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丰县中阳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徐州)
白内障作为一种眼科疾病,是发生在眼球内晶状体上的一种疾病,任何晶状体浑浊都可称之为白内障,目前临床医学在白内障治疗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将对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对两种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从而选择一种科学的手术治疗方法,详情如下。
本次研究将对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患者平均(60.9±3.19)岁,采取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患者平均(62.9±5.20)岁,采取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病况)比较,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经诊断结合病史检查符合诊断标准;②对本次研究用药无禁忌证。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脏病,呼吸衰竭等疾病;②其他脏器功能衰竭;③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均植入人工晶体。对照组患者采取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首先做一个长度为3.0mm的常规切口,并将黏弹剂注入其中;对晶状体进行抛光处理,进行IOL植入。术后患者应闭眼来进行包扎,利用药膏来涂抹。
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在术前应做好常规准备工作,采用2mL2%利多卡因进行球后麻醉,随后做结膜瓣,在距离角膜缘1.5mm处做一个长度为5mm巩膜隧道,并将黏弹剂适量注入其中,将囊部撕掉,将晶体旋转移动至前房。
两组患者在术后第一天均拿下眼罩,采用地塞米松眼液以及抗生素进行治疗。
当患者行手术治疗后还应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首先加强术前护理,对患者身体状况全面了解,包括:过敏史、既往病史,并对患者是否存在腹泻、发热、感冒、高血压等症状合理判断。与此同时还应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对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讲述,树立患者自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对病房内的温度、湿度合理调节,同时对患者饮食加以干预,引导患者多食用清淡、营养的食物,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把本次统计所得相关数据的结构记录至统计学软件SPSS 20.0中,以便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经过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后,应用(±s)来表示计量资料,并通过t进行检验;应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χ2检验,然后比较所得数据,如果存在显著的差异,即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采取P<0.05表示。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对照组患者中显效为20例,占50.00%、有效为5例,占12.50%、无效患者为15例,占37.50,对照组有效率为62.50%;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0例,占50.00%、有效为18例,占45.00%、无效患者仅2例,占5.00%,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变化情况不显著,观察组为(0.13±0.02)、对照组为(0.13±0.03)。治疗后两组视力有一定程度改善,观察组治疗后为(0.62±0.09);对照组治疗后为(0.32±0.04),数据比较,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比对照组优越,差异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两组术前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1周及4周观察组角膜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后角膜散光度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两组患者术后角膜荧光染色及BUT评分,观察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与BU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3。
白内障多在老年人群中出现,属于多发眼科疾病,致盲的可能性大,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也显著提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为了加快患者疾病的恢复速度,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改善患者不良症状。对于白内障的治疗首选超声乳化吸除术,不过手术会改变患者角膜曲率,对术后视力形成明显影响。有研究报道白内障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就存在程度不一的角膜散光,接近五分之一的患者角膜散光度超过1.50D。所以,为了保证接受手术治疗后的白内障患者视力可以迅速、有效恢复,术后必须对角膜散光进行有效控制,帮助术前本身存在的角膜散光情况得以缓解。值得注意的是,白内障手术治疗后极易生成高危要素,包括: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长、表面麻醉剂的运用等,一旦生成眼内炎症便会对视力造成不可忽视的伤害,过重还会导致眼球发生萎缩,最后要切离眼球,因此,为了保障创口密闭完全,运用头孢呋辛注入药品,借助防范性眼内施药,以防范眼内炎的生成。
表2 比较两组护理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分,±s)
表2 比较两组护理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分,±s)
组别 时间 SAS SDS观察组(n=40) 治疗前 57.54±5.21 55.54±3.58治疗后 33.56±3.87 37.21±3.04对照组(n=40) 治疗前 56.96±4.28 55.98±4.68治疗后 44.36±3.35 47.24±2.87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荧光染色及BUT评分
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其优势十分显著。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充分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提高护患依从性。在手术治疗中应对患者进行麻醉,加强护理干预效果降低术中意外的发生率,同时严格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确保手术治疗的有序进行。为了避免晶体脱落的发生,还应嘱咐患者放松头部,洗脸时禁止触碰患眼。另外还应加强饮食护理干预力度,少摄取辛辣、刺激性食物,对患者血压、血糖严格监测。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对照组患者中显效为20例,占50.00%、有效为5例,占12.50%、无效患者为15例,占37.50,对照组有效率为62.50%;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0例,占50.00%、有效为18例,占45.00%、无效患者仅2例,占5.00%,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视力有一定程度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比对照组优越,差异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荧光染色及BUT评分,观察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与BU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合理的选择手术方法是关键的部分,采取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以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