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藤 赵珂 孙鹏 张世义
摘 要:基于校企产学合作,开展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协同育人体系改革与实践,依托校企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理论知识与创新方法相融合、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体现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以创促培、培创结合”的专业培养特色。以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试点,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航向标,为新工科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助推器。
1、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两条路”现象仍较为突出,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和课程评价等关键要素上实质性融合不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尚未真正形成。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尚未完善
当前,各高校均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一些创新创业类课程,但是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未深度融合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校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团队、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等方面不遗余力,但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方面缺乏顶层设计,大多数高校并未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思考。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与专业教育师资尚未融合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类专任教师大多数是由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和辅导员组成,但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的历练,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和研究缺失,部分专业教师甚至在思想上对创新创业教育所有抵触。
4)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缺乏互动和思辨
在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已习惯于老师布置作业的被动式学习,不习惯大学提倡的主动学习、讨论式学习,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不够。
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實施途径
依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将创新思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实施途径包括:
1)修订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 + 专业”的课程体系
(1)通识教育课程。学校通过校内建设与引入校外优质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创新创业课程资源。
(2)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课程。结合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专业特点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新思维训练和企业管理和创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完成了1-2门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课程建设。
(3)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施,依托企业创新创业平台,通过案例、真实项目等实践,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4)素质拓展。通过学科竞赛、前沿技术讲座、创新论坛、沙龙、社会兼职和创业团队孵化等丰富的第二、三课堂活动,构建多样化隐性课程体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提供保障,破解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难题
从创新创业师资质量提升、创新创业导师跨域整合和创新创业校外导师三个方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为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保障。一是创新创业师资质量提升,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专题研修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二是创新创业导师跨域整合。依托多学科优势,跨域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为在校生提供创业咨询 “一站式”服务;三是聘任创新创业企业导师,要求每位创新创业服务导师每年最少2次来校免费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或个人提供财税、法务、知识产权、企业管理、融资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同时创业服务导师还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线上实时咨询与服务。
3)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模式,积极推进小班化互动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积极推进教师使用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 + 课堂,实现课堂考勤、作业、测试、互动、资料共享和大数据分析等功能,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强化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之中。
4)厚植创新创业文化,营造“五位一体”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积极营造科创讲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科竞赛、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科特色文化节等“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结合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专业特色打造特色创新创业文化,举办海洋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创讲座,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5)发挥合作企业优势平台作用,学生深度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依托合作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学生参与合作企业提供的创新创业项目,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资金、软硬件条件等资源的支持,深度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入驻合作企业创客空间。
4、实施效果
通过基于校企产学合作的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体系改革与实践,学生参加学科创新竞赛,获得国家级特等奖8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34项,省部级奖项5项;同时每年指导1-2队本科生立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立项重庆交通大学创业基金项目7项,已入住重庆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园;特别是《水面垃圾自动清理机器人》、《船体水下清理机器人》两个项目已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院和广东海洋大学达成联合技术开发协议,准备实现市场化,目前两个项目分别受邀参加深圳市创新创业大赛和中船集团主办的创新主题日,并进行商业路演,已经通过各自的平台推向市场。
[参考文献]
[1]刘小廷.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历史与逻辑的分析[J].职业教育,2014(2):6-9.
[2]张胜景,储旭东.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5):3-5.
[3]王俊.芬兰学校创业教育的实践内容与特征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6(10):16-22.
[4]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5]刘贵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6(21):5-7.
[6]卢淑静.创新创业教育与嵌入专业教育的原则与机制[J].求索,2015(2):184-187.
[7]范结兵.基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讲座体系构建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7(4):43-46.
支持项目基金: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901231010)《基于校企产学合作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体系改革与实践》;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902224072)《智能船舶与水下机器人实验室建设》;重庆交通大学教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3068)《基于水下清扫机器人的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开发与实践》。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重庆 40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