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妹 郭皓鑫
【摘 要】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白热化,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改善环境现状、阻止环境恶化重要手段的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应运而生。为了优化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促进环境审计的功能发挥最大化,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进步,本文拟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一套新型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有效依据各地区域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依据,为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模糊综合评价
一、引言
环境问题在生产中产生,不受市场规律的调节,也无法依靠生产主体的自觉性完全消除。因此,政府政策的强制实施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在企业以及地区的生产经营发展中发挥了监督、规范、考核的指导性作用,平衡了工业生产追求经济利益的短期目标和保护环境的长期目标。目前,随着政府等多方主体对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大力支持,我国在环境审计领域的学术研究方面已颇有建树,但仍有不足。首先国内外大部分学者运用环境绩效审计的方法、评价体系等基础研究成果对大气环境、土地、煤炭等自然资源的审计评价反复套用,而对评价体系于不同评价对象的个性运用缺乏创新探究;其次绝大多数学者仅对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概念、指标选取原则、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相应的对策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缺少环境审计实务指导。因此,仅仅依靠现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方法并不足以发挥环境审计在环保事业中的最大作用,实现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最终目标。为了帮助政府部门提升环境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调动企业等相关者将环境保护和利润最大化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并均列入企业发展目标的积极性,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新型的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二、新型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建设
1.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国外学者在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较为成熟和完善,虽然其对我国起步较晚的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但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特殊国情下的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因此,国内学者基于我国国情在环境审计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仍有某些缺陷。
现有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有以下三个弊端。弊端一:审计评价指标权重赋值相同,忽略了指标间的差异,导致评价不实;弊端二:评价主体人员单一,评价主体只需从被审计单位处采集数据,根据数据所处范围划分等级,然后将不同指标所处等级加权平均即得最终评价结果。弊端三:评价过于绝对化,首先易导致被审计单位为贴合固定的审计评价标准使得企业成本效益失衡,无法实现生产率和环境保护质量同步提升;其次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评价标准忽略当地基础环境的具体情况,导致评价不公。绝对化的评价易导致处于水环境基础原本较差的企业或区域在长期得到较差的反馈结果后停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甚至放弃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因此,应用人性化审计评价体系,将地区环境基础这一因素考虑入审计评价中,同时对评价指标无量纲化消除其间差异,客观公正地赋予指标权重,促进评价结果真实有效地反映企业或区域对环境保护的工作成果,这是新型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创新立足点和实践基点。
2.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模型建设。
对于企业或区域水污染防治的评价不应该采用收集数据、以孤立的标准衡量数据,得出审计结论的绝对化评价模式,否则单纯的数值结果很难为评估水污染防治效果提供直接帮助。鉴于此,本文摈弃以往规则的计算分数的方法,尝试利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环境绩效量化评审体系。
(1)判断各环境指标的权重大小。
本文构建的水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基于PSR模型即“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通过依次递进的逻辑选取指标。人类使用自然资源进行工业生产产生污染物(压力),对自然环境的多种组成部分产生负影响(状态),人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措施进行遏制环境恶化(响应)。确定的环境指标的因素集,U={U1,U2,U3,U4,U5,U6,U7}={建设资金到位率(A),污水收集率(B),项目按期完工率(C),污水处理负荷率(D),人均GDP(E),主要污染物消减率(F),项目服务居民满意度(G)}。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环境指标因素的权向量,用aij表示Xi和Xj的相对重要性。
①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首先经过我们对专家对比七项指标的结果咨询,可近似得到以下数据:
a12=4:1 a13=3:1 a14=5:1 a15=7:1
a16=1:2 a17=2:1 a23=1:2 a24=3:1
a25=5:1 a26=1:5 a27=1:2 a34=3:1
a35=5:1 a36=1:3 a37=1:1 a45=3:1
a46=1:6 a47=1:4 a56=1:8 a57=1:6
a67=3:1
从而得到正互反矩阵
②一致性检验。
a.利用Matlab求得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7.2670。
b.对正互反矩阵A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CI=(λmax-n)/(n-1)=0.0445,根据T.L.Satty的随机一致性指标可知RI=1.32,一致性比例CR=CI/RI=0.0337<0.1,由此知通過一致性检验。
c.归一化处理后得标准化特征向量(权向量):W=(0.2459 0.0829 0.1212 0.0452 0.025 0.3432 0.1365)。
即当前在环境审计评价中对“建设资金到位率”、“污水收集率”、“项目按期完工率”、“污水处理负荷率”、“人均GDP”、“主要污染物消减率”、“项目服务居民满意度”七个指标的重视程度分别为0.2459 0.0829 0.1212 0.0452 0.025 0.3432和0.1365。
(2)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①确定有限评价指标集合{u1,u2,u3…um}(m=7),ui(i=1,2…7)分别对应指标A、B、C、D、E、F、G。
②给出评价等级集合V={v1,v2,v3,v4,v5},其中vi(i=1,2…5)分别表示差、一般、中、良、优。
③在上一步骤中已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W=(w1,w2…wm)T,反映各评价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程度,且■w■=l,w■≥0(i=1,2…m)。
④输入一组环保项目工程负责团队(或企业内部环保项目监管人员)、第三方环保评价小组、政府环保工作评价小组和当地有环境专业知识(或企业周边社区从事相关职业)的居民综合评价意见确定评价矩阵R。
以巢湖流域水污染环境审计为例,假设我们通过调查得到50位由上述人员组成的综合评价小组对7个指标的单因素评价结果如表所示:
表1 巢湖审计综合评价小组意见调查表
根据表中信息,用得分除以50作为隶属度,可得Ei(i=1,2,3,4)的单因素评价矩阵:
⑤通过权系数矩阵W与评价矩阵R的模糊变换得到模糊评判集S。设W=(wj)1×m,R=(rji)m×n,所以S=WοR=(w1,w2,…,wm) =(s1,s2…sn),其中“ο”为模糊合成算子。
经运算得S=WοR=(0.0543 0.1929 0.3497 0.2769 0.1262),由最大隶属度原则可知第三个指标最大,所以巢湖流域的水环境审计综合评价为“中”。
因此,只要能够根据审计项目设置合理的指标,确定指标权重,然后输入一个如表1所示的调查表,即可通过该模型得到某区域或某企业的环境审计综合评价结果。该模型运用模糊数学知识将地区基础环境因素融入审计评价中,弥补了现有审计评价体系的缺陷。
三、新型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应用的保障措施
1.加快建立健全环境审计法律体系。
完善的环境审计法律体系是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相关环境审计法律法规的建立能够规范审计主体的审计评价工作,同时有利于被审计单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便于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高效开展工作。环境审计法律体系的建设能够使评价结果和评价后续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因此,加快环境绩效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环境审计法律体系框架是当务之急。
2.鼓励环境审计评价方法优化创新。
目前现有的审计评价方法和参与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审计主体都较为单一,导致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灵活程度低,未将某些与区域实际情况相关的因素考虑入内,评价流程绝对化。在进行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时,可以结合多个评价方法的优点,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趋长避短地应用评价方法。
3.丰富审计评价指标库,建立中国特色的环境审计实操体系。
评价指标的选取是环境绩效审计能否有效实现审计目标,达成审计目的的关键,绩效审计用可评价的绩效定量指标代替环境保护效益的定性指标,据此得出客观且更具说服力的审计结论。审计评价指标应该适用于具体审计项目,根据审计项目具体情况选取合理有意义的审计指标。面对国际先进的环境审计理论和实操体系,我国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通过案例反复试验,建立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环境审计实务操作体系。
四、结语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愈严重,政府环境绩效审计以审计署为领导执行主体,其作为改善环境现状、阻止环境恶化的重要手段,对解决环境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构建的新型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能有效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评价依据,优化绩效审计原有工作体系,提高政府环境审计工作效率,将固化的审计评价模型人性化,激发更多的微观主体积极地投入环境保护事业中去。
參考文献
[1]陈志芳,李晴.基于PSR模型的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研究——以滇池治理项目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9,32(1):106-110.
[2]陈涛,王长通.大气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PSR模型[J].会计之友,2019,(15):128-134.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