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霞
【摘要】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得知,当前高中地理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且要求以地理实践力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为此,教师应当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此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基于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教学思考。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 高中地理 教学思考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课题名称:《基于乡土资源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研究——以河西走廊为例》,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941。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4-0060-02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方面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培养,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应用,使得很多学生认为地理知识的学习毫无用处,且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任务,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教育思想,结合新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打造新的教学局面。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要求分析
地理实践力主要指的是在地理学习和实践中,应当注重学生地理考察、分析、动手操作、调查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应当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为此,高中院校能够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规定,对地理学科教学增加一些户外实践活动,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比如,组织一次户外旅游活动,或者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模拟实验,感受大自然地理变化的规律,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地理实践与实际的大自然相结合,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到地理变化的规律,以此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高中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高考中地理所占的分值并不高,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地理学科是文科中理科性质比较明显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运算能力。这对于想逃避理科学习的文科学生而言是最不想面对的。除此以外,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度创新,拓宽学生有效信息获取渠道,事实上各校教师的确对教学方式作出了些许改变,但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地理學科教学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部分教师开始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但久而久之对多媒体设备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教学思路受到了冲击,课堂的研究性也随着多元素如视频、音频等的加入被打破。采用该教学方式的确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但高中阶段的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长时间采用统一模式的教学方法也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
三、基于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教学思考探究
1.开展户外教学活动,创造地理实践教学平台
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方面的综合性及行动能力。因此,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教学思考的探究课首先考虑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不同环境的体验提高综合能力,培养核心素养。一般来说,体验式教学的方法是非常多的,教学过程中通常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践性强、不受时间、地点约束的实际体验,另一类是受到时间、地点约束的模拟体验。从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角度来看,实际体验的教学方式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更为合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定点实验的方式,规定实验内容,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猜测实验结果并进行验证。更为重要的是,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深入分析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通过现实生活体验的方式,组织一次户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地理现象,以此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比如,以生活中的旅游景点为主,开展一次游览油菜花的户外活动,让学生融入到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风貌。首先,教师能够提前布置一些户外活动的问题,如第一,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什么?第二,该地区能够大面积种植油菜花的区位因素是什么?如自然因素等。第三,评价一下该地区种植油菜花的自然条件?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此次户外活动的游玩。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思考相关的地理知识,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此外,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能够让学生以地理的角度,结合上述问题,写一篇有关当地区域地理的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从地图绘制入手,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教材中描述的地图,以此深入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从而掌握这些地理知识。比如,在“热力环流”教学中,学生掌握基础的原理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事物形成的过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热力环流的原理,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画出A(冷)和B(热)两地的热力环流图,其中图形包含水平气流,垂直气流,气压高低,天气等等。接着,教师再根据绘制的热力环流图,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的实际热力环流的应用图,进行对照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热力环流的过程。最后,教师再根据图形,讲解如何绘制山谷风,如何绘制海陆风,并让学生自己独立绘制城市风。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也能够轻松理解地理图形中包含的相关地理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上述绘制图形,截选一些经典的题型,给出部分热力环流图形,要求学生根据图形,画出其他缺失部分,以此加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3.结合模拟实验,培养地理实践力
地理是一门自然性学科,其中很多地理知识都阐述了地理环境中的运动规律问题,且包含了很多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过程,这些知识学习难度高,且内容抽象。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呢?基于此,在地理实践力的引导下,可以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实验过程,感受自然环境中的地理变化规律,以此有效实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要求。比如,在《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探究河流运动的轨迹和变化过程,以及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为此,教师能够组织一次实验模型构建活动,准备一些模型材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搭建河流转弯处的模型,并演示整个河流侵蚀堆积的过程,再用沙土堆积成河道,将水倒入其中,进行实验。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凸岸和凹岸的沙土变化情况,并总结实验结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探究中,也能够逐渐掌握河流地貌发育的变化过程,以此通过实验模拟揭露自然地理现象,从而有效满足地理学科对学生实践力培养的教育要求。
4.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一位著名教育学家曾言:“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说明地理教学也应当与社会,与生活相联系。基于地理实践力的教育背景下,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参观、访问、调查、收集资料等多个方式,对学校所在区域或者指定区域的地理环境,或者人对地理环境的态度等方面,制定调查活动。比如,在“人口合理容量”教学中,教师能够组织一次调查活动。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保持每一组人数在6-8人之间,针对城市区域人口展开调查活动,收集相关数据。然后,由小组内自由推荐成员担任组长,根据此次调查活动主题,区域人口数据收集,分配任务。最后,总结每一个成员收集的资料,进行总结和综合,并针对教材中的内容人口合理容量,分析此区域的人口比例大小。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5.运用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终极目标是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还需要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进行。首先,教师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要强调问题解决的步骤性、系统性,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对相关知识进行联想。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通过联想法、对比法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垃圾处理方式可能对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时,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调研活动,根据活动中出现的不同情况让学生利用其理论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其次,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让学生与社会真实的生活环境多多接触,增加学生生活的阅历与生活经验,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路。
6.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方面的应用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学习基础,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仅仅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死记硬背是达不到这种要求的,所以在这方面不仅是学生应该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师也应该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和记忆的同时为学生实践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教师可考虑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推翻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思想。思维导图是一种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建立知识框架体系的过程,教师在课上用思维导图图文相配的模式将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给了学生視觉上的冲击,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更加清晰,长此以往,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能够逐渐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要在备课过程中提前考虑思维导图教学的严谨性和可接受性,要符合大众学生的可接受、可理解范围,比如将课堂内容的某一知识点与当今时代某一传播度较高的社会热点联系在一起,当堂引导学生思考解答问题,在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学生会更加理解这一知识点。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独立使用思维导图的能力,能够根据教师上课的讲解尝试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让自己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同时也可以检查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漏洞,有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为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以近年来高考的题型中最常出现的一种利用所学知识和所给图结合社会背景进行推断的推断题,这种题型的出现虽然贴近生活,但其中所隐含的各种信息的挖掘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导致学生不知道怎么分析,思维逻辑越来越混乱,得分率也逐渐下滑。在此情况下,思维导图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学生更加了解此类题目的解决方法,教师可设立训练专题,让学生对不同社会背景下的题目内容进行模拟,在模拟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对题目内容进行构思与联想。这样一来学生与此类习题之间的熟悉感逐渐加强,地理实践力培养最需要的思维能力也得以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高中地理学科具有知识点含量多且难以理解的学科属性,死记硬背既不现实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也不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不利于学科素养的培养。因此,除了理论方面的教学以外,教师应当加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以学生实践力培养为核心,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效培养,同时,开展一些户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探索相关的地理知识,以此提高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邱刚田,刘光文.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优化设计与实践[J].地理教育,2020(06):4-6.
[2]王文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17):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