2019(10):32-34.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