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秉辉
(宜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莲庄检疫分站,河南 宜阳 471600)
在我国养猪产业中,一些养殖户为了提高经济收益,在猪饲料中添加大量防腐剂、生长激素等化学物质,刺激生猪快速发育,转变为经济效益。但生猪服用这一类猪饲料后排泄物矿物质含量极高,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同时,降低猪肉品质,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产生恶劣的社会事件。因此,应当推动猪健康养殖理念,合理使用饲料。
很多养殖户为节约成本,选择禽饲料喂养,禽类生理结构和发育需求和生猪存在很大差距,两者需要不同的营养物质。禽类饲料含有的营养物质很少,并无法满足生猪发育生长。给予生猪禽饲料将造成生猪营养不足,生长周期延长,到一定周期后无法转换为经济效益。因此在猪饲料的选择时,优先考虑投入产出比,而非成本价格。
很多养殖户在喂养期间,根据市场销售价格、品类不定期变化饲料品类。在猪饲料价格升高时,选择低品质的猪饲料喂养,生猪食用饲料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同时频繁更换猪饲料也不利于生猪的正常生长。生猪适应某一品类猪饲料后突然更换,可能无法摄取饲料内的营养成分,影响其生长周期,甚至还会出现腹泻等症状。生猪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不利于养殖户回收成本。因此,若必须更换猪饲料,要设置5~7d的喂养适应期,逐渐更换猪饲料。
养殖户为了提高生猪生长发育速度,缩短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收益,给予高蛋白饲料喂养,这一方式并不利于生猪生长。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猪对于营养的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养殖户要尽量根据生猪生长的周期,进行饲料的配制。高蛋白是生猪必需营养物质,但应当严格控制摄入量,摄入过多,可能造成猪体内其他营养物质的流失,不利于猪的健康生长。
在养殖产业中,逐渐引入现代化技术,遵守科学养殖理念,选择优质品种,提高投入产出比,有效推动了养殖产业的发展。为保证猪排泄的粪便,得到循环使用,遵循循环经济原则,开展养殖活动,可有效提高养殖产业的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性,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采取科学养殖模式,有助于辅助养殖产业,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能够将发展目标放长远,实现持续化发展。
猪健康养殖受到饲料质量的直接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猪饲料转化效率,影响养殖产业经济效益。若给予不合格饲料,很难满足猪的自然生长,在很大程度下还会导致猪排泄出大量废物,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另外,投喂技术也影响饲养质量,必须要深入学习先进的养殖理念,提高全体养殖户环保意识,积极引进科学的投喂技术,使用计算机调整饲料的配制,保证饲料内营养充足,各营养成分合理搭配,以有效降低饲养成本,减少对环境的伤害,达到双赢的目的。猪健康养殖投喂饲料,应当给予配制饲料,避免统一采购饲料,完全不考虑猪的营养状况和营养元素缺失,影响饲养质量,不利于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1)饲料芽化
受到酶的作用,饲料中部分籽实会发芽,发芽期间将淀粉转变为糖类,可形成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通过促进籽实发芽,可显著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籽发芽期间会消耗部分能量,让其蛋白质成分转变为氨基酸成分,该过程相对复杂,将生成大量胡萝卜素、VC、VE等维生素成分。调制饲料要使用15~16℃清水,浸泡大麦24h。从清水中捞出籽实,放入器皿中,盖一层湿布。控制环境温度保持在15℃左右。此时在器皿中,发芽3d后可出现根须,用清水清洗根须后,放入发芽盆,控制环境温度保持15~20℃。经过6~8d的发芽,幼芽长度达到6~8cm时,可进行喂养。一般情况下喂养仔猪25g,喂养母猪250g。
(2)饲料发酵
配制饲料要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经过发酵后,饲料将产生大量维生素,使用发酵后的饲料进行喂养,猪群会快速生长,有助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配制期间,促进酵母菌发酵十分关键,优先选择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大的籽实,由于豆类发酵效果不理想,饲料发酵中通常不使用豆类发酵。将100kg籽实添加0.5~1kg酵母,使用温水进行稀释后,酵母液体总重量不超过200kg。逐渐倒入饲料后进行搅拌,直到充分搅匀,每间隔30分钟进行一次搅拌。经过6~9个小时即可完全发酵,器皿内饲料高度不宜超过30厘米,控制发酵温度在20~27℃最佳。养殖户每间隔两小时进行通风一次,以达到良好的发酵效果。
综上所述,猪健康养殖不仅满足生态环境的发展需要,更有利于产出健康无害的猪肉产品,满足人类营养需要。养殖户需要积极引进科学养殖理念和喂养技术,落实健康养殖模式,使用配制绿色生物饲料的方法,喂养生猪,促进生猪的健康生长,减少环境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