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着力点

2020-12-09 05:39程鑫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4期
关键词:专业教师着力点课程思政

程鑫

【摘要】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新的育人模式,对培养新时代有为青年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为基础,提出高校专业教师在实践课程思政过程中的着力点,包括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大思政”的教育观;明确责任和使命,注重价值引领;增进沟通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的转变。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专业教师  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4-0025-02

2004年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要求不断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此背景下,上海市结合自身实践的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理念,并在高校设立试点,“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1]不断探索协同育人的新模式。高校专业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者,应当不断丰富自身。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大思政”的教育观

“大思政”教育观是一种从全局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的看法和从根本上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方法。[2]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专业教师应该认识到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一些高技术、高智商犯罪的事件比比皆是,社会中职业道德的沦丧,因“医德”、“师德”缺失而导致的悲剧接连不断,于是人们感慨到“技术永远无罪,但做事的人可能会犯错”,“有才而无德是最可怕的”,因此高校专业教师应當主动走出舒适圈,放弃对自己熟悉的经验和范围的依赖,积极认可和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重视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更注重品德的培养,让青年人成为一个“人”,一个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用,对国家、对人类有贡献的人。而教育理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高校专业教师不能单靠从外部灌输到的一些概念去机械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而要主动分析、观摩、交流、反思,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地体验、感悟、思考,从而不断地将新的教学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观念,灵活地运用这些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1.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也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学生既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又是教育的终点。以学生为本最根本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应包含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体力与脑力、生理与心理的全面、和谐、统一的发展。[3]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过去教育中片面的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良好道德品质、正确价值观念和坚定的政治立场的培养的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要重视学生思想意识、观念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树立开放的课程观

大思政的课程观要求树立开放的课程观。开放的课程观首先要求通过跨学科使课程内容走向综合性。通过学科之间的交流,实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政课程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4]单一且封闭的教学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因此高校专业教师应当深入地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提高课程的开放性,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其次开放的课程观要求课程的内容要对社会开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使得课程内容更加丰满。

二、明确责任和使命,注重价值引领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5]可见高校专业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向学生教授一些专业的知识,而要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并将这种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推进课程思政,有利于改变以往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而使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认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流砥柱。

1.塑造高尚人格

教师的人格因素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人格要正”,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首先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专业教师作为最主要的培养者和学生引领者,对学生言行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一个没有坚定的政治认同的教师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因此,每一位专业教师具有深刻的政治认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其次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人格,工作中爱岗敬业,科研中严谨求实,教学中认真负责,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鼓舞和引导学生。

2.有扎实的学识和理论功底

古语说“听其师,才能信其道”。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各种各样的新知识不断地涌现,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从而对专业教师的学科理论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当代高校专业教师更要夯实理论根基,具备扎实的学识,满足学生绵延不断的求知欲,用自己渊博的知识让学生信服,学生才能听从自己所讲的“道”。并且相比于思想政治课而言,专业课教师所进行的是一种零散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不是漫无目的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敏锐地察觉到学生的一些信息,并及时对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适当地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随时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对所教的科目具有深刻、系统、准确的理解,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对一些问题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在一定的深度下对学生进行价值的引导。

3.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专业课是学生最重视并且花费时间最多的课程,专业课教师如果不能深入地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性就会很低。中国前教育部部长陈志立曾说过:“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6]一门课程对学生的价值应当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应当是对学生人格塑造的价值,因此,教师要深入地挖掘高校专业课和通识课中所蕴涵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将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中,并结合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学科特点,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用鲜活的案例,生动的实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适时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授一些科学理论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本门学科的杰出人物,给学生树立学习和生活的榜样,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适当的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专业课程的学习应当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内化并应用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而且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地思考,积极地创新,将所学的各类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在实践中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对于社会影响,激励学生合理地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奉献社会、造福人类,而对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不当的使用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要让学生明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立足之本,而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回报社会的成果才能真正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增进沟通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课程思政所提倡的通过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形成协同育人的效应,具体指党委、学生工作部门、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在课程思政中,党委发挥主导作用,学工部门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发挥关键作用,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者,在教学中的参与和反馈也至关重要。[7]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并不仅仅是学校的思政课教师和相关的部门,高校的所有教师、辅导员、党团干部、甚至学生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都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从而改变思政课程“孤岛化”困境。因此,高校专业课教师要加强与其他各主体的交流,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专业教师通过观察一些学生课堂表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及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化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思想上的疑惑。其次,高校教师要加强同学校相关党团组织机构的交流。相比党团组织机构,专业教师始终处在教育一线,在学习生活中与学生的交流比较频繁,能够了解学生的一些思想动向,因此,专业教师应当及时把一些情况反映给党团组织,并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言献策。再次,专业教师要加强与思政教师的交流,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教师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更加准确地从专业知识中提取一些思政要素,因此高校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应当齐头并进,相互探讨,相互学习,有效地组织高校思想政治课,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校专业教师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责任,并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加强与不同部门的沟通,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

[2]储德峰.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的特征及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2(20):34.

[3]邵晓枫,廖其发.“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06(03):3-5+9.

[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 2016-12-09.

[5]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18-02-01.

[6]陈志立.在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0-10-17.

[7]吴磊,谢璨夷.协同治理视域下课程思政的价值意涵、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J].教育评论,2020(04):120-124.

猜你喜欢
专业教师着力点课程思政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把治污的着力点放到基层去
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