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少辉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0)
我国露天矿山数量较多,产矿量非常大,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来源途径之一。相比于地下矿产开采,露天矿山在开采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更大,使得岩层模块平移、变形等岩石脱落等安全风险大大增加。开展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促使我国采矿行业永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开展露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对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矿山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一味的注重矿产资源开采,忽略了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是目前露天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绿色矿山”的理念已经成为露天矿山的发展目标,但很多露天矿山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顾及环境问题,肆意破坏地质环境,无证开采、拖延治理的问题屡见不鲜。此种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速度,也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更加严重的破坏。
长期以来,我国在治理露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时,一直奉行“谁开采、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需要矿山开采企业来承担巨额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但目前很多矿山企业是通过贷款的方法,来获得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受到治理周期长、风险系数大、回报低等因素的影响,矿山企业在治理露天矿山地质环境问难时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很多治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露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恢复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治理难度较大。但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治理还缺乏专业性,市场规模有限,很多专业治理团队还需要外聘,治理水平有限,治理效果不理想。
引发露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矿山开采中,对地质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且影响范围较大,对矿山周围的人、动物、植物、水源等都会造成较大影响。
在露天矿山开采时,必然会破坏原有的地表土质结构,导致地表植被大面积死亡,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矿物、风尘等随风飘散到各处,对土壤、水源、生态环境种群等造成了严重污染,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1]。此外,矿山开采也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及生产。
露天矿山开采时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其特点是用处少、体积大、占地密集大、污染大,对周围的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等都有较大影响。同时空气质量也会受到矿渣、粉尘等因素的污染,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在进行露天矿开采时,对地质地层造成的破坏比较大,并且在后期很难恢复,极易引发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问题,从而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的安全性。
矿山企业必须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绿色矿山”的发展理念,提升思想认识,并在企业内部进行环保理念及环保生产理念的宣传,定期开展培训教育工作,提升每位矿山从业人员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度。从而逐步实现人人参与。同时,当地政府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强化对环境治理负责人、矿山法人的法规法律教育工作,促使他们摒弃“重开采,轻治理”的发展理念,提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思想觉悟,将各项环保政策、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理念落实到实处[2]。还可以通过新闻、广播、微信等宣传方式,对民众进行靠谱,逐步形成群众监督,助力矿山企业做好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工作。
受到区域环境、交通、疏于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偏远地区小矿山企业地质环境问题非常严重。主要原因这些小矿山企业分布比较广、人员流动性比较强,环保意识不足。为解决这问题,需要环境监督管理部门,深入到现场指导地质环境整治工作,积极解决矿山地质环境中的问题和障碍,促使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稳步发展[3]。
为提升露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效果,相关科研部门要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力度。同时加快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利用高新技术缩短治理周期,提升治理效果。此外,还要通过招聘和培养的方法,组建一支高水平、高专业性、高素质的露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队伍,保证地质环境治理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保证治理工作长期有效,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综合发展。
就目前我国露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现状而言,资金不足是影响治理效果的关键,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在政策上采取,“谁受益,谁治理,谁投资”的思路。在国家金融、经济政策上,支持露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问题,全面落实奖罚并举措施,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提升矿山企业开展露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的经济性。
不同的矿山,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措施,才能保证恢复治理效果,目前我国露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常用的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与矿山公园建设等相结合,打造城市旅游品牌。比如:在湖北黄石大冶铁经过多年的开采,矿山周围地质环境造成了破坏,露天矿坑规格为长2400m,宽900m,深444m,废弃矿石占地面积达到400多公顷,治理难度比较大,通过多年治理和生态修复,发展至今,已经建成了2300多公顷国内第一座国家级矿山公园,此公园建成完成之后,大大改善了城市的市容市貌,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效益[4]。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多赢。第二种,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此种模式应用的典型是张家口将1000多公顷的矿山废弃地进行整治和生态修复,并和玉带山产业集聚区相互结合,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土地资源,通过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等多样化的治理措施和生态修复技术,为城市发展提供了164公顷的发展空间。第三种,与土地复垦相结合,发展生态农业、比如:山东枣庄地区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中,化方整平、挖深垫浅等方法,对露天采煤塌陷地进行了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截止到如今,共修复耕地面积3000多公顷,水塘80多公顷,形成了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新格局。
第四种,与地质灾害防治相结合,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云南昆明是地质灾害频发区,但云南省蕴含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拥有3000多年的铜矿开采历史,对当地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5]。通过统计,昆明市地质灾害隐患超过300个,灾害性泥石流沟100多条在,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口达到36000多人,通过开展恢复生态、建设泥石流排导工程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大大地降低了城市灾害风险。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分析了露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对策,分析结果表明,露天矿山开采必然会对地质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针对目前我国露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需要从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重视偏远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采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多渠道筹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开展有针对性的矿山恢复治理等方面同时入手,才能最大限度上提升治理效果,逐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