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刘宏云 马卉 张林
(1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2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骨质疏松发病率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不断提高,目前我国老年人约1.3亿〔1〕,骨质疏松发病率约为6.6%,且由于60岁老人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已成为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的疾病之一〔2〕。目前,医学届不仅要从治疗的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包括从开放性手术变为微创手术,也要从护理的角度进行改革,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恢复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主要由于骨量减低、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日常生活中轻微的运动或用力即可造成脆性骨折,最常见的就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1〕,且骨折不易愈合,由于椎体的位置导致外科治疗的难度较大,且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较大,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3〕。女性绝经后由于性腺功能减退,导致雌激素水平降低,骨吸收均受到影响,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大于男性患者〔4〕。回顾性研究发现〔5〕,65岁以上女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死亡率比同龄人高23%,且椎体骨折数目越高,死亡率越高。发生OVCF后,脊柱的椎体压缩,将导致患者驼背、身高变矮、侧弯、畸形等,导致患者腰背疼痛,进而引起患者心肺功能和胃肠道功能显著下降〔6〕。本文拟分析对老年OVCF患者进行三维护理模式的效果,并探讨该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使用价值。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骨治疗的128例老年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其中男25例,女39例,平均年龄(72.14±6.27)岁,椎体骨折段数量:1个节段41例、2个节段20例、3个节段3例;观察组64例,男性23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73.78±5.98)岁,椎体骨折段数量:1个节段39例、2个节段23例、3个节段2例。两组均经过骨密度值和影像学检查后诊断为OVCF,范围为胸椎T9至腰椎L5,其中以T12至L2骨折率最大。纳入标准:(1)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2)年龄60岁以上;(3)可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排除标准:(1)1个月内服用过其他的治疗药物; (2)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功能障碍者;(3)手术禁忌证;(4)失访。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该手术为微创手术,采用全麻方式,C臂机X线透视定位骨折责任椎体,并进行标记和进行经皮穿刺通过椎体的椎弓根,深度到达椎体前1/3,调制骨水泥至黏稠状态,在X线的监控下注入椎体中,帮助恢复椎体高度,减轻疼痛。
手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方式、改变饮食结构及运动方式等。观察组配合三维护理模式,从3个方面进行护理,(1)疼痛管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将痛觉视作一把10 cm的刻度尺,在0 cm端为无疼痛(0分),10 cm端则是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10分),VAS 5~8分为中度疼痛,≥8分为重度疼痛。临床常用VA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及功能状态,包括疼痛类型、考虑患者的基础状态及患者对于镇痛效果的期望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遵照医嘱进行用药指导配合健康教育。具体方法:使患者了解骨质疏松性疼痛及手术的意义和注意事项等问题后,纠正患者的固有思维,通过疼痛认知提高其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加强对疼痛的了解和认知,随时告知护理人员其感受,掌握其特点,并做好自我保护〔7,8〕。患者出院后保持电话随访,给予合理的术后运动及饮食方案。(2)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保持适当休息,疼痛得到缓解后可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状态进行锻炼。做好保暖工作,缓解肌肉痉挛的疼痛,做好各项安全措施,防止发生跌倒。于术后、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复查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自行评估〔9〕。(3)心理反应观察和解决方案:老年患者由于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心理应激反应经常会在治疗期间出现,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进而出现胸闷、憋气等临床表现。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因素,保持积极的沟通,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并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1)比较术后1 d、出院前及出院后3个月随访时的VAS评分。(2)两组于出院前及出院后3个月进行ADL和SF-36包括躯体功能、角色、肢体疼痛、总的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心理卫生8个领域;自行评分,观察生活自理能力。(3)两组出院前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调查满意度,观察其心理反应及状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1两组VAS评分及再骨折情况比较 出院前及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再骨折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及再骨折发生频次比较
2.2两组ADL和SF-36评分比较 观察组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ADL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ADL及SF-36评分比较分)
2.3两组SDS、SAS评分及满意度比较 出院前及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两组SDS、SAS评分及满意度比较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最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尤其见于大于65岁的妇女,主要是以腰背疼痛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疼痛作为OVCF的最常见症状,一般是医护人员制定解决方案时最先处理的症状。目前疼痛已成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人体的第5大生命体征”,极大程度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社交、活动和自理能力〔10,11〕。所以医疗救治中非常注重对患者的疼痛管理〔12〕,本文对老年OVCF患者尤其重视其疼痛管理,临床护理干预中,要为患者讲解骨质疏松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腰背疼痛的发作原因,学习缓解疼痛的一些方法和治疗手段,可以配合医护的救治方案,加强对疼痛的认知及战胜疼痛的信心,促进护理工作的进行。
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终极目标和使命。任何疾病的护理都希望患者可以提高自我生活能力,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并寻找自我价值。老年人更是如此,所以医护人员要注意对老年人的心理指导〔13,14〕,因为骨折后的腰背痛,会使人难以入眠,以至于焦虑等情绪的产生,从而对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要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指导计划,做到沟通及时且全面而疏导患者的不安情绪,进而将不良的心理状态得以改善;且在术后为其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促进患者恢复〔15〕。
本研究表明,对老年OVCF患者采用三维护理方案(疼痛管理、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心理指导),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优化患者的疾病恢复体验,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心理承压能力,改善了患者对医护行为的抵触情绪,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