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爽
学生个体思维有差异,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有所不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特别是相差悬殊层次的学生一起,要么会造成后进生的自卑或学习动力不足,要么会造成优秀生的自大或课堂低效。为保护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体在数学认知结构的主观性及发展性特征,笔者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导向,在八年级的一个教学班开展了分层教学实践,把课堂还原为展现智慧、思维碰撞、个性发展的舞台。
一、對学习对象进行分层
学生作为学习对象,思维反应、认知风格、学习效果、学习态度等均有不同,综合其表现,可按学习内容、近期表现、综合表现、未来期望对学生进行分层。
1 .可根据思维反应和认知风格进行分层。 这适合于分层初期,属师生对此学习模式适应、磨合阶段。此分层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如开放性问题设疑、讨论、总结等)以及收集其他教师建议等方式进行,将活跃型、发散型、主动型分为A层,将接受型、收敛型、被动型分为B层。
2 .可根据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分层。 这适合于分层开展一段时间,属师生彼此对此学习模式完全了解、熟悉阶段。此分层可通过学生的课堂状态、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教师各项要求的反应程度等方式进行,将积极型、配合型、进取型分为A层,将消极型、懒散型、怠慢型分为B层。
3 .可根据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进行分层。 这适合于师生彼此对此学习模式完全了解、熟悉,并在一个学期中期检测结束后。此分层可通过课堂观察、效果检测等方式进行,将高效型、优异型分为A层,将低效型、落后型分为B层。
二、对学习目标达成进行分层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对先前学习过的只是材料的记忆)、领会(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综合(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和评价(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六个层次。评价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构,难以在八年级学生身上进行实践,故笔者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时,只涉及前五个方面。
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效果检测以及作业布置等方面,A层侧重运用、分析、综合方向的学习目标设定,B层侧重识记、领会、运用方向的学习目标设定。
三、对学习过程进行分层
学习过程的分层是整个分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分层教学模式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学效果,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教学内容设计水平、教学思路调整意识、学生反应状态捕捉敏感度等方面高要求,教师的主导需在这些高要求下发挥作用。学生需要清晰知晓自己的学习任务、要解决的问题目标、参与形式等,与同伴、与教师积极互动,体现主体身份。
四、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课后作业既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延续,也是系统性回顾课堂习得知识从而内化的主要方式。作业分层既要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也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既要有有效性,又要有针对性;既要能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也要能满足学生学习心理的最大需求。笔者很少给学生布置一张试卷(除课后要求独立完成的检测卷外),或一章(节)练题的全部内容,通常会根据以下作业分层方法布置作业。
1 .作业难度上进行分层。 由于达成的学习目标不同,A层侧重于运用、评价、综合,B层侧重于识记、领会、运用。
2 .作业形式上进行分层。 作业形式多样,有最常用的练习型,有经常用到的思考型,也有偶尔派上用场的拓展型。可以通过笔头计算完成,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通过个人讲解录制视频完成等等。A层多采用思考型,辅以拓展型,B层多采用练习型,辅以思考型。
3 .作业订错上进行分层。 作业订错是作业完成的最重要一个环节,错误作业若没有及时订正,就会有先入为主的效应,会影响对关联知识的吸收,长此下去就会形成知识的漏洞,影响学习信心和兴趣。
作业内容设置要对题目进行精选,把握好量,把握好对应层次的难度。A层若有个别对当日所学有困难或疑惑,只要向教师做出说明,即可选做B层相应题目(可代替A层作业);反之,B层若有个别对当日所学理解透彻、应用灵活,即可额外选做A层相应题目(不可代替B层作业)。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