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磷脂的提取、鉴定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0-12-09 07:37吴海虹张新笑孙卫青王道营徐为民
食品工业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卵磷脂磷脂含量

黄 瑾,王 鑫,吴海虹,张新笑,邹 烨,*,孙卫青,王道营,徐为民

(1.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荆州 434025;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

磷脂(PLs)主要由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鞘磷脂、磷脂酸等组成[1]。作为胆碱的主要膳食来源,PC对维持肝和脑功能、脂质代谢和运输、细胞膜信号传递、细胞组成和修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E俗称脑磷脂,是一种优秀的天然活性剂,在动物脑细胞、神经组织和大豆等存在较多,因其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和生理特性,且无毒害、无刺激,也不污染环境,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PI对维持细胞形态正常、调控细胞代谢、传导信号通路和细胞的其他生理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本文所提到的卵磷脂为狭义卵磷脂,即磷脂酰胆碱(PC)。

卵磷脂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中,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有着细胞的营养代谢、能量代谢、信息传递等功能,是人体所需的磷元素、必需脂肪酸和胆碱的重要来源,因其有益健康的多效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目前,国内外生产卵磷脂主要采取有机溶剂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柱层析法、酶解法、膜分离法、复合盐沉淀法等,国内外生产具体方法大同小异,区别不明显。国内对卵磷脂的应用主要以生产大豆卵磷脂颗粒及其软胶囊为主,同时也可作为保健品和宠物饲料的营养补充剂。大豆卵磷脂等植物来源卵磷脂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动物卵磷脂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仍存在局限性。国外对卵磷脂的研究已深入到药物领域,用于疾病的治疗和不稳定活性物质的运输。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卵磷脂在预防和治疗代谢性疾病中的潜在作用。最近几年,随着对卵磷脂功能性食品需求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卵磷脂功能性应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卵磷脂产品有望在食品市场上爆炸式增长,因此了解其分离提纯技术和功能活性特性至关重要。本文简要总结了卵磷脂的组成、食物来源、分离提纯鉴定方法、功能活性及其应用前景,旨在为卵磷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与方向。

1 卵磷脂的组成和来源

1.1 卵磷脂的组成

卵磷脂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的黄褐色油脂混合物,主要由磷酸、胆碱、脂肪酸、甘油、糖脂、甘油三酸酯和磷脂组成。在蛋黄、豆类、动物肝脏、鱼类(特别是头部)、动物脑、动物骨髓、动物心脏、肾脏、肺、牛奶、芝麻、食用菌、山药、木耳、蛇(主要是赤腹蛇和眼镜蛇等)、红花子、玉米、向日葵、胡麻、酵母等食物中都有一定的含量[3],其中卵磷脂营养最丰富、含量较多的为大豆、蛋黄和动物肝脏(表1[4])。

表1 部分食物来源卵磷脂含量

1.2 植物性来源

磷脂膜的脂质组成因组织和生物体而异,脂质组成的不同反映卵磷脂的不同来源,植物卵磷脂的脂肪酸组成通常反映相应含油种子的脂肪酸组成[5]。在大豆、向日葵和油菜籽中,油菜籽卵磷脂差异最大。与大豆和向日葵卵磷脂相比,油菜籽中PC的相对含量最高,向日葵卵磷脂的PI和PE浓度分别为最高和最低[6-7]。菜籽卵磷脂和菜籽油一样,通常含有高浓度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特别是油酸,易发生氧化产生过氧化物,影响食品安全。亚油酸是一种必需脂肪酸,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对动脉粥样硬化起着预防作用[8]。而大豆卵磷脂含有高比例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中占亚油酸大部分。因此,大豆卵磷脂在植物卵磷脂市场据主导地位,约占现有卵磷脂产品的90%以上,其余少量则使用向日葵和油菜进行生产。

1.3 动物性来源

动物源磷脂中,蛋黄磷脂含量最丰富,动物肝脏磷脂含量次之,其单位含量都要高于植物磷脂的含量。但无论是动物磷脂还是植物磷脂,都主要由卵磷脂组成[9]。卵黄卵磷脂属于动物胚胎磷脂,约占卵黄全重的10%,相当于蛋黄固体总含量的22%和脂类的50%[10-11],其主要成分是PC,占总重量的80%[12-13]。卵黄卵磷脂不仅含有丰富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还富含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蛋黄卵磷脂可促进人体内胆固醇的乳化,有利于胆固醇透过血管壁被组织利用,平衡人体所需的胆固醇。研究得出,在卵磷脂产品中蛋黄卵磷脂的营养价值是最高的,但因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高,开发应用成本高[14],所以商业上卵磷脂的生产更倾向于大豆。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相比于植物源磷脂和蛋黄卵磷脂,由于动物肝脏中存在其他部位所没有的磷脂合成途径,导致其含有其他来源的磷脂中所没有的功能分子,使得肝脏磷脂含有以上特殊的生物活性成分。此外,动物源卵磷脂血液溶解性要优于植物源卵磷脂,便于人体的吸收利用,是极具潜力的重要来源[15]。因此,开发动物肝脏卵磷脂的提取技术有着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2 卵磷脂的提取与纯化

2.1 分离提纯方法

2.1.1 有机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是利用溶剂对磷脂各组分选择性差异对卵磷脂进行分离[16],具有易于操作,对实验室条件即可满足操作要求的优点。但有机溶剂在分离过程包括最后产品中会有溶剂残留、有毒性、环境污染、过程安全性低、溶剂再生困难,以及对生物化学物质如蛋白质、酶活性产生负面影响[17]。由于有机溶剂的应用和绿色化学的要求,近年来,通常借助多种方法进行辅助提取,例如,无机盐与卵磷脂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可利用金属离子复合沉淀纯化法辅助分离生产卵磷脂。徐晨[18]用CdCl2、MgCl2、CaCl2、ZnCl2进行提取大豆磷脂的比较实验后认为,用MgCl2、CaCl2来提纯PC,纯度和回收率很低。CdCl2、ZnCl2的提纯效果好,但CdCl2的毒性较大,因此选用ZnCl2作为理想的沉淀剂,产品纯度达到82%。微波或超声波辅助分离,可加热破碎某些物质组分,促进有机溶剂和被提取物质的接触,使其更易从溶剂中被分离出来。为了使提取高效、安全、快捷且对食品营养成分破坏少,可采取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法辅助提取等。以上辅助提取的方法均能提高分离纯化的效率。

2.1.2 超(亚)临界萃取法 为了使生产过程更环保,对危险废料数量进行控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选择超临界流体替代有机溶剂进行萃取,由于油脂可以溶解于CO2中,而CO2对磷脂的溶解度相对较小,因此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7]。超临界CO2萃取法使有机溶剂得到循环利用且无溶剂残留,无毒性,不改变物质原有性质并可重复使用,能保留卵磷脂的营养价值和生理活性。何仙玉等[19]在液料比为15∶1 mL/g,提取22 min的实验条件下,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分离得到的卵磷脂含量为 375.69 mg/g。Elkins等[20]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的药用大麻树脂,该方法的特异性、线性、检测限(LOD)、定量限(LOQ)、精密度、准确度、稳健性、峰值回收率和稳定性均得到验证。因此,利用脂肪在CO2中的不溶性性质,可以应用CO2超临界技术除去膏状磷脂中的油脂,以达到制备高纯度的磷脂产品的目的。

2.1.3 酶水解提取法 使用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等)将大分子蛋白质酶解为小分子肽,加快卵磷脂与蛋白质分离速度,缩短卵磷脂的提取过程,提高卵磷脂提取效率。操作环境温和、可得到较优质的蛋白质和品质较高的脂类。为进一步提高提取效率,可用微波辅助或超声辅助酶解提取。王道营等[15]用胰蛋白酶在酶解温度45.5 ℃,酶反应时间2.22 h,酶用量3090 U的条件下提取鸭肝中的卵磷脂,鸭肝卵磷脂提取率可高达87.51%。严喜鸾等[21]以中性蛋白酶与蛋黄液按照1∶500混合辅助提取鸭蛋黄卵磷脂,优化工艺条件下卵磷脂提取率为84.47%,高于不添加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卵磷脂提取率75.36%,凸显酶水解提取卵磷脂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2.1.4 柱层析法 目前生产高纯度蛋黄卵磷脂主要采用柱层析法,但柱层析需要吸附-解吸工艺,处理量小,溶剂消耗量大且有溶剂残留毒性的问题。曹栋等[22]使用1.5 cm×40 cm的玻璃柱为层析柱,95%乙醇为洗脱剂,采用三氧化二铝柱层析法从大豆磷脂中分离磷脂酰胆碱,纯度及提取率达90%以上。徐晨[18]以中性氧化铝为固定相,65∶21∶14体积比的乙睛、甲醇混合溶液为流动相,精制卵磷脂,纯度为91%。二者均表现出较高提取率。李卫等[23]采用1.5 cm×40 cm的层析柱,以硅胶为固定相,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液为流动相,对脑磷脂和卵磷脂进行了分离并对洗脱剂用量和洗脱时间进行了优化。

2.1.5 膜分离法 利用膜对组分的选择透过性进行分离。粗卵磷脂中含有蛋白质、中性脂肪、脑磷脂、鞘磷脂等杂质,其粒径、分子相对质量等的较大差异导致其通过半透膜的难易程度有明显区别,从而分离得到卵磷脂产品。通常使用的膜分离方法有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透析、电渗析(ED)、渗透气化(PV)、自然渗析、液膜技术和无机陶瓷膜微滤工艺。刘青松等[24]采用双膜法,在不需要添加其他辅助试剂的情况下得到质量高的蛋黄卵磷脂。半透膜分离法在常温下进行,适用于卵磷脂等热敏性物质;不用化学试剂和添加剂,防止产品受到污染,保持原有的风味。但膜面易被污染,使分离性能降低,因此需要采用与工艺相适应的膜面清洗方法进行维护。

2.2 分离提纯工艺参数

2.2.1 油水比例 由于卵磷脂的亲水亲油特性,溶剂中含适量水分更利于卵磷脂的析出。这可能是当乙醇用量增大时,溶剂与溶质之间接触越充分,传质能力增强,更利于卵磷脂从油脂结合中析出;但是随着乙醇的不断增多,由于无水乙醇极性小,原料中的油脂等杂质也溶解于乙醇溶液中,造成卵磷脂提取率的减少。所以料液比太低卵磷脂不能完全析出,太高则导致其他成分的析出而导致提取率下降并且成本增加。叶梦迪等[25]研究表明,综合考虑提取率和生产成本,选择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在料液比为1∶10时进行对卵泡卵磷脂的提取。Patil等[26]采用萃取、沉淀、吸附、柱层析法等不同的物理分离技术,用不同的溶剂从去油磷脂中提取PC,研究了卵磷脂与溶剂比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卵磷脂与溶剂的比例为1∶7时,PC的纯度较高。从二者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原料中提取卵磷脂的最佳油水比例不同,但卵磷脂得率都呈现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上升,最后下降的趋势,应选择合适的油水比例进行卵磷脂的生产。

2.2.2 分离提纯温度 卵磷脂不耐高温,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失活[27]。温度高低与分子之间的扩散速率成正比,升温可提高溶质与溶剂之间的传质速率,从而使卵磷脂在乙醇溶液中的溶解度升高。但较高的温度显著提高了PC组分的产率和回收率,也提高了蛋黄中的油脂等杂质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且超过52 ℃的高温下卵磷脂极易裂解被氧化。王道营等[15]发现,鸭蛋卵磷脂提取率与反应温度先成正比,在45 ℃达到提取率最高值后成反比。叶梦迪等[25]研究发现,当分离提纯温度为30 ℃时,鸡卵泡卵磷脂的得率和提取率分别为18.9%和74.75%,均为最优点。综上,在30~45 ℃下进行分离提纯效率最高,可选用25~45 ℃进行生产。

2.2.3 光、氧气的影响 卵磷脂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和稳定性,与光、空气接触会产生一系列氧化反应,产生一种含有自由基的,可破坏细胞结构及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的有毒物质-过氧化脂质,从而诱导疾病的发生[27]。Wu等[28]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卵磷脂酸值增加,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在光照条件下亦然,表明光照和氧气含量对于卵磷脂稳定性有反作用,高氧和光照环境不利于卵磷脂的提取和贮藏。

3 卵磷脂的分析与鉴定方法

3.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卵磷脂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检测灵敏的优点,此外,紫外分光光度法不仅能测定有色物质,还能对共轭双键等无色物质进行准确测定[29]。陈卫涛等[30]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保健品中的卵磷脂进行了分析与鉴定。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重现性和抗干扰性,加样回收率为97.07%,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甘宾宾等[31]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92 nm处测定卵磷脂保健食品中磷脂酰胆碱含量,磷脂酰胆碱在0.0100~0.0500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4,回收率为 98.5%,RSD 为 1.01%,这与陈卫涛等[30]得到结论相近。

3.2 薄层色谱扫描法(TLC)

卵磷脂产品中往往含有其他磷脂类物质,根据其溶于特定展开剂的卵磷脂各组分与薄层板上的吸附剂所产生出的作用力的不同可使各组分分离。马辰等[32]应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样品中磷脂的含量,比较不同样品中磷脂含量发现,北京产卵磷脂中PC的含量在70%以上,其它磷脂含量较少,四川卵磷脂含有所测定的7种成分,以PC的含量最高(25%),大豆磷脂胶囊、美国卵磷脂胶囊和LECITHIN胶囊为口服剂型,磷脂的总含量较低。邵荣等[33]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大豆卵磷脂中PC的含量,测量得出的结果与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得的结论相近。该方法具有用量少耗时少,分析结果直观,试剂选择条件低的优点,适合于磷脂类物质的含量测定,但对前处理和技术要求高。

3.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根据磷脂中不同成分分子的脂肪酸链长度和不饱和度等方面的差别,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磷脂中不同种类的脂肪酸组成,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检出限灵敏度高,不会对磷脂分子造成破坏,降低实验误差等优点,适合测定卵磷脂产品中的PC,PI和PE含量。Suchocka等[34]建立了一种新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分离小容量血浆中的PC、PE、PI和溶血磷脂酰胆碱。Kim等[35]通过线粒体磷脂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检测了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中7类磷脂,并对除磷脂酰丝氨酸外的所有磷脂进行了定量。经日内和日间变化验证,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HPLC为准确定量磷脂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4 核磁共振法

通过核磁共振效应作用于31P,来对卵磷脂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肖朝萍等[36]以氘代氯仿为溶剂,85% H3PO4为标准零点,低场为正,高场为负,测试温度30 ℃,采用核磁共振磷谱法对磷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杜章斌等[37]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法在频率为500 MHz的实验条件下测定大豆卵磷脂样品中PC、溶血磷脂(LPC)、甘油磷脂酰胆碱(GPC)的相对含量。这种方法灵敏、快速,可用于各种生物材料的磷脂分析,不需前处理但对纯度有较高要求,同时样品需求大消耗快,仍存在局限性。

3.5 质谱分析法

近年来,随着对质谱技术研究的深入,对卵磷脂的检测已然提高到分子检测水平,质谱技术与其他检测技术的联用技术将被用于对未来卵磷脂分子种类及结构的研究。蒋潇潇等[38]采用光化学反应-串联质谱法对细胞中不饱和卵磷脂双键的位置进行检测,分析发现,这种分析方法快速简易,适用于分析双键位置及双键异构体相对含量。

4 卵磷脂的功能活性

4.1 抗肿瘤作用

实验发现,很多肿瘤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体内自由基过多。卵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各种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和生物膜的基本组成结构,其能够先与体内自由基发生反应,起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且能改善被破坏的生物膜系统。杨艳晖等[39]进行小鼠实验,在小鼠摄入添加卵磷脂的饲料30 d后,测定血清和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得出结论,适量摄入卵磷脂可以升高小鼠血清和肝匀浆SOD活性及GSH-Px活力。

4.2 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炎症作用

卵磷脂及其代谢产物可降低体内诱导组织损伤破坏细胞膜的药物和某些天然毒性损伤剂的含量,对抑制炎症有一定的作用。此外,卵磷脂除了作为一种生理磷脂外,还可减轻氧应激和脂质氧化,减轻炎症反应和星状细胞活化[40]。马挺军等[41]为探讨大豆卵磷脂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使用不同剂量的大豆卵磷脂进行连续灌胃30 d的小鼠实验,实验数据显示,与空白对照相比,卵磷脂显著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功能和提高溶血素产生能力,表明卵磷脂对增强免疫有一定作用。刘丽影等[42]以卵磷脂、刺五加为原料,研制开发出营养保健治疗口服液,长期服用对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哮喘、失眠等病症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4.3 对肝损伤的积极作用

卵磷脂作为肝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聚集,以整个分子的形式全部渗入到肝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内,保护膜系统免受损伤或者对损伤进行修复。有数据表明,约25%由体外摄入的卵磷脂可以直接进入肝脏被人体吸收而无需经过水解[43]。胆碱对脂肪的亲和力能加快脂肪-磷脂复合物的形式加快血液运输[44]。摄入适量的卵磷脂,可提供足够的胆碱,使得脂肪在肝脏中的不会产生积累的异常,保证肝脏功能的正常。卵磷脂对不同形式引起的肝脏损伤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卵磷脂能穿透肝细胞膜,从生理结构上修复受损的细胞膜,并为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创造先决条件[45]。卵磷脂还可使细胞膜的流动性得到改善,使肝功能正常化,帮助因损伤而产生的酶活性,并缓解肝能量失衡,从而促进肝细胞组织的再生[46],并在许多方面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47-48]。

4.4 配合治疗神经官能症

作为人体神经传递信号物质乙酰胆碱的前体物质,乙酰胆碱含量的提高可以促进大脑神经突触的发育,从而加快大脑神经细胞之间信息传递[49]。从体外摄取适量的磷脂酰胆碱可有效提高血液和脑中胆碱的含量,促进乙酰胆碱的合成,从而起到健脑益智的效果。卵磷脂和扁豆碱混合使用,有助于改善癫痫等病症,对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具有一定的作用。

4.5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高脂血症是导致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卵磷脂分子是良好的表面活性剂,适量摄入卵磷脂可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下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池莉平等[50]进行卵磷脂辅助降血脂功能实验研究,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组、高脂模型对照组和大豆卵磷脂三个剂量组进行饲养,30 d后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发现摄入卵磷脂的实验动物的TC、TG水平均较高脂模型对照组均有降低,说明大豆卵磷脂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4.6 调节免疫功能

卵磷脂是磷脂和中性脂质的天然混合物,因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有效防止嵌入抗原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并能有效防止嵌入抗原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使其有在注射部位不会引起肉芽肿的优良特点而受到中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51]。Jafari等[52]通过11周的饲养实验,研究了不同水平的大豆卵磷脂对星鲟幼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从溶菌酶、总Ig水平、补体替代、吞噬和杀菌活力等指标来看,大豆卵磷脂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星鲟幼鱼体内的免疫应答。

5 卵磷脂的应用现状

5.1 在食药行业中的应用

卵磷脂是两亲性的,因为它们含有带正电荷的胆碱和负磷酸盐基团,它们可以改变蛋白质的表面活性,如柔韧性和疏水性,也可以作为功能性成分添加到食品中[53]。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2~21,不仅适用于水包油(O/W)的乳化体系,同时也适用于油包水(W/O)的乳化体系。HLB值的大小通常和乳化剂的亲水性成正比。当卵磷脂的HLB值小于或等于4时,可将水包油食品体系当作理想的乳化剂,如人造奶油;当HLB值大于6时,可作为油包水食品体系中的理想乳化剂;当HLB数值为7时,由于其亲水性和亲脂性的平衡,具有最广泛的实用性[54]。亲水性粉末在接触水时会迅速的浸润,形成内干外湿的块状颗粒。添加低极性、HLB比值较小及亲脂性较好的卵磷脂可减缓粉末在液体中的水和,减少其在混合时的结块现象;通过添加高极性、HLB比值较大及亲水性较好的卵磷脂来消除脂肪和水之间的排斥,可使疏水粉末的润湿性和分散性得到改善,使产品快速润湿并在液体之中均匀分散。

此外,脂质体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微胶囊技术,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的递送体系。例如,微胶囊化的铁盐可以避免与食品载体直接接触,也可以防止使用传统铁盐时发生的不良相互作用[55]。Dong等[56]采用乙醇注射法制备了含艾塞那肽的卵磷脂纳米粒子(Ex-NPs-PLGA-Ms)复合微球,并将Ex-NPs包埋在PLGA微球中,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稳定的释药效果,并保持有效的药物浓度。Sarabandi等[57]将酪蛋白水解产物使用纳米脂质体包裹。考察了纳米颗粒的理化性质、稳定性、不同贮存条件下的释放速率、抗氧化指标、红外光谱和形貌,发现可以利用含抗氧化肽的纳米脂质体生产药品、保健品。

5.2 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

孵磷脂通常被用作粘度调节剂、乳化剂等。Bartusch于1974年证实了卵磷脂具有覆盖糖颗粒表面及降低摩擦的能力,可作为黏度调节剂。此外,大豆磷脂可以提高人体皮肤的保湿性和渗透性,具有抗氧化、保湿、调理、润肤和柔发等多种功能。长期使用含卵磷脂的化妆品有助于可改善皮肤营养,延缓皮肤衰老,还可以促进毛发生长和减少白发,因此将卵磷脂添加到各种化妆品中均能起到较好的护肤效果[58]。

5.3 在纺织业中的应用

卵磷脂具有两亲性,因为它包含疏水尾和亲水头基团,可作为润湿剂、防飞溅剂和分散剂等。它是一种无毒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纺丝溶液的表面张力,以帮助生产直径较小且表现出更强均匀性的纤维。卵磷脂还具有很强的生物相容性,可与聚乳酸、TPU、PCL和其他聚合物以任何比例混合,以提高材料的润湿性和生物相容性。此外,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将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TPU)和卵磷脂混合,可制备不同质量比的聚乳酸热塑性聚氨酯卵磷脂(PLA-TPU-Lec)复合纤维。

6 总结与展望

卵磷脂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和营养价值,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和纺织等行业均有应用。除了作为食品营养添加剂的基本功能外,卵磷脂对于肝损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调节以及信号传递等方面均有所帮助。此外,微胶囊技术使得卵磷脂作为聚合物包装膜,在药物及活性物质的运输方面起到重大作用。酶水解提取法和超临界提取法为分离提纯卵磷脂的常用方法,超声辅助酶水解提取法的开发与质谱联用分析新技术的应用在卵磷脂的制备和分离提纯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另外,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副产品的数量急剧增加,其中家禽肝脏是家禽屠宰后的主要副产品之一,约占体重的 2.0%~2.5%[59]。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仅2019年上半年,我国禽肉产量高达952万吨,增加50万吨,增长5.6%;禽蛋产量高达1516万吨,增加53万吨,增长3.6%。如果把副产物进行转换利用再生产,会产生客观的经济效益[60],并减少副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无论从食品营养方面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开发动物源卵磷脂产品都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卵磷脂磷脂含量
压滤后盐泥中的盐含量和水含量
HPLC法同时测定蓝桉果实中两种marocarpal型成分含量
芪红水煎剂化学成分的HPLC-FT-ICR-MS快速表征与HPLC多成分的含量测定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卵磷脂的概述及在食品药品中的应用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卵磷脂/果胶锌凝胶球在3种缓冲液中的释放行为
辣椒碱磷脂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L-半胱氨酸和溶血卵磷脂(16:0)作为卵巢癌标志物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