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 晋,李海燕,郭亮虎,许玉娟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 临汾 041000)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自然,因此在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自然的保护与尊重。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提出下,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也就同等于对生态环境加强了保护[1]。同时,植物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场所,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中的空气洁净程度还能够进行有效调节,这对预防气候极端化和调节温室效应具有重要影响。除此之外,植物还能够对空气以外的水进行净化,能够为水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基于以上前提,对植物进行保护更是现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从另一层面讲,通过对植物的保护,能够使人们时刻呼吸到新鲜空气,愉悦身心,同时还能够改变人类的居住环境,对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对植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时,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其病虫害的种类也不尽相同。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可将其病虫害种类分为4类,一是蔬菜作物类,二是果树类,三是经济作物类,四是粮食作物类。在对植物的病虫害防治中,由于病虫害防治类型的不同,所采取的防治方法也不同。因此在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方面,工作人员要结合植被生长环境和植被类型并结合不同的防治手段,来进行细化分类作业。
现阶段,在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方面,植物的生理性病害是最难进行治疗的一种病症[2]。虽然植物生理病与外界微生物细菌的关系较小,但是一旦植物产生生理病就会引发各种“并发症”,这对于植物的病症防治非常不利。一般情况下,植物的生理病病源隐藏在植物本体的周边环境当中,而植物周边环境一般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这对于工作人员对病源的查找和排除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当前,植物保护工作已经成为我国资源持续发展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植物保护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植物保护效率的问题相关人员应该多加关注。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植物的病虫害问题,在植物的生长阶段,无论是哪一时期都容易受到病虫害问题的威胁。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生理性的病害比普通病虫害对植株的影响更为强烈,而植物的生理性病害出现契机与其生长环境存在较大的关系,如气温、水分、光照、土壤养分等,以上因素如果出现一点偏差都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导致植物的暂停生长。如土壤养分供给不足就会使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弱,使其出现营养不良进而产生病虫害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部门对植物保护的重视度加大,科研人员加大了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开发研究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防治中,仍然会有病虫害的问题产生,而如何使用植物防护技术对植物进行病虫害管理已经成为科研人员的主要研究课题。通过实践发现,针对以上问题,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植物的患病几率,提高植物的生存空间。主要防治措施为:在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充分引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害治疗理念,通过对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习性、生长特点等进行有效预防,并在植物患病之前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植物患病率。
粮食是人们维持正常生活的命脉,是保证人类健康成长的基础,其存在意义非常重要,因此加强粮食类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对我国的经济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如果粮食作物病虫害问题严重,轻者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严重者甚至会造成粮食作物的大面积死亡,给农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经济作物的经济性较高,在其生产种植中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在能够榨取食用油的花生、牡丹籽、油菜籽方面,在对这一类经济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如果采用具有抗虫基因功能的药物进行除虫防病,很可能会对这类经济作物的基因造成破坏,使其营养价值降低,甚至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但如果将这类药物应用到棉花病虫害防治中,不但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提高农作物产量,对降低劳动力的应用还具有重要影响。
植物保护技术的研制开发对开展植被保护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对优化生态环境,保证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对植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开发,通过合理的运用植物保护技术来对植物的病虫害问题进行有效防治,降低植物的病虫害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