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思
(河南省驻马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羊胃肠炎是由于某些致病因素对机体胃肠黏膜表层以及深层组织造成不良刺激而导致的一种急性炎症,该病在临床上主要以腹泻、高热、酸中毒、脱水等为特征[1]。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畜牧养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调动了广大养羊户养殖的积极性,使我市羊的存栏量和出栏量都有了较大的增加,但随之而来,一些羊的普通疾病发生也较普遍。由于该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养殖户若是重视不够,也可以危害养群的健康生长,可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为此,本文就笔者就临床上遇到的一例绵羊胃肠炎病的诊疗情况介绍如下,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防治参考。
2019年12月10日,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花庄乡李某一养羊户突然发生了一种以脱水、高热和腹泻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后,该场饲养者应用了青霉素和鱼腥草进行了简单治疗,经过4d的治疗,病羊除了症状有所缓解外,发病羊只还是不断增多,治疗效果不佳。于2019年12月15日向笔者求助和咨询。笔者结合绵羊的发病情况、症状、剖解变化和实验室检验,最后确诊为绵羊胃肠炎病。随即按照绵羊胃肠炎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该散养户共饲养100只绵羊,其中母绵羊40只,羔羊20只,成年绵羊40只,先后发病12只,死亡3只,发病率12%,病死率25%。
发病羊群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口腔黏膜发红,舌苔呈黄白色,并伴随口臭;被毛凌乱,喜卧,不愿意起来走动,反刍次数减少或停止,腹痛,不断将头偏向一次,反应能力下降;体温升高,可达40~41.5℃;消瘦,腹泻严重,排大量的水样和稀薄的粪便,腥臭,个别的病例在排出粪便中发现混有坏死组织或血液;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弱,眼球凹陷,严重的病例四肢和耳根冰冷,多因脱水和酸中毒而死亡。
剖检2只病死羊只,可见肠内充满腥臭味,肠内容物混有血液,剥开肠肠内容可见肠黏膜充血或有血点或出血斑,坏死的肠组织有脱落现象,剥掉坏死组织,有溃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肾脏、脾脏和肝脏等实质性器官无明显病理变化。
无菌采集取病死羊的肠内容物以及坏死组织等病料经过处理后,进行涂片后,经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任何细菌;同时将死羊的肠内容物以及坏死组织等病料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和普通肉汤上,经37℃培养24h,也未发现任何病菌生长。排除了细菌性疾病。
无菌采集取病死羊的肠内容物经过处理后,分别用水洗沉淀法和漂浮法进行了寄生虫检测,没有发现任何寄生虫虫卵和成虫。排出了寄生虫病。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结合实验室检验分别排查了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最终确诊为胃肠炎病。
采取中西药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方法进行救治。
西药治疗:对发病的病羊群立即口服0.1高锰酸钾溶液30ml,同时配合链霉素按500mg一次肌肉注射,1次/d,连用5d,同时对脱水和酸中毒严重的病例用10%樟脑磺酸钠、5%的葡萄糖200ml配合维生素C100mg以及5%碳酸氢钠进行静脉注射进行对症治疗,进行补液和纠正酸中毒,1次/d,连用3d。
中药治疗:5g黄芩、3g茵陈、10g大黄,栀子、黄连、郁金、白芍各3g,全部混合研磨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羊进行灌服,1次/d,连续用药1周[2]。
通过1d治疗,病羊体温恢复正常,精神状态好转,再继续用药治疗3d后,病牛采食量恢复正常,未再出现新的病例。
7.1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知,该养羊场饲养管理条件差,饲料储存的也不当,个别饲料有发霉现象,饮用的水也不够清洁,而且比较冰冷,可能刺激羊的胃肠道而并继发该病。另外,该场饲养密度不合理,过密,羊舍内通风也不顺畅,圈舍内外环境卫生差,粪便和积尿没能及时清理。以上因素可能是诱发该场发生绵羊胃肠炎冰的诱因。
7.2 养殖户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尤其是要重视对饲料的管理,不要饲喂发霉的饲料或含有腐蚀性和刺激性的饲料,要科学配置饲料或饲喂正规厂家生产的全价饲料,保证羊群的营养均衡,以提高抵抗力。提供干净的饮水,及时清理羊舍内的粪便,定期对舍内外环境和运动场进行清洗和消毒。另外,在平时也要做好对羔羊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病以及寄生虫病的防治,以防继发和感染羊胃肠炎病。
7.3 该病在临床上常与羊猝击、羊黑疫、羊肠毒血症以及羔羊痢疾等消化道传染性疾病有相似之处,注意要做好鉴别诊断,切实做到早确诊和早防治,防止胃肠道和机体受损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减少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