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城市的逻辑

2020-12-09 09:10叶一剑
中国房地产·市场版 2020年10期

摘要:康养城市不仅已经或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最重要的底层逻辑之一,从宏观和中观层面来看,针对康养城市对中国城市转型正向的和综合的推动价值的积极共识已经非常普遍。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其城市战略和产业规划时,对康养城市的定位和诉求,对康养产业的集聚和追求,应该会成为普遍选择。

关键词:康养产业;智慧赋能;强势医疗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20)10-0058-60

收稿日期:2020-08-31

“无康养,不城市”。就像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海绵城市、田园城市等很多关于城市发展的概念化和系统化思考一样,康养城市不仅已经或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最重要的底层逻辑之一,从宏观和中观层面来看,针对康养城市对中国城市转型正向的和综合的推动价值的积极共识已经非常普遍——当一个城市作为“康养城市”被认同和接受的时候,自然会被认为是一件好事。

之所以如此,这既与国家层面针对康养产业和康养城市发展的明确的政治承诺、战略规划、政策导向有关,又与地方政府表现出的积极的地方动员有关,还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康养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偏好有关,还与积极的市场认同和越来越多的资本介入有关,等等。

可以明确预见的是,接下来,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其城市战略和产业规划时(包括正在推进的“十四五”规划),对康养城市的定位和诉求,对康养产业的集聚和追求,应该会成为普遍选擇。

当康养城市成为一个城市最显著的城市品牌构成要素之一,并被外界所接受的时候,这种基于康养城市品牌所能够给城市转型带来的更加综合的赋能,对很多城市而言,更是值得期待的。笔者认为,“康养城市”品牌建设应该成为一个城市推动其康养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过程中,具有先导性、总体性和牵引性的建设内容。

就目前来看,不同的区域和城市,基于当地的资源禀赋,对康养城市建设的指向性会有所不同,有的侧重于消费体验,有的侧重于水文条件,有的侧重于康养产业链的构建,有的侧重于综合的康养城市品牌打造,等等。但是,在接下来的城市转型发展和康养城市建设竞赛中,赋予康养城市的建设以更高的战略维度,在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中占有更大的权重,将康养城市纳入到城市整体品牌塑造中去,并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将成为康养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的决策者不仅要意识到“无康养,不城市”,还需将“康养让城市更美好”的目标尽快兑现。

就目前的研究和案例来看,关于康养城市建设的一些基本共识至少包括。

其一,几乎所有提出建设康养城市的区域和城市,背后都带有在当地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的期待,而发展康养产业的期待和诉求背后,又直接体现为通过发展康养产业和建设康养城市,综合提升区域和城市竞争力的期待。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进一步规划和明确当地康养产业发展路径和通过康养城市建设综合赋能城市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需要对当下和未来康养城市建设中的基本门槛和常规策略有所洞察,这就牵涉到未来康养城市建设中的另一个共汉。

其二,如果说以前在很多所谓的康养城市评选中排名相对较高的城市,明显存在长短板并存的偏科现象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康养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需要城市具有更加均衡和综合的表现,不但不能有短板,而且还要做好自己的长板。其中,在长板打造中,虽然当地具有的稀缺的不可移动的自然生态资源,会给当地的康养城市建设提供直接的支撑,但优势的医疗条件、更加多元的康养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更好的基础设施,甚至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改革等,正在变成康养城市建设的基础门槛。

这就说明,虽然康养城市的建设和流行正在为很多具有稀缺性的康养自然生态资源地区寻求区域崛起甚至是逆袭的新机会,但这种机会的获得绝对不是说只有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就可以了,包括强势医疗条件、市场化的资源配置能力、创新性的康养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等(这些往往是这些欠发达地区所缺失的)。更何况,随着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康养的理解和技术依赖,将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并将深刻影响到整个康养产业的发展和康养城市建设的路径。于是,关于康养城市建设的另一个共识也就很明显了。

其三,强技术支撑将成为康养产业发展和康养城市建设的新常态,其中最大的变量不仅来自于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技术变革,而且来自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有关的数字技术领域的变革。总体来看,康养产业和康养城市发展中的技术化特点越发明显,客观上会为经济欠发达但生态资源环境良好地区的康养城市建设提供资源配置上的便利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地区在康养城市建设中的医疗服务短板,但是,在基础医疗之外的更高精尖的技术领域,这些落后地区依然没有办法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甚至会让两者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就像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在全国现有的各种康养城市排名中的强势表现一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康养产业和康养城市发展,都会表现得依然很强势。说明在推进康养产业的集聚和康养城市的建设中,需要对技术保持足够的敏感,并可以将智慧医疗、智慧康养等问题与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进行充分的结合。

其四,虽然康养城市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当地老龄化问题的化解,但康养城市的建设不应该只是针对养老问题而寻求城市发展解决方案的,面向全龄人群的康养城市建设应该是基本共识之一。至于康养产业在当地的发展,就更非针对当地老龄人口的康养问题了,而是要致力于全国乃至全球康养市场进行产业布局和发展。

另外,在康养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定是一个全域的概念,而不是建设几个康养景区、康养基地、康养产业园和康养小镇就可以的事情,“孤岛式”的康养环境的打造和康养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不是康养城市建设的全部,全域康养的思维应该是康养城市建设的基本思维。

与全域康养概念直接相关的是,无论是康养产业的发展,还是康养城市的建设,还应该充分发挥全行业融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模式,以康养的视角和资源观,重新审视和发现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传统的产业基础(比如当地的历史人文资源,在新的康养资源观视角下,完全可以作为优势资源加以利用),推动这些资源和产业的康养化利用和转型。

其五,无地产,不康养。虽然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拐点已经出现,甚至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有点谈地产色变的意思,但是,康养地产的发展将伴随着康养城市建设的始终,没有康养地产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康养城市的建设。只不过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为地产而地产的康养地产模式。

截至目前,关于康养地产的争论或者说质疑,主要是因为之前出现了很多失败的案例,很多是打着康养的名义,圈地盖房子,“挂羊头卖狗肉”,最终的结果是,有的项目房子卖出去以后,之前承诺的康养配套根本就没有兑现,引发纠纷,有的项目根本就没实现销售目标就失败了。因此,考虑到在绝大多数城市都依然存在的康养基础设施的短板问题,“康养+地产”依然具有充分的政策和市场的合理性,甚至可以说具有很强的迫切性,所以说,康养地产不是不能做,而是要回归到高质量的康养产品和服务供给的逻辑上来,以康养地产的发展来提升城市康养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实现康养地产的高附加值变现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其六,随着康养城市的概念越来越被广泛地接受,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政府、资本等投入到康养产业和康养城市的发展中去,对于康养城市建设的更细化、更具体、更系统的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就变得越来越迫切,而关于康养城市建设和评估的标准制定过程中,与目前我们看到的关于康养城市建设的宏观和中观层面的积极性共识不同,面对康养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微观层面的内容和事项,很多分歧将会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当然,对这些分歧的研究和化解,本身就是对康养城市进行更加细致和专业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问题,分解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分解问题,再解决问题,就是通过对一个又一个有关康养城市建设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最终推动康养城市的建设走向成熟和完善。

守正出奇,宁静致远。总体来看,康养城市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迎来最好的机遇期,并将通过康养产业的发展和康养城市的建设,实质性推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作者简介: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