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娟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即学生获得持续进步和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把教学看作人的发展的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对学生生命体的关照。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个快捷的过程,它是一个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过程,核心素养各方面之间构成了互惠互利、相互成就的统一整体。如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持续、全面的发展过程中,在各要素互惠共生、和谐统一的前提下,实现的同质性、共同化的追求——为了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的有效性教学。在高中小说有效性教学实践中,要将语文核心素养的生长性内化其中,一言概括便是“共生”。
共生理论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合作、互惠共存。在课堂教学中,共生思想无处不在,共生意味着允许在异质、差异、竞争的基础上,走向相互间同质性、共同化的追求。本文探讨基于共生理论下的高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言境共生
语言是打开文本世界大门的钥匙,是学生在阅读过程、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的一个个载体,是学生筑垒起的交流、提升思想平台的他山之石。在小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语言应用的过程中在内心酝酿情感并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在体验中构建起小说文本与学习主体相互交融后生成的外部、内化的特定环境,这就是言境共生的过程。言境共生的过程是语文核心素养生长性延伸的支点,更是高中小说有效性教学的基础。
在小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小说文本的关键句子,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就文本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子进行探究、剖析,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在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过程中构建起内心体验与小说文本世界交融互生的環境。
二、言智共长
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思维的发展与智力的发展都是一个连续的,按一定顺序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语言运用获得思维、智力的发展,这个过程实质上是教育心理学上的心智活动。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加里培林等人认为心智活动是通过实践活动“内化”而实现的,通过外部的实践活动转化到知觉、表象和概念水平的结果,这种由外部实践活动内化、转化的过程要经历几个基本阶段。其中,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和内部言语活动阶段是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高中小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问题深入探究,并用有声的言语自主表达对问题的理解。此外,教师再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如多媒体、影像、 PPT等外部环境的设置,层层引导学生进一步对问题大胆探究,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内部言语促进其辩证思维、创造思维的发展。毫无疑问,合作探究是内外言语实践活动与思维发展共生共长的关键联结点,更是实现高中小说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学策略。
三、情趣共存
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点。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挥其学习潜能。在高中小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片、相片、图画和小视频,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受,通过将文本中静态的文字与动态的直观图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感觉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后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选取与小说在基调上、意境上对应、协调的音乐,利用音乐的感染力,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此外,还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提供与小说课文有关的视听形象引导学生进入审美的氛围、环境,再借助诗意的或描摹的语言,根据小说文本中描绘的画面、人物、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后尽情展开想象,并在对课文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对小说的文本内容、主题内涵做出正确的审美判断,指导学生识别真善美、假丑恶,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情趣交融共存,进而实现小说的有效教学。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