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0-12-09 05:39他俊祖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4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教学探究方法策略

他俊祖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时期,能否正确地引导孩子对数学感兴趣、乐于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并进而掌握数学思维模式是这一时期数学教学的核心。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的发展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出发,拓宽自身数学的学习渠道与内容。同时,教师要用更加生动具体的方式,来教授学生新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素养,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入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对教师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素养  方法策略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4-0066-02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同时也是学好数学的起点与重点。小学数学的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成为了关键。数学知识作为理科思维的基础,具有非常强的认知性,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定量思维。即正确就是正确,错误就是错误,在幼儿时期的认知中,具有简化问题的作用,因此幼儿的潜意识里面是喜欢学习数学的。但是由于数学的直观性与可理解性对幼儿时期的认知具有较大的挑战,因此,小学教师如何使学生能够直观的、可理解的学习到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点。一方面,要想提高直观性,小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物案例,通过实际存在的物体替代课本上抽象的物体,使学生手能够触摸、眼能够看到、大脑能够完整的成像,这样使课本上不直观的计算,转变成了具体的计算,在学习上这种方式能够更快地让学生接受,并且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要想提升可理解性,一方面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区分锻炼,通过把课本中的语句快速地读出来,让学生进行复述,转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进一步的,让学生用更简洁的话语把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复述,最终达到快速地理解语句,快速地把课本中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理解的行为。

为了能够实现知识的直观性与可理解性,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素养,但是在当前,部分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只顾着向学生教授数学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失去兴致,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笔者就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共同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决定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也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独立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只有自学才能够深入地学习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并且自学才能够实现主动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知识的转化率”与“转產率”更高。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通过创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设计科学的学习过程,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素养的养成。为了增强学生的自我决定意识,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教师是外部因素,必须通过学生的内部因素进行工作。

因此,教师应该增加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体验,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以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观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数学课堂中的主体,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感”,并在群体中或团队中实现螺旋式的“攀比”上升,实现班集体整体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并适当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认知,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认可并“崇拜”所学习的知识,最终达到积极向上,奋勇向前的学习态度。

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实践能力对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作为一门实用型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实践素养,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而且还能够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使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体会得更加深刻。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根据三角形的稳固性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据此在生活中做一个应用型实验,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数学思维能力。譬如:教师就可以用木板,做一个平面的四边形,拉着相对的两个角,四边形就会变形,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若是想要稳固这个四边形该怎么做?根据三角形的稳固性特点,就有学生会发现,将相邻的两边再固定一根木条,组成一个三角形,四边形就稳定了。

三、通过有效设置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知识的输入,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学生输入大量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在真正实战的时候,往往会无从下手,为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疑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如果一个人有了对问题质疑的思维,就说明他有了一定的进步,这样他离成功就更近了一步。提出的悬疑问题也并不意味着是脱离生活的问题,而是要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好是与学生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比如,“饭团问题”“公交车问题”“自行车问题”“水杯问题”等等,一方面使学生感觉问题很亲切、很真实、可把握,另一方面又能够使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完成数学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提出问题,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对数学问题进行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素养。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数学教学成效提供保障,为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提供了条件。

例如:教师在教授“乘法”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扑克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游戏,让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抽牌,每个学生可以抽取两张牌,紧接着把他们所抽得的牌进行相乘,哪个组的学生获得的数学较大,哪个组的学生就获胜。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教师就能够把较为抽象的数学算式,在游戏中使学生进行消化与吸收,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就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不是一味地让学生随便针对任何问题进行讨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特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身边的例子,并提问学生平常所见到的这些物件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提炼。通过向学生提问的这种方式,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及与同学的沟通探讨,更容易了解三角形的特点。

四、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生作为教师课堂上的主角儿,应当尽可能地跟随教师的思路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教师也可以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主体作用。每个班级孩子的数量不尽相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课堂上,教师不一定能够始终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发展,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让好学生带动差学生,同时每个学生在每个知识点方面的领悟能力也不同,一个知识点可能A同学很快就掌握了,B同学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小组内的A同学便可以帮助B同学,同学之间相互促进,从而共同进步,提高班级的整体数学成绩。为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能够融入课堂,在课堂提问等环节中积极展示自己的见解,发表不同的意见。每位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他们具有主体差异性,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小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和同学的沟通与合作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建立多向的交流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别人的长处,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結构的系统化与完整化。因此,开展小组合作的数学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开展合作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一些问题,小学生大多合作意识薄弱,在与同学沟通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话时常常张口就来,不经大脑思考,毫不顾忌别人的感受。这样就会导致组内其他成员排挤和孤立他,渐渐地,就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学习也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对于个别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可以尊重他人看法,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使数学教学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转变成新课标教学,围绕学生的特点、心理与生理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思路,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同时教师在开展合作式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样的学习情境适合开展合作式教学,什么样的学习情境不适合开展合作式教学,不能一味的追求合作。因为这样,部分学生会过分的依赖小组合作这种模式,从而不愿意独立思考,一有问题就会去请教老师、同学等,很多时候往往会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体,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通过有效设置课堂提问,开展合作式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授之以渔”,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远比教会他们一些理论知识重要得多。只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多注重学生素养的培育,就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数学教学的高效进行。 为此,教师要不断地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地改进自身教学方式,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范秀敏.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7.  [2]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4.

[3]汤小芳.信息化环境下小学高段数学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探索[J].新课程(中),2016(11):111.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教学探究方法策略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童诗”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