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下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
——以安徽大学为例

2020-12-09 09:42姚登宝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验课双一流证券

姚登宝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合肥 230601)

一、引言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高速增长自然离不开现代金融的蓬勃发展,更离不开高等学校对经济金融类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以众多学科为基础,专门研究证券投资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性经济学科,逐渐成了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尤其是金融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核心课程。诸多学者普遍认为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课程存在很大不同,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蒋天虹阐述了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熊美懿和周薇薇则针对独立学院分析如何建设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体系[2]。还有一些学者分别从研究性学习[3]、投资分析能力[4]、教学模式[5]等方面探讨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随着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逐渐开始与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技术融合,例如,宝音朝古拉和刘娇基于大数据环境探索了证券投资学的课程教学[6],而吴朝霞等则以互联网为背景,分析了证券投资学的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7]。但是,大多数高校在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形式与方兴未艾的金融市场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17年9月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安徽大学成功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序列。金融学专业作为安徽省重点学科,是学校一流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徐群芳和余杨研究了“双一流”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8]。证券投资学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需要以安徽大学“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金融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与建设,并通过各类金融投资竞赛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综合金融创新能力,进而更好地满足现代金融市场对高层次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深入阐述了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为了贯彻此次大会的重要精神,需要立足安徽大学的教学实际,深入思考如何提高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经济金融人才等问题,积极探索以课程建设为导向, 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中心,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并通过推动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各类金融投资竞赛实践对课程改革效果进行检验。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课程内容衔接度与前沿性较差

证券投资学是以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为基础,与这些课程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重叠。由于不同课程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对前期课程教学内容不够熟悉,导致部分内容被讲授多遍,前后课程之间的衔接度较差。同时,现有国内的主流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很多内容照搬国外教材,无法反映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制度改革进程,如2015年开始交易上证50ETF期权、201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行注册制、量化投资等,使得课程内容与金融市场发展脱节,难以体现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前沿问题。

2. 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契合度不够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然而很多高校过于重视理论课教学,忽视实验课的重要性,这主要因为:第一,国内高校普遍压缩专业课课时,部分高校甚至将课时缩减到每学期48课时以内,而该课程综合性强且理论知识多的情况导致没有多余课时开设实验课;第二,部分高校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专业的投资软件及金融数据库,导致实验课无法正常开设;第三,缺乏既懂得理论知识又具备一定投资经验或实践的任课教师,无法承担实验课教学;第四,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实验课,但实验课流于形式,与理论课的契合度不够。

3.教学过程过于呆板,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目前,证券投资学课堂教学大多采用以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为内容的纯理论式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和灌输,即使结合相关应用案例,也缺乏时效性,难以调动学生兴趣。虽然有些学校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增添了实验教学,但多媒体PPT的内容仍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对最新案例、金融事件及市场规则的讲演,而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大多以教师演示证券交易软件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难以体会和感知真实证券市场的交易感受。

4.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缺乏考察综合素质

长久以来,很多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基本上采取“平时成绩+期末考核” 的考核模式,其中平时成绩以考勤、课堂表现为主要依据,而期末考核则以闭卷、开卷、课程论文等方式为主。虽然这种考核方式简单易行,但无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证券交易能力和投资素养等综合能力做到全面考察。同时,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或轻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过程性考核问题,导致学生在期末进行突击复习,形成不良学风,这与高水平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也不符合国家提倡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新挑战

1. 金融市场人才需求对本课程教学的新挑战

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金融投资人才的质量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从金融证券招聘岗位来看,主要包括高级金融顾问、专业证券金融分析师、理财顾问、证券经纪人等,尤其是量化金融分析师、量化投资交易员、量化产品策划师等岗位更是非常热门。这些岗位要求应聘者除了具备扎实的证券与金融理论知识,还要求应聘者能够熟练运用证券交易软件,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和仿真模拟的能力。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人才需求是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导向,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不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 高校“双一流”建设对本课程教学的新挑战

“双一流”建设是继 “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自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以来,很多高校纷纷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出台了“双一流”建设的计划和安排,尤其是一流学科建设。高等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体,而课程教学则是本科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双一流”建设的教育背景下,必然要求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计划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进而适应“双一流”建设的整体目标。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笔者以高校“双一流”建设为目标,结合金融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及金融市场需求,建立“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实验训练+学科竞赛”等多维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注重培养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

(一)合理规划教学方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1. 提高课程衔接度

证券投资学与其前期课程之间存在部分内容重复问题,如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等内容。因此,需要针对金融学专业的整体教学方案进行合理规划,做好它们之间的内在衔接,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避免某些知识点重复讲授。同时,也要提升对前期课程的考核难度,尤其是数理基础,确保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学习证券投资学课程。

2. 选择经典教材,完善教学内容

由于证券投资学与金融经济发展联系非常紧密,既要选择国内外经典的课程教材,也要根据最新金融市场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将近几年流行的量化投资加入课程内容中,重点讲授了量化投资的定义、模式、发展及结合MATLAB、Python等软件介绍投资策略代码编写等内容。另外,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还增添了一些与证券投资相关的专题,如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解读等。这样丰富了课程内容,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读金融经济问题的能力。

3. 优化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配置

证券投资学一般由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构成,需要注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之间的合理搭配,优化课程资源和时间的配置比例。一方面,由于目前很多高校金融专业的学生以文科生为主,理论教学偏于政策分析,忽略数理模型的讲解。实际上,强化理论基础恰恰是我们当前教学过程中应该推动的工作,尤其是证券组合管理、投资组合管理业绩评价模型等内容,在数理模型讲授过程中重点剖析其经济学意义,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其“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合理穿插实验教学,重点是技术分析法和量化投资等方面,使学生会灵活使用证券交易软件,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技能和简单量化投资策略的代码编写等,提升学生证券模拟交易的技能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但是,也要注意他们之间的课时比例。以安徽大学金融专业本科生为例,理论课课时为54课时,实验课课时为16课时,实验课与理论课相互穿插且实验课安排在学期的中间,这样保证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实验教学。

(二)创新教学形式,注重能力培养

教学形式创新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完整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形式可以由通用素质教学、专业素养教学和创新素质教学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形式

1. 通用素质教学

通用素质教学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是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主体,主要包括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两个部分。其中,在理论课教学中,可以结合“云班课”等教学平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对课程重点、难点的讲解,弱化对概念性、政策性等常识性知识的介绍;在实验课教学中,结合大智慧、同花顺、叩富网等证券交易软件或平台,开展学生的证券模拟交易实训、金融沙盘类互动演练及金融学术实验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2. 专业素质教学

专业素质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证券投资素养,一般包括利用互联网参与知名国内外高校部分的MOOC课程或视频公开课,参加学校及学院组织的金融投资专题讲座,也鼓励学生在完成《证券投资学》课堂学习后积极参加证券、期货等相关科目的从业资格证考试等,进一步巩固通用素质教学的成果,训练专业素养。

3. 创新素质教学

创新素质教学主要是检验通用素质教学和专业素质教学的教学效果,采取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教师以竞赛、项目为基础,给出开放式研究课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以个人名义或团体名义报名参加各类金融投资竞赛,授课老师作为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同时,学生也可选择去证券、银行等金融机构实习,体会和参与真实的证券投资场景,培养团队协作和金融创新的能力。

(三)完善考核机制,强化教学效果

对于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来说,一套完整的课程考核体系应该包括理论知识考核、教学过程考核和专业素质考核三个部分(如图2所示),所占比重分别为60%,30%和10%,也可以根据不同高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图2 多维度课程考核体系

1. 理论知识考核

理论知识考核主要是针对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基本知识进行考核,其中理论课知识考核可以采取开卷或闭卷考试形式,也可以采取课程论文形式,而实验课知识考核则是重点关注考核期间(通常是一个学期)证券模拟交易的总收益率以及实验报告,这里可建立标准化的实验报告,便于量化考核成绩。

2. 教学过程考核

教学过程考核也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本课程考核中容易忽略或轻视的环节,部分教师该部分的考核主要依据出勤率、课堂表现等指标。实际上,可以将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及撰写证券交易日志等内容纳入该部分的考核中。例如,安徽大学在期中时需要完成专题讨论任务,教师结合近年来最新的金融事件或政策给出选题,学生自行分组并选题,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演示,教师根据各组表现进行评价和考核。另外,研究性学习是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的始末,鼓励部分学生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辅助完成一些科研项目,并依据其科研贡献情况给出考核成绩。

3. 专业素质考核

专业素质考核更加关注证券投资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考核的是学生课余时间学习和应用该课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专业素质考核可以包括金融竞赛的获奖情况、金融学术讲座的参与情况、实习基地参与实习情况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项目申请与完成情况。

(四)拓展课程教学的外部环境

优越的外部环境可以极大地推动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为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通常来说,优化课程教学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任课教师需要同时承担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的教学任务,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基础性、学术前沿的敏感性、实验教学的真实性和教学组织的协调性等方面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以安徽大学为例,在推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要求该课程的任课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到金融机构进行至少6个月的顶岗锻炼或挂职,这样可以进一步开拓教师的专业视野和提高教师的证券投资技术。

2. 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开展证券模拟交易实训、金融类沙盘演练等环节的基础。高校应该继续加强证券投资实验室建设,更新或升级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购买证券投资软件和数据库资源,建立证券投资实训平台。

3. 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及院系应积极和证券公司、银行或金融控股集团建立联系,建立实习基地,有计划地输送学生到这些基地开展实习。例如,安徽大学经济学院与国元证券、合肥兴泰控股集团、兴业证券、徽商期货等机构开展频繁的合作和交流,建立实习基地或研究中心,为学生实习提供机会。

四、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在金融投资竞赛中的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形式的课程改革都需要接受实际教学活动的检验,证券投资学课程也是如此。学校层面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不足以让学生深刻理解金融投资的真实场景,难以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投资逻辑和交易艺术。随着中国证监会、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要求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为高校金融经济类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投资竞赛平台,客观上为学生锻炼实践技术和培养金融创新能力奠定基础。表1列举了国内部分金融投资竞赛。

表1 国内部分金融投资竞赛

这里以安徽大学金融专业本科生参加 “国元证券杯”安徽省大学生金融投资创新大赛为例,该项赛事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以“树立科学投资理念,培养金融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为主题的重要金融投资竞赛,也是安徽省内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及研究生参与度较高的一项赛事。该赛事分为股票虚拟仿真交易、金融投资策略设计和公司上市可行性分析三种类型项目,其中股票虚拟仿真交易分为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初赛按照所有参赛团队资产收益率的前30%确定进入决赛团队名单,决赛成绩由资产收益(70%)、交易日志(10%)、投资分析报告(20%)三部分组成;金融投资策略设计和公司上市可行性分析两个项目由各参赛学校自行组织初赛,根据大赛组委会制定的进入决赛名额规则,确定进入决赛的参赛团队。三类项目均以团队方式参赛,每个团队由3~5人组成。

2018年安徽大学金融专业本科生参加此项比赛约160人,经过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的激烈角逐,最后获得一等奖20人,二等奖32人,三等奖12人,获奖比率达到40%,位列安徽省参赛高校前列。同时,为激励更多学生参与比赛,将参赛获奖学生的比赛成绩纳入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专业素质考核当中。

通过此次比赛得到如下启示:首先,可以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创新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竞赛活动,进而带动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其次,金融投资是以财富增值为目的的资金运动,有着自身特殊的运动规律和运行机理,需要从金融投资的决策策略、操作方法和技巧上进行深层分析,既需从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三个模块入手,也需要对金融投资者行为进行考虑,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金融投资活动是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所建立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都是通过市场经济中的金融市场完成的,而金融市场中的交易者从短期的交易行为看,必定要强调金融投资技术分析和大量的交易技巧,鼓励学生探索金融投资技术和方法。最后,金融投资竞赛涉及投资交易、投资策略设计和公司上市可行性分析,通过团队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全局意识和协作精神。

五、结论

通过分析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结合金融市场发展和高校“双一流”建设深入剖析了该课程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结合安徽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提出建立“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实验训练+学科竞赛”等多维度教学模式,并从规划教学方案、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和拓展教学外部环境等方面给出课程改革建议。最后,结合“国元证券杯”安徽省大学生金融投资创新大赛对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检验。实践证明,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实验课双一流证券
东方证券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东方证券
有趣的实验
证券营业部上榜统计
证券营业部上榜统计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近期连续上涨7天以上的股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