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术在STEMI的介入治疗中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2020-12-09 11:28:00丁连芹
关键词:罗非班冠脉造影

丁连芹,李 明

(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广东 深圳 518118)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是冠心病的急危重症之一,它是由冠脉内斑块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引发的。当前,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时治疗改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中,易出现无复流或者慢复流的现象,导致患者死亡率的攀升。血小板的激活及其释放的活性物质是产生无复流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血栓栓塞和无复流、慢血流现象发生[1]。本文对在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术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确定其优势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8年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心内科诊断为STEMI、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160例,年龄(51.3±19.9)岁,其中男性122例,女性3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1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在急诊介入治疗前都给予相同方式的药物服用(阿司匹林3片【100 mg/片】、氯吡格雷4片【75 mg/片】),并于皮下注射肝素4000 IU,常规经桡动脉,然后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PCI术。采用常规造影方式明确患者靶血管是否发生病变,靶病变为导丝通过的第一关口,而后导丝进入血栓抽吸导管完成抽吸工作。在导管后接注射器,并进行持续负压吸引,这一导丝通过靶病变的过程中,得出造影结果后便可通过反复抽吸导致血栓减少以及血流改善。然后根据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直径的支架,进行支架置入术,由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起始推注剂量10 ug/kg,在三分钟内推注完毕,而后以0.15 u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对照组:造影明确靶血管病变,根据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直径的支架介入治疗;两组患者常规应用冠心病相关药物。

1.3 观察指标

1.3.1 心肌灌注评价

①首先分析比较患者在介入手术前后的冠脉TIMI血流分级,在此基础上对有无复流进行判断:如果冠状动脉前向血流在2级以下(包括2级),并且多次进行造影得出此现象不是冠状动脉痉挛导致,证明没有复流现象;②ST是否回落判断标准:如果2小时内患者的梗死部位所对应的导联ST段回落不低于50%,则可断定为ST回落,反之则不可断定。

1.3.2 出血事件

重度出血血红蛋白降低>50 g/L;轻度出血时血红蛋白降低指标为>30 g/L;血小板减少症为血小板计数<60×109/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所有患者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植入支架的手术成功率为100%,并且冠脉TIMI血流分级结果都达到2级,不良症状均有所缓解,残余狭窄≤10%。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时,治疗组TIMI血流达到3级的比例为95.99%,明显高于对照组TIMI血流达到3级的比例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主要不良事件:在随访期间追踪患者,得出治疗组发生不良事件率为2.9%,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率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实际案例中,会有14%左右的患者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这种现象将直导致手术并发症几率直线上升,甚至会造成死亡率的升高。因此,为提高手术效果,必须把减少无复流发生率作为首要任务。临床上通常采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及冠脉内血栓抽吸装置,以此来针对冠脉内血栓,然后通过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抗抽吸后冠脉内的血栓残留。本研究治疗组在标准PCI基础上进行血栓抽吸,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时得出,该治疗方法对TIMI血流和主要不良事件均有改进作用,因此本研究得出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改善患者预后,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2]。

猜你喜欢
罗非班冠脉造影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