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零售业生态演进

2020-12-09 06:43张明远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视光眼视光配镜

文 张明远

众所周知,眼镜零售企业(或验配企业)的传统名称叫眼镜店。可究竟是何时、何种因素导致了眼镜行业归属的变化,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以笔者认识所及,从最近几十年来眼镜行业的演进历史来看,应该从改革开放早期算起: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大批温州人挑着担子涌向全国各地走街串巷,于是出现了“街摊眼镜”销售。虽然那个时候还没有精准的加工检测设备和仪器,但传统手艺人却能凭借自己的纯手工操作,加工出与现在精密仪器制作差不多的眼镜。正是在这种社会和行业背景下,眼镜零售行业几乎是自然地被划分到了“第三类小商品”领域。

行业初级业态:“快捷”与“驻店经理”主沉浮

此后,适应行业生态的演进,吃苦耐劳、精于商道的温州眼镜人将街摊搬到了屋子里,便出现了眼镜店,而当时在社会上居于主导地位的眼镜店,基本上都是属于国营单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缺少生机和活力,这些国营眼镜店在与温州人开的眼镜店的竞争中,逐渐丧失优势。温州人的眼镜店由此占据了全国眼镜零售业的半壁江山,红红火火,并奠定了今天的眼镜零售业的基本格局。

1989年,我国第一个开展眼视光教育的“早稻田”眼镜专业培训班在天津职业大学园艺工程系开班。此后,眼镜零售业开始迈向正规化、标准化发展的轨道。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眼镜店遍地开花,快捷的配镜方式将过去配一副眼镜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缩短为不到20分钟就可以戴上眼镜,在大大方便顾客的同时,也使不少眼镜店老板赚得盆满钵满。这个时候的眼镜零售业是以“快捷”主沉浮。

然而,在跑马圈地式的高速发展下,尽管眼镜零售店生意火爆,不少经营者却忽视了眼镜零售的专业属性,眼视光专业更是被严重忽视。随之而起的是各类商业化运营和咨询管理公司,这些机构通过对眼镜店的管理和销售培训,以提高店员的销售能力,具体说,就是通过销售技巧的提升,进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给老板创造更多的财富。在这样的商业逻辑和利益驱动下,一些老板舍得花费不菲的资金和大量时间请咨询公司培训讲课,并由此带来了眼镜店效益的增长,不少眼镜店的知名度也相应提高。这一时期眼镜零售业可称得上是“驻店经理”主沉浮。

当前行业生态的困局:“专业培训师”与“仪器设备”主沉浮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眼镜零售业大约从2016年开始出现了下行的趋势,不少眼镜店进店客流明显减少,盈利能力显著下降,老板们发现单靠营销无法获得更多的消费者,而眼视光学专业人才又十分匮乏。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包括从业人员认识到专业的重要性,于是行业学习培训热潮风起云涌,各种培训班和培训机构层出不穷。行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专业意识增强是好事,渴望提升眼镜店专业能力更是完全可以理解。但另一方面,在缺少监管和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培训领域鱼龙混杂、盲目跟风的现象也十分突出,且不说培训内容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一些夸大其词却无实际效用的培训金句更是令人哭笑不得,眼镜店老板在花费不少的时间和金钱之后,并未带来眼镜店效益的明显增长。这一阶段,眼镜零售业暂且可以称之为“专业培训师”主沉浮。

在专业意识空前高涨的趋势下,眼科医疗机构开始涉足眼镜验配。医院眼科配镜系统与传统眼镜零售店的竞争趋于白热化。一些眼镜店老板在与眼科医疗系统的竞争中居于下风,为挽回业绩的颓势,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视光中心”,于是乎各类“视光中心”应运而生。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在眼视光人才依旧匮乏的当下,缺少相应的专业技术支撑,遍地开花的“眼视光中心”如何做到名副其实? 不少所谓的“眼视光中心”不过是换了一块招牌的传统眼镜店而已。不过,随之又产生了另一个后果:仪器设备的引进热潮。这时候,大量仪器销售商涌现出来,一些经销商将大批医疗检查设备通过各种展示会、培训会,向眼镜零售商推销。部分眼镜零售商为了提高专业形象(不少是为了装点门面),吸引顾客进店交易,甚至引进了不少根本用不上的检查设备。笔者熟悉的一位同行不仅把“视光中心”开在购物中心,还不惜花费巨资引进先进仪器和设备,开业至今已有很长时间,却客流稀少,业绩十分惨淡,引进设备的贷款至今没有还上,想将设备转让又没有人接手,苦不堪言。

破局之道:提升专业,验配加工收费

针对眼镜零售业目前面临的困局,广大同行需要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传统眼镜店到底要不要转型“视光中心”或“眼科门诊(诊所)”,此路是否可行?不考虑经营的实际需要,一味地追求设备的齐全,是否恰当?

从行业和社会分工的角度看,医院做医院的事情,眼镜店做眼镜店的事情,可谓界限分明,也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然而,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再加上诸多因素的作用,事实上目前医院和眼镜店之间形成了互相兼容和激烈竞争的局面:从若干年前起,医院也开始涉足验光配镜,而且越做越好,理直气壮。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那些低价竞争、相互拆台、“暴利行业”的社会误导往往还都是眼镜人自己所为。从体制方面而言,医院有卫生管理部门撑腰,而眼镜店则没有主管部门为其打气,这种体制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使得眼镜店在同医院的竞争中日益落于下风,迫于业绩的每况愈下,一些眼镜店经营者谋求向“视光中心”“眼科诊所”转型,其目的就是想换个马甲求得生存。对此,笔者认为:眼镜店转型并没有错,医院配镜也没有错,错就错在经营者自我定位上。从总体上看,个体眼镜店的数量远远超过医院,因此,不可能设想让所有的眼镜店都转型“眼科门诊”,而应当从眼镜零售业自身转型开始,即由原来的商业行为(售卖眼镜)向半医半商的专业属性回归。实际上,要提高眼镜店的专业属性,当务之急是全面推行验光和加工收费(统一收费标准、实行收费)。这实际上是若干年前就开始探讨的一个问题,然而,时至今日,除了部分眼镜店(主要是大中型眼镜店)实行外,大多数眼镜店并未采用。试想:验光和加工是眼镜店最具有技术的核心项目,为什么要免费赠送?不少眼镜店老板宁肯进行旷日持久的低价和恶性竞争,却不肯对验光和加工环节实行专业收费,这难道不是自毁长城、自挖墙角?因此,从促进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眼镜店对验光和加工收费势在必行,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此,有必要思考一下以往实行验光和加工收费的阻力何在,并对症下药,加以解决。在笔者看来,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首先,因为行业管理不规范,无法统一收费。按照相关规定,收费标准一定要在店里显著位置公示。可是目前大多数眼镜店缺乏规范管理,专业技术又相对低下,低价配镜是这些眼镜店唯一的出路。对不少小眼镜店来说,好不容易进来一个顾客,唯恐生意不成,必须紧紧拉住,哪里还能向顾客收取验光和加工费,能做成生意、多少赚一点就不错了,这样的眼镜店要推行验光收费是无法想象的。其次,目前传统眼镜零售企业的现状是游离于体制之外,即无明确的主管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实行全国和全行业的统一收费,即便是行业内部达成共识,也无法做到步调一致。第三,不少眼镜店专业水平有限,因为底气不足,不敢收费。其实,从眼镜店经营者主观愿望而言,可以说绝大多数眼镜店是希望收费的,但是他们的验光水平实在是无法支撑收费,一些眼镜店的验光师连远视和老花的区别都搞不明白,让他们验光收费,完全是天方夜谭。更何况一些眼镜店日常经营举步维艰,不收费都很难生存,一旦收费,岂不是死得更快。

因此,要推行全行业验光和加工收费,还需逐一解决上述问题,也许只有到了那一天,眼镜零售业才能真正做到“专业技术”主沉浮。

猜你喜欢
视光眼视光配镜
天津醫科大学眼视光职业培训学校
“工匠精神”下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视光科普,任重道远
视光中心离我们有多远
眼镜配饰化——除了视光,就是它!
“视”所能及——近视防控新形势下的视光师培养
如何对待只验光不配镜的顾客?
验光度数≠配镜处方
培养实用型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途径的思考
上门配镜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