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血管重塑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12-09 02:20王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4期
关键词:管腔塑性节段

王辉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医院 CT室,吉林 通榆 137200)

0 引言

现阶段,在诊断冠心病方面,介入性管状动脉造影为其标准,但其难以对冠状动脉的血管重塑情况进行有效判断。针对血管内超声检查而言,其乃是当前用于冠状动脉血管壁评估的准确方法,但因血管内超声实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方法,因而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近年,伴随螺旋CT技术在空间分辨率及时间上的提升,有报道[1]指出,其相比介入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上,特异性、敏感性高。本文以血管内超声(IVUS)为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血管重塑性进行诊断,分析其价值,现对此作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7例,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45-80岁,平均(65.4±3.8)岁。经心电图检查,均有活动平板阳性与ST-T改变。排除心功能为Ⅲ-Ⅳ级者,另排除对碘对比剂过敏者。

1.2 方法

1.2.1 64排螺旋CT:在检查开始前,先对患者开展屏气训练,且对其心率进行监测,若>65次/分钟,在检查开始前30分钟,给予25-50 mg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所用设备为PHILIPS64排进行定位扫描后,首先开展非增强钙化积分扫描。扫描前,对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层面实施详细的test bolus扫描,将扫描延迟时间计算出来。团注碘海醇注射液,速度控制在4-5 mL/s,350 mgI/mL,之后用相同速度诸如20-30 mL生理盐水。后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双扇区或者单扇区采集、重建,电压控制在120 kV,管电流用自动mA,控制在200-440 mA,层厚控制在0.625 mm,间隔为0.625 mm,扫描范围为从气管隆突水平到心脏左膈面下方约2 cm位置处。针对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在术后需向上扩展,直至胸锁关节水平

1.2.2 IVUS:用左、右管状动脉造影分别5、2个标准体位,判断各节段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造影剂选择碘对比剂(350 mg/mL),IVUS检查由病变的血管,用Volcano Eye IVUS仪开展血管内超声检查,在检查开始前,将硝酸甘油200 µg注入到冠状动脉内,把超声导管置入,引导管口,去伪影,然后把超声导管置入病变远端分叉处,实施定位,匀速后,将导管撤去,将超声图像记录下来。

1.3 评价方法。所得CT成像冠脉病变都由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开展图像分析。所评价的管状动脉节段的直径≥2.0 mm。各病变都将其CT值测量出来,当所得CT值比较接近时,分别取三个CT值,且将其均数求出,当作此病变的CT值。对比两种方法的病变血管外弹力膜面积、管腔面积、血管重塑指数。血管重塑指数为病变处血管外模面积与参考血管外模面积之间的比值[2]。

1.4 统计学处理。SPSS 20.0对各项数据展开处理,t检验计量资料,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节段分析。针对这17例患者,分别开展64排螺旋CT与IVUS检查,开展IVUS检查为21支,其中,14支为左前降支,1支为左回旋支,4支为右冠,1支为第一对角支,1支为后降支。将10 mm当作一个评估节段,一共有123段冠状动脉节段开展IVUS评估。针对64排螺旋CT而言,其在节段上,有3段难以开展有效评估,而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原因在于:1个节段为冠脉管径小于2.0 mm,2个节段为严重伪影。IVUS难以进行评估的节段一共有6段,其中,4段为导管倾斜造成图像变形,2段为严重钙化病变。IVUS与64排螺旋CT共同评估的节段为114。

2.2 64排螺旋CT与IVUS对血管重塑性的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管腔面积、病变血管外弹力膜面积、血管重塑指数上比较,所存在差异不明显(P>0.05)。二者对管腔面积、病变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有较好相关性,r值为0.52、0.71、0.67(P<0.05)。两方法对血管重塑指数的相关性检验,r值0.37,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对血管重塑的对比( )

表1 两种方法对血管重塑的对比( )

方法 病变血管外弹力膜面积(mm2)管腔面积(mm2) 血管重塑指数64排螺旋CT 15.66±7.25 6.78±3.28 0.96±0.22 IVUS 15.00±4.85 6.79±2.77 0.96±0.12 t 0.15 0.07 0.02 P>0.05 >0.05 >0.05

3 讨论

有报道[3]指出,64排螺旋CT能够将冠状动脉管壁情况有效检测出来,其对冠状动脉近段斑块的检出敏感度为84%,特异性为90%。从本文结果可知,相比IVUS,64排螺旋CT在测定病变血管外弹力膜面积及管腔面积方面,有着良好的相关性。表明64排螺旋CT无论是在测量管腔面积上,还是在血管外模面积上,均比较准确。有学者[4]采用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血管的重塑性进行诊断,结果高估了斑块负荷与管腔面积。究其原因,可能与双源螺旋CT提高了时间分辨率,使图像性噪比得到提升,斑块评估准确度更高相关。有学者[5]经研究发现,64排螺旋CT能够借助双能量球管扫描,对正常与异常组织进行有效区分,这促进了评估血管壁能力的提升。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还与本院所选取的病变患者是临床病变,没有严重管腔狭窄相关。

有报道[6]指出,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根据板块CT值的差异,准确判定板块的性质。相比于IVUS,64排螺旋CT能够依据CT值的差异,对钙化与非钙化斑块进行区分,但是在区分纤维斑块与脂质板块时,却没有明显差异。究其原因,主要因为低CT值的区域,一般情况下,包含低密度纤维成分、脂质核心及神经血管组织等,而对于脂质板块来讲,一般囊括多种组织成分,比如纤维帽、脂质核心等[7]。因部分容积效应会对判断CT值造成影响,一些容积效应密切相关于斑块的大小、层建厚度以及对比剂的浓度。针对同一斑块而言,其中的不同组织成分,有着较小的成分体积,因此,一些容积效应影响更加突出。在本文当中,所用对比剂的浓度为350 mg/mL,而层间厚度是0.625 mm。将层厚降低能否对脂质与纤维成分进行有效区分,仍需深究。

本文对病变节段开展血管重塑性评估,并对若干血管重塑指数进行测定,最终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血管重塑性有着紧密的相关性。表明64排螺旋CT在对血管重塑性进行评估方面,有着重要价值。有研究[8]指出,血管正性重塑的病变与非正性重塑病变相比,所存在的脂质斑块更多。表明含有脂质成分的斑块,当增加管壁张力时,易出现扩张,从而造成血管正性重塑。另有报道[9]指出,管状动脉正性重塑无论是与斑块脂质核心的形成,还是与巨噬细胞的侵润,均有着紧密关联。需要强调的是,血管正性重塑实为斑块不稳定的重要表现。64排螺旋CT能够对血管正性重塑而在血管造影检查中没有显示管腔狭窄的病变进行早期评估,因而对早期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标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是一种优质的诊断方法,相比IVUS,可以对冠脉临界病变的管腔面积、斑块负荷、斑块面积进行准确评估。另外,其在对血管重塑性评估中,与IVUS测量结果有紧密相关。

猜你喜欢
管腔塑性节段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CCTA诊断左冠脉分叉病变的价值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基于应变梯度的微尺度金属塑性行为研究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谈“塑性力学”教学中的Lode应力参数拓展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管腔手术器械行超声清洗机预清洗的价值对比研究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基于Mogi-Coulomb准则的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分析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对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的效能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