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君
心理教育是中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在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结合案例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诚然,疫情期间的心理教育与以往是有区别的,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注学生个体的安全感,给予足够的信心。要通过正面宣传,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安全和正常学习是有保障的。其次,关注一些学生的心理变化,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地给予心理辅导。第三,关注集体的力量,营造良好氛围。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主动沟通,学会向他人求助,学会协作团结友爱,以集体的力量帮助解决心理的困惑,共渡难关。
疫情期间,广州中学初中部开展党员“手拉手、一助一”暖心活动,即:一名党员教师结对帮扶一名学生,帮助孩子们渡过难关。下面举一个典型案例。
学生基本情况:初一年级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优秀,与老师和同学相处良好;然而亲子关系相对紧张,有时互不相让,家长有过家暴行为,孩子也有过离家出走的想法。初一第一学期就感觉孩子常常神情忧郁,有时暗暗垂泪,由此引起老师关注并成为了暖心活动的对象。
3月20日,老师接到孩子倾述:由于网课期间需要手机,家长认为孩子玩手机时间过多,影响学习,想要控制用手机时间。孩子认为手机是她与老师和同学联系必不可少的工具,且网课期间所有作业通知都是线上的,随时都需用手机。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随即大打出手,孩子情绪崩溃大哭,亲子关系更加紧张起来。老师与家长电话沟通了一个多小时,不断进行调解,初显成效。后来也以QQ聊天等方式,给学生做心理疏导,肯定孩子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缓解紧张情绪,事件得以平息。
学校网课期间,孩子晚上睡觉时间较晚且不规则,有时到凌晨一点多才睡觉,家长劝阻但效果较微,双方矛盾激化。4月12日,孩子以QQ电话向老师求助,强调其父母把她看成学习机器,没有给她一点自由时间,她不想在家呆了。孩子母亲也打电话向老师投诉,说孩子借学习之名,边写作业边与同学聊天,做作业效率低,必须改正!老师又通过一个多小时的沟通,不厌其烦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希望家长放下架子,走进孩子心理,了解孩子之所需,平等看待孩子;劝导孩子理解父母对孩子成才的急切期望,与家长好好沟通,不要有抵触心理。促成各自修正自己的观点,达成了谅解。这件事之后,老师长期坚持与他们保持在线联系。
5月23日,孩子晚睡晚起,动作拖拉引起家长不满,又开始吵架,孩子又崩溃大哭,觉得爸妈不尊重她,不相信她,她的意见和看法從来没得到家长的重视和认可,她在家里是多余的,不想呆在家里啦。经过老师与家长沟通后,矛盾有所缓解。24日,孩子在打游戏又与家长产生矛盾,孩子离家出走。学校及老师赶紧组织家访并保持电话与双方不停进行沟通,控制家长的情绪,稳住孩子,让她不要离家太远,在得知孩子还在小区里没走远时,经过劝导事态得到缓解,之后班主任进行家访调节,事态得以平息。孩子回校后,老师与其长时间的交流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和巩固。
老师经过一个多学期耐心、细心的跟踪沟通和心理疏导,家长表示会慢慢改变教育方式,他们终于意识到培养孩子不能只看学习成绩,要学会尊重孩子,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才是关键。回校上学以来,老师与孩子每周保持一次以上的谈心,帮助孩子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的困难和困惑,孩子也开始乐观起来,目前情况良好。
疫情尚未结束,对于学校、老师来讲,学生的心理教育必须放在首位,必须时刻警醒,不能有丝毫松懈,以下三点思考提供借鉴:
首先,坚持立德树人,以新的教育理念实施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好线上线下衔接引导工作,科学合理,积极主动教育学生适应初中阶段的教学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其次,坚持领导带头,组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焦虑、倦怠等心理做出有效的指导和调适。
第三,坚持宣传引导,组建以班主任为主的辅导志愿服务队,通过公众号、微信群等信息平台,多渠道向社会、家长大力宣传和普及疫情期间学生心理防护知识,家校合力,教会孩子科学看待疫情,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