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鹏
(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 , 辽宁 调兵山 112700 )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肱骨解剖颈以下2-3cm之内的骨折。左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病人向左侧跌倒时,左手手掌或左肘关节着地导致的骨折。右侧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病人向右侧跌倒时,右手手掌或右肘关节着地导致的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通常分以下几个类型:稳定性骨折:包括裂缝骨折和嵌插骨折;内收型骨折:骨折端向外可见成角畸形;外展型骨折:骨折端向内可见成角畸形;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损伤最重,肩关节关节盂空虚。肱骨外科颈骨折多发于老年患者身上,其复位难度大,加之老年患者年龄以及身体的原因,因此在临床上增加了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的难度,为了探究更好的治疗措施,本文就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和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内容报告如下[2]。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病例样本来自接受本院治疗的92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研究的时间段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为充分对比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和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将92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按照数字的随机抽取方式进行平均式分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6例,通过影像学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均通过确诊为肱骨外科颈骨折,其中在对照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中,年龄范围在54-81岁之间,男性患者占有28例,女性患者占有18例。在观察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中,年龄范围在56-82岁之间,男性患者占有27例,女性患者占有19例。所有患者的受伤原因来自跌倒摔伤、交通车祸伤、重物砸伤。排除精神疾病障碍患者以及合并严重肾脏疾病患者。对比2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例数、年龄、性别、受伤因素等临床资料,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分析意义,可见此次研究具有比较性[3]。
2 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解剖钢板治疗,术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给患者进行麻醉手术,取仰卧位,沿着患者胸大肌至三角肌之间的缝隙进行入路,清除患者骨折尾端残留的软组织,并通过在牵引的作用下进行骨折的相关复位手术,解剖钢板的选择上主要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选完后,将解剖钢板进行放置,放置位置主要有2个,其中一个是大结节间顶点下0.5cm位置,另外一个则是结节间沟外0.5cm位置,放置完解剖钢板后,接下来就是固定的工作了,利用螺钉分别将钢板近端以及钢板远端拧入固好,对于个别移位骨碎块较大的患者可采用克氏针来进行固定,做完固定这步后,开始对患者进行缝合,术后13-15天之间可以开始做基本的伸展活动[4]。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术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给患者进行麻醉手术,取仰卧位,做完后开始对患者开启静脉通道,开启静脉通道后,开始进行铺巾消毒工作,确保手术在无菌操作下进行。为更好进行手术,可利用填充物将患者的患侧肩部垫高,沿着患者胸大肌至三角肌之间的肩关节前进行入路,等到清除完碎骨后开始进行复位,复位过程中严格遵照远端对近端的复位原则,加压钢板的选择主要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然后开始进行加压钢板的放置工作,放置部位为大结节间顶点下0.5cm位置、结节间沟外0.5cm位置,近端固定用3-5枚螺钉拧紧,远端固定用3-4枚螺钉拧紧,固定困难可采用克氏针固定,术后给患者清洗创口,并进行引流与缝合,术后进行抗感染,悬吊患肢2-4周,术后1天撤引流胶管,术后2周护士可在旁指导患者做肩关节的伸展基础活动,术后4周可做前屈上举等活动[5]。
3 评价标准:(1)对比2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min)、手术出血量(ml)、住院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d)。(2)对比2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指数以及疼痛评分。(3)术后半年进行随访,对比2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采用优、良、差等级来进行评分,优等级分值为90-100分,良等级分值为80-89分,差等级分值为60以下。(4)对比2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同侧胸壁损伤、肩关节僵硬、骨折畸形愈合。
4 统计学分析:将这2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指数以及疼痛评分等数据进行分析与归纳,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分析对比,差异P<0.05,则代表2组患者有统计学分析意义[6]。
5 结果:对照组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1.9±20.6 )min、(258.3±31.2)ml、(11.1±4.3)天、(117.7±33.8)天。观察组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3.6±18.2)min、(176.3±25.7)ml、(8.4±1.6)天、(95.8±21.6)天。显然,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2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数据差异比较P<0.05,可见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治疗前,对照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指数以及疼痛评分分别为(67.2±7.5)、(9.1±6.2),治疗前观察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指数以及疼痛评分分别为(68.1±7.3)、(9.2±6.1)。治疗后,对照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指数以及疼痛评分分别为(75.2±8.6)、(4.3±3.1),治疗后,观察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指数以及疼痛评分分别为(81.2±8.9)、(2.1±1.3)。通过对比发现,治疗前,对照组以及观察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指数以及疼痛评分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分析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指数以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2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数据差异比较P<0.05,可见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术后半年随访,对照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优、良、差等级例数分别为20、19、7,观察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优、良、差等级例数分别为22、21、3。可见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数据差异比较P<0.05,可见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对照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血管损伤例数、神经损伤例数、同侧胸壁损伤例数、肩关节僵硬例数、骨折畸形愈合例数分别为0、1、1、3、0。观察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血管损伤例数、神经损伤例数、同侧胸壁损伤例数、肩关节僵硬例数、骨折畸形愈合例数分别为0、0、0、2、0,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2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数据差异比较P<0.05,可见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7]。
肱骨外科颈骨折主要是因为外伤因素造成的,在老年患者身上经常发生,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的年龄以及骨折疏松的原因,肱骨外科颈骨折给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和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2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各有其特点,不过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加广泛,因为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改良加压钢板治疗,能够保留骨折的完整并且手术比较安全,因此被广大临床学者认可。通过回顾本次的研究结果发现,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并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少,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短,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指数恢复快,疼痛评分较低,利于后期患者的身体恢复,究其原因是因为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的设计跟人体的解剖形状更加吻合,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贴合骨面,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综上,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应用于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上,设计完美,手术安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