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0-12-09 09:15郭钦
师道·教研 2020年10期
关键词:时政政治教育

郭钦

时政教育,全称为时事政治教育,是指以时政事件为内容的教育活动。时政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知识的综合性、明确的导向性、心理的吸引性四个特征,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辅助手段。( 沈杰:《时事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 )时政 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相互补充,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

一、时政播报:两耳亦闻窗外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所以,新时代的青年人要了解时政热点,主动地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公民。为此,我在学校每个教学班都建立时政播报小组,特设播报员2人,利用思政课开课前的5分钟进行播报。时政播报工作由全班学生分工协作完成,各个学习小组轮流负责收集、整理、编辑时政材料,由播报员负责读播。播报的时政内容主要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为主;形式分新闻广播和时政点评。新闻广播有助于学生了解、关心国际国内的大事,知晓世界;时政点评,有助于训练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正确分析、认识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实施时政播报,渗透时政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看待社会,通过一些时政材料在政治教学中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各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在参与时政资料的收集、整理、编辑、播报等活动中,积累经验,融合友谊,增进见识。

二、时政导入:开启新课新局面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是一种意义的生成过程。时政内容的真实性、时效性,可以作为建构学习环境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从而提高政治学科的可信度。( 李芒,徐晓东,朱京曦:《学与教的理论》 )时政新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知识的综合性、明确的导向性和心理的吸引性,运用时政导入新课,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时,适逢西方的万圣节,在商家的炒作下,洋文化“热”起来,南瓜灯都卖断货,还有些年轻人穿着各色奇装异服、装扮各种怪异的样子。如何导入新课,让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时,我制作时政微课用来导入新课。在微课中,首先,我选用广东电视台的时政新闻录成微课:“随着西方万圣节的到来,近日,根据网友拍摄的照片,在广州地铁一号线芳村站往西塱方向,站台上站着一个身着白色血衣、面容阴森的长发女子。与此同时,在地铁三号线上则出现了一名额前贴着黄色符咒、身着僵尸服的男子,站台上的一名小朋友被当场吓哭。广州地铁公安随后也发微博通告,证实了此事,表示广州地铁三号线番禺广场站至珠江新城站的列车和站台上,有人假扮“僵尸”等惊悚形象乘坐地铁。”然后,设置一系列问题:1 .西方的“万圣节”反映了文化的什么特点? 2 .不同文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 .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吗?它有什么特点?4 .我们该如何认识不同文化的之间的这种差异?5 .我们该如何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在基于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指导者或协调人的角色,以时政新闻导入新课,以问题的展示作为学习过程的开始,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调査、探究,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情境中通过建构的方式获得观察、推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等一系列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时政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向性问题教学,开拓创新思维,促进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

三、時政开讲:明确导向齐参与

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旨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学科核心素养。在一些特别节日和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实施时政开讲,德育实效明显,教学实效显著。

例如,2019年是我国建国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重大的节日,为了引导学生感悟祖国的辉煌成就,增强政治认同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10月8日,我创作时政专题,实施时政开讲。我首先播放提前制作的6分钟时政微课《祖国您好》,精选国庆期间的一些精彩片段如“国庆阅兵”“科技成就”“经济成就”“美好生活”等,向学生展示一个逐步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大中国,瞬间点燃了学生的激情。接着,我创设“1949年国庆阅兵”“2019年国庆阅兵”“1978年的中国”“2018年的中国”四个情景片段,通过经典的史料展示和前后对比,为学生剖析我们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同心协力,共创辉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后,创设师生互动环节:“感悟伟大祖国。”通过师生的一问一答,言语交流,激情碰撞,爱国主义情感不断升华。在思政教学中开讲时政,渗透时政教育,用真实的材料、成功的典范、辉煌的成就向学生阐明道理、明确导向、传递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自信,助力学生养成学科核心素养。

四、时政专题:联系知识拓视野

时政热点、时政材料、时政教育,在高考、中考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一个思政教师,要学会并做到经常关注如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1+1”“朝闻天下”,凤凰卫视“时事开讲”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时政新闻及时事评论性节目;同时,还有注意收集网络、报纸、杂志中的重要时政资料。在开展时政专题复习前,教师要对时事政治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梳理,把时政内容按照能力要求的层次进行划分,把时政主题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整合,对重大主题、重大事件、重大新闻、重大政策等内容应该充分关注,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教师有效选取时政素材,并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做深入的分析,然后编成一系列的时政专题。常见的时政专题课,应该包括时政材料、关联知识点、创设问题、时政训练题等。比如,在2019年高考备考中,我就整合编写了8个热点时政专题辅助学生开展时政专题复习。这些时政专题,基本上涵盖了国内外重要事件、重大政策、重大新闻,当然,以国内为主。我在给学生开讲时政专题复习课时,会对时事政治的核心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剖析,给学生一个立体的时政教育。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设问整合、分析时政材料,查找关联知识点,理清思路,组织文字,撰写出合理、有效的答案。这有助于提高复习质量。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时政政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