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世纪我国商朝,《清明上河图》表明,我国北宋时期的商业已进入店铺形式,坐商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自19世纪中叶开始,零售业先后爆发了百货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无店铺销售“四次革命”,消费终端的变化让购物成为一种娱乐与享受的体验。
零售业是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零售就是服务,服务创造价值,服务工作管理到位,才是企业形象塑造、无形资产的增值。因此,在零售业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有些核心元素始终没有变,比如以最少成本使顾客在正确的地点享受到正确的产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等。
本期栏目让我们将目光锁定过去的岁月,回顾历史中的门店管理,店长是怎样交待店员的——
“笑迎八方客,广纳四海财”“货有高低三等价,客无远近一样亲”“店主不嫌客贫”,做生意、做买卖要对所有的顾客一视同仁,亲切热情接待。这是营业员的基本素质,千万不可触犯商业的禁忌,给顾客冷脸看,以貌取人,店大欺客等。
在日本京都这座古城中,经营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小店铺不胜其数。满载京都历史的老店所创作的商道就是“京都商道33诫”——“无论顾客有多贫穷,都不能疏忽对待!如果疏忽对待,顾客就会变得越来越少,店铺迟早关门”“要把你眼前的一名不起眼的顾客,当成1万名来对待”等成为京都商人的世代相传,流传至今。
高岛屋创始人饭田新七给后人的经营理念中有一句:“顾客没有贫富贵贱之分”;
百年老店矢代家族奉行百年的家训有一句:“老顾客自然不必说,就算是买一寸布料的顾客,都是我们的恩人。只要买我们的布料,不管是谁,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专为日本皇室提供御用点心的百年老店Toraya(虎屋),经营者黑川家族订立的家规、家训,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及服务层面:“对顾客,不能做出不满的表情,就算是休息日在路上碰到顾客,也要恭敬的行礼”。
创业于1751年的眼镜店玉水屋,其《店员手册》中有两句话被历代店员代代相传,奉为圭皋。第一句:“上天、老师、朋友、顾客和产品是我们的五恩。我们要对五恩抱有感恩之心,认真负责自己的每一项工作,热情接待每一位顾客。”第二句:“对待顾客的需要,我们要有迅速、准确的判断,而且要对顾客时刻保持发自内心的亲切笑容,这就是玉水屋讲究的信用”。
也许有人认为,这些流传了上百年的店训是属于过去的经营智慧,随着时代的变迁,零售的概念和内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商业环境。其实不然,不管是古代商业谚语和世代相传的家训,或者现代零售业服务准则,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方便、快捷、热情、专业、周到的服务。
有零售,便有服务,服务是零售人永恒的话题。好的服务能打动人心、留下顾客,它是一份软实力,是长期积淀,更是持续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