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小学是教育阶段的基础阶段,关系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而在小学教育中,数学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因为其不仅关系着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形成,还影响着他们思维能力的开发。在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注重教材内容的传授,并没有意识到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背负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数学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要重点关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表达,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思维变为具体的内容,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可以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说的内容。因此,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和灵活,学习起来较为复杂。而小学生因为学习能力较弱,要对数学知识充分理解有一定难度。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形象化的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语言指导,使学生能深入地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学生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文具盒、魔方等,让学生轻松地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安排手工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立体图形。制作结束后,学生需要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的思路和过程等。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语言表达机会,从而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思维分析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程度
小學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的敏捷程度影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的特点,思维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的思维敏捷程度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保持充分的耐心,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捷程度。首先,在讲解基础知识时,教师应该锻炼学生计算题目的速度,在每节课上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笔算或者口算训练。在这一训练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训练内容,比如学习乘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与乘数有关的计算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迅速说出乘数。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训练形式,提高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如教师可以采用抢答的形式进行训练,这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活跃程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从而增强他们的思维敏捷程度。
三、提升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类比迁移与联想能力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对学生联想能力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分解和概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为了让学生对数字之间的关系有正确且直观的理解,教师可以借用教学工具,让学生思考10以内数字的大小排列和数字的组合及分解方式。同时,数学教师也应该重视对学生推导和迁移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前几位数的推导方式,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这一推导过程,推导出后面几位数。在教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也应该锻炼学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并使他们认识到应用题在结构上的特点。数学教师还应该积极寻找其他有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还可以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对数学教师来说,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并基于这一认识,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天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