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芳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新生儿泪囊炎临床上又称为先天性泪囊炎,主要是因为患儿鼻泪管下端出现开口胚胎残留物,上皮碎屑将开口堵住,导致患儿鼻泪管的流动受阻,部分泪液会储留在泪囊中,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出现继发性感染,泪道冲洗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泪囊炎治疗办法,治疗效果相对明显,需要适当实施围手术期护理[1]。本研究分析泪道探通冲洗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抽取本医院收治的泪囊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18年7月~2019年7月,纳入标准:患儿出现单眼发红以及流泪等症状,结膜囊部位出现黏性分泌物,利用抗炎泪滴眼液能够好转,停药后再次复发者,入组患儿家属对于本次调查持有同意态度、并对于知情同意书进行签订。排除标准: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无法结束手术者;男患儿40例,女患儿40例,组间年龄数据(4.18±0.72)个月,本次研究受伦理委员会认可并实施批准。
从患儿的泪腺区右下至上均匀挤压泪囊区域,将其中的脓性分泌物排除,进行结膜囊冲洗,随后进行泪道探通术治疗,探通前为患儿给予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对于结膜以及泪点部位实施麻醉,患儿取仰卧位,利用治疗单将患儿的四肢进行固定,将患儿的头部固定,利用泪点扩张期将泪小管以及泪点扩张,将泪点充分暴露,根据患儿的年龄为其选择探针,通过泪小管向上缓慢进针,在达到骨壁之后前方无软组织即可向下垂直转动,直到探针接触骨壁。触及骨壁部位需沿着骨壁进行缓慢进针,直到下行到鼻泪管下端部位的阻塞隔膜中。利用探针将隔膜刺破,随后继续进针,直至感觉出现空落感代表探针完全进入鼻腔,随后向其中缓慢推注0.9%的生理盐水,一边推入一边注入冲洗液,对患儿的同侧鼻腔以及吞咽运动观察其过程中是否有液体渗出,冲洗过程避免加压,随后利用敷料覆盖3小时候将纱布揭开继续为患者滴注生理盐水,1个月后进行复查及再次冲洗。
术前护理: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通常选择在患儿2~5个月进行患儿在等待治疗的过程中为其进行局部按摩,利用食指及拇指为患者进行泪囊挤压按摩随后利用消炎药为患者进行抗炎治疗,预防角膜炎的生成,在局部进行消炎药点涂,也可全身用药预防呼吸道感染,了解患儿的疾病史,规避手术风险,并向患儿家属告知术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术中护理:在麻醉过程中利用治疗单对患儿的肢体进行固定,操作者全程采用无菌操作在进行探通冲洗过程中动作需要快速、准确,对患儿的耳部进行保护同时推助过程中不可过于心急,避免使患儿出现呛咳,密切观测患儿的面色以及呼吸情况,结束后冲洗结膜囊部位,利用辅料对患儿的术眼进行覆盖,术后4小时可以将抗生素滴眼液揭开;术后护理:告知患儿家属术后1星期、1个月回院复诊,术后一天为患儿进行泪道冲洗,提升探通效果,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对患儿的反流以及吞咽过程进行密切观察,如患儿出现皮肤轻微肿胀可以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属正常现象,为预防再次阻塞,可以为患儿进行激素滴眼液预防治疗。
本次护理要点研究调查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分析,采用(±s)表示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数据,计数结果行卡方检验,用(n%)进行表示,P>0.05:研究数据属于无意义数据,P<0.05:研究数据属于有意义数据。
在8 0例实施泪道探通冲洗术治疗的泪囊炎中,仅1例(1.25%)患儿未治愈,2次成功探通者2例(2.50%),77例(96.25%)患儿均为1次探通成功,患儿中无泪点撕裂、假道以及感染等情况发生。
泪道形成与患儿的上颌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外胚叶发育相关,鼻泪管德形成时间相对较迟,在出生时鼻泪管下端发育还未完全,仍然有一年末的部位没有完全开口,鼻泪管位置发育不全会导致婴儿出现流泪,随着婴儿的年龄整张,能够自愈。新生儿泪囊炎是先天性泪道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一般是由于患儿鼻泪管下端开口被组织皮屑堵塞,进而形成先天性闭锁,利用泪道探通术能够有效治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2]。
本文研究显示,在80例实施泪道探通冲洗术治疗的泪囊炎中,1.25%的患儿未治愈,2次成功探通者占据2.50%,96.25%患儿均为1次探通成功,患儿中无泪点撕裂、假道以及感染等并发症产生,这与石文颖,李辉,李秀平[3]对泪囊炎患儿的护理研究中,在100例实施泪道探通冲洗术治疗的泪囊炎中,2.00%的患儿未治愈,2次成功探通者占据4.00%,94.00%患儿均为1次探通成功,患儿中无泪点撕裂、假道以及感染等并发症产生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泪囊炎的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升治疗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