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大学生学业问题的创新策略

2020-12-08 02:23赵海霞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0年6期

赵海霞

摘 要:为了研究改善大学学业问题的策略,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随机调查陕西某高校600名学生,了解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学习适应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结果显示:25.60%的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状态较差,并且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校学生的平均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与学习适应、学业成就显著正相关(p<0.01),学习适应与学业成就显著正相关(p<0.01)。心理健康对学习适应、学业成就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5),学习适应对学业成就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01),对学业成就最有效预测的是积极乐学和学习动机两个维度。高校可以从增强学生的幸福和积极情绪体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挖掘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及塑造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四个方面改善大学生的学业问题。

关键词:学业问题;积极心理健康;学习适应;学业成就

中图分类号:X 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7312(2020)06-0648-06

Innova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Problems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ositive Mental Health,Learning Adapt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ZHAO Hai-xia

(Dept.of Student Affairs,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strategies to improve college academic problems,a random survey of 600 students in a college in Shaanxi wa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daptation Scale” and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ale”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positive mental health,learning adapt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The results show:25.60% college students have poor learning and adaptation status,and 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 is also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llege.The mental health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arning adapt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p<0.01),the learning adaptat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cademic achievement(p<0.01).Mental health

has a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learning adapt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p<0.05),and also learning adaptation has a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academic achievement(p<0.001),the most effective predictor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are the two dimensions of active learning and motivation.The colleges could improve students academic problems from four aspects by enhancing students happiness and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s,developing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tapping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positive personality qualities,and shaping a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environment.

Key words:academic problems;positive mental health;learning adaptation;academic achievement

0 引言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是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成为大学的主旋律,这一变化使得许多学生面临着学习适应问题。研究表明有25%的新生虽经过长时间的调适,仍然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等学习适应问题,导致学业成绩不良,这是高校教育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学习适应是指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已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心理和行为过程[1],学习适应不良会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导致学业成就感降低,进而损害其身心健康,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学业成就是反映学业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指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获得的分数,即学业成绩[2-3]。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业成就有促进作用,学习适应与学业成就显著相关。心理健康的积极取向是当今心理和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目标追求,融洽的人际关系,享有充实的生活。以往研究多从消极取向的心理健康方面研究学习适应、学业成就。综上,本研究将从积极取向的心理健康入手,研究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学习适应和学业成就的关系。通过对这一关系进行探讨,提出改善大学生学习适应和学业成就的策略,为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领域提供参考资料,为高校加强学风建设,改善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和提高学业成就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对策略。

4 改善大学生学习问题的策略

4.1 增强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幸福感和积极的情绪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有研究证明,主观型幸福感对学习动机有正向预测作用,来自内心的幸福感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13-14]。因此学校可以在教学中、日常教育与管理等环节中注重学生幸福感的培养,多体验幸福的时刻,创造愉悦的环境,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适应能力。有研究证实,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更好地让个体参与行为和认知能力的活动,如注意力的提高,知识感受性的增强等[15],还能调动个体对学习的反应和思维,提高学习效率[16]。因此,在学生的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积极情绪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成就感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积极情绪和体验,产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率。

4.2 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个体内心需要的满足。大学生在校园中,要面对来自师生、同学、恋人及家人等不同人际关系,若这些人际关系不能处理好,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投入,进而影响到学业成绩[17-18]。潘玮等研究提出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学习适应和学业成就有显著影响。因此,大学生要特别注重和舍友处好关系,和舍友以及其他同学相处要注重理解、宽容、真诚等,建立愉悦的人际关系,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学习。

4.3  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有研究证实,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与学习适应显著正相关,积极人格品质的5个品质可显著预测学习适应30.1%的变异[19]。这说明挖掘和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的改善。因此高校教师应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在日常的教育和班级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搭建平台[20],发现和引导他们自身的优势资源和积极力量,注重其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及活动等就是让学生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培养学生以积极、资源的视角看待自己,帮助学生发现和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同时,高校也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如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季的各种活动、学校的社团实践活动及教学活动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增才干、长知识,培养自信,感受和体验爱、希望、好奇、好学、毅力、勇气和自控等积极品质为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的感觉,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发展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学生认识到经历困难、挫折都是让自己发展和变得更好的过程,培养他们遇到问题从积极取向的角度学会思考和应对问题。

4.4 塑造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健全的人格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受到个体、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21]。因此,若想拥有积极的幸福体验、情绪体验、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等,必须让大学生处于积极教育环境当中。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把以积极心理学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融入到高校各项工作中,同时把家庭也纳入进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及教育活动带给学生积极的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其他层面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要经常鼓励学生,相信学生会越来越好,运用更多的方法让学生用于更多的积极体验,学会从积极取向看问题;家庭对学生的积极品质培养有极大地影响,家长要改变过去看分数不看品质的观念,要学会看到孩子成长和进步。培养他们的积极品质,逐渐形成积极人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促使其学习适应良好,完成学业,成长成才。

5 结语研究发现,有25.6%的大学生存在学习适应不良的问题,而且其积极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得知:积极的心理健康与学习适应、学业成就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的幸福体验、积极乐学、勇于挑战、目标追求和人际和谐等5个维度可积极预测大学生学习适应的48.60%的变异。因此,通过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素养将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的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适应,提高其学业成就。高校对于改善大学生的学业问题,应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健康素养入手,从增强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和创设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4个策略进行改善。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健康的角度提出了改善大学生学业问题的一些策略,但所选研究对象仅限在某一高校,故对于扩大研究对象范围和改善策略的应用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01):44-48.

[2]Stipek D J,Weisz J R.Perceived personal control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1,51(01):101-137.

[3]潘瑋,高雪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学习适应与学业成就[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01):73-76.

[4]冯廷勇,苏缇,胡兴旺,李红.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6(05):762-769.

[5]王梦晗.大学生对所读学校转型的认同、心理弹性和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6]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7]徐富明,于鹏,李美华.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及其与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04):299-300.

[8]葛明贵,余益兵.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602-606.

[9]王军妮,程卫星,尹弘.学困生学业成绩提升的创新思路[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38(05):461-464.

[10]万燕花,李林波,吴兵.大学生学习动力研究综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05):558-561.

[11]郭晋,龙兴跃.贫困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06):625+640.

[12]Oana N S,Eleonora I P.Longitudinal links between career adaptabilit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adolescence[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16,93(04):163-170.

[13]叶有好,高钰琳,李婷.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生命意义感与学习动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09):1482-1485.

[14]范国正,金建雄,朱艳平,等.幸福教育理念下中职生学習动机的培养和激发[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05):36-38.

[15]Fredrickson,B L,Branigan,C.Positive emotions broaden the scope of attention and thoughtaction repertoires[J].Cognition & Emotion,2005,19(03):313-332.

[16]刘杰秀.“拓展-构建”理论指导下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03):374-375.

[17]燕良轼,王小凤,李桃,等.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01):123-128.

[18]马蓓蓓,代文杰,李彩娜.流动青少年学校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学业倦怠与学业投入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9(12):63-71.

[19]毛晋平,杨丽.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及其与学习适应的关系[J].大学教育科学,2012(04):38-42.

[20]王军妮,翟海刚,罗维.特殊群体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培养路径[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37(06):698-701.

[21]丁腾腾.新时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9.

(责任编辑:严 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