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发史
(屯昌县枫木镇农业服务中心,海南 屯昌 571600)
近些年来,我国对造林绿化尤为重视,并大规模的展开造林绿化工作,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了造林绿化工作。为了增加栽植树木的存活率,就需要加强对栽植后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重视。
由于南方四季温暖,所以一年四季都可栽植。但是北方四季分明,天气干旱,大部分的树木都会因栽植季节不当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春季和秋季是北方比较适合栽植树木的季节,同时栽植树木不仅要选择无雨无风的天气,还需要尽可能的选取与树木生长环境相似的地点进行栽植。
在进行树木栽植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因为操作不正确而导致树木的根部受到损伤,降低成活率。还有可能因为对栽植树木进行枝梢,使其无法更快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从而降低成活率。所以,在对树木进行栽植后需要对其进行精心维护和管理。
有机肥料可以促进树木生长,提升存活率。在晴天时,对绿化树木进行施肥,在施肥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过量施肥,肥料过量会发生树苗烧苗的情况,同时也不能施肥不足,施肥不足会出现树木发育不良的情况。
对于新栽植的树木,应该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和当地的气候情况进行适当的浇水。多雨的季节减少浇水量,干旱的季节增加浇水量,以确保树木可以更好的生长。
栽植树木萌芽以后,需要对树木进行修剪。主要修剪部位是树干的第一节开叉以下部位的萌芽和枝叶,修剪较粗的枝叶[2]。对于一些生长较慢的树木,可以修剪顶部和树干,增加修剪强度,这样才能够刺激树木,加快生长速度。针叶树和果树等可以留橛1厘米左右,但是落叶树则不需要。在修剪常绿树时,不能够在其生长旺盛期进行修剪;在修剪针叶树时,需要逐渐提高树木的分枝点;部分有伤的树木,可以先修复树木,之后再进行修剪。
在树木栽植前,要对树木进行仔细筛选,避免使用病苗。在树木栽植后,要对树木做好监测工作,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高效处理。除虫药物要选取低毒、高效的绿色药剂。在除虫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将除虫药物进行交替使用,避免出现因使用单一药剂而使树木产生抗体的情况。如果病虫害比较严重的树木,可以采用树干滴注或者树木涂药的方法。如果出现食叶性害虫,应该百分之五十的辛硫磷1000~1500倍液或者百分之九十的敌百虫;如果出现花叶害虫,可以选取百分之四十的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如果出现干害虫,可以用百分之四十氧化乐果20倍~50倍液浸药棉塞孔或者注射到孔内,最后用黏泥将孔封住;如果出现地下害虫,可以选用百分之五十辛硫磷或者百分之九十敌百虫拌成毒谷、毒饵,用土壤翻耕的方法将其杀死。合理运用这些药剂和这些方法可以更好的提升绿化树木的存活率,加速绿化树木的生长。
绿化森林最有可能被人为损毁或者被牲畜损毁。想要避免这些,就需要对绿化森林所在的范围进行封山和禁牧,这是最高速、最有效的方法。还需要当地的政府对造林绿化树木进行大力宣传,让人们了解绿化森林的优点,自觉对其进行保护。同时,政府也要将牲畜的饲养区域标注明确,将封山禁牧的标识及时设立。还要做好防火措施,禁止在绿化森林附近地区明火。这样能够进一步保护绿化森林,从而维护生态平衡。
绿化树木的根扎入土壤越深,那么它们抵御严寒、酷暑以及风沙的能力就越强,想要使树木深扎根,就需要采用一些主干比较粗壮的树苗进行辅助支撑。除此之外,在夏季干旱时期,要做到对绿化树木及时进行灌溉;在冬季寒冷时期,要对绿化树木进行培土和覆草等,提高树木的御寒能力。
绿化森林的周围环境对树木的生长有着极大的影响,森林周围有着良好的环境才能够促进树木健康成长。原本的生态环境是该地域生态系统完整的表现,刚刚栽植的树木周围需要保留一些原有的植物。一旦周围环境被破坏,那么该地域的生态平衡也就被打破,会使新栽植的树木受到影响,阻碍树木的发展,降低树木的存活率。所以绿化森林周围的环境不能够被破坏,政府要加大保护力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护绿化森林,从而维护生态平衡。
总体而言,当今社会环境污染严重,只有绿化造林才是目前能够维持生态平衡最有的效办法。对于造林绿化树木工作来说,栽植后的管理和维护是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难的内容。想要提高栽植树木的存活率,就要做好树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需要对树木的情况进行严格监测,同时还要明确每一步工作的工作人员和负责人员,避免出现消极怠工或者推卸责任的情况。除此之外,还要制定一个能够将土地合理利用,将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营方案。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它、爱护它,将维护生态平衡作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依法建造绿化森林,对各种违法行为绝不姑息,维护生态安全和林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