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摘 要 中国人爱好喝茶,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各式各样的茶具不断兴起,而其中,紫砂壶以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为人称道,经历几百年的发展,最终从各类茶具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独一无二的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闪耀着熠熠光辉。说起紫砂壶,便不得不提起它的产地宜兴,这里人杰地灵、山清水秀,许是深受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紫砂壶才摆脱粗陶实用器的桎梏,脱胎为独具人文特质的艺术品,历经时代变迁和世事沧桑而绵延至今,展现出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本文以紫砂套组作品“荷言荷语”为例,浅谈其创作理念和人文意境。
关键词 紫砂壶;荷言荷语;造型设计;文化意境
中国人爱好喝茶,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各式各样的茶具不断兴起,而其中,紫砂壶以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为人称道,经历几百年的发展,最终从各类茶具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独一无二的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闪耀着熠熠光辉。说起紫砂壶,便不得不提起它的产地宜兴,这里人杰地灵、山清水秀,许是深受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紫砂壶才摆脱粗陶实用器的桎梏,脱胎为独具人文特质的艺术品,历经时代变迁和世事沧桑而绵延至今,展现出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1 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
紫砂壶造型可谓包罗万象、千变万化,在紫砂壶的创作设计中,我们从自然生活中汲取创作题材,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自然界给予紫砂造型艺术以丰富的课题,在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上提倡以人为本、人性化的创作理念,提倡形态中的结构思维。紫砂壶造型创作设计应“取形于自然,造法于变化”,从自然形态、人造形态、偶发形态吸取形态素材。
紫砂作品“荷言荷语”(见图1)以荷花为创作题材,它不仅是对荷花的简单描写,而是在客观写实的方法上辅以适当的夸张设计,以表现个人的感悟和情感,为作品赋予气质和神韵。“荷言荷语”是典型的花器作品,整个套组以枯败的荷花为题材,利用紫砂泥较强的可塑性和泥料本身古朴的质感,彰显出荷花凋零的枯败感和沧桑感,让人感受到生命消逝的诗意和唯美。几把壶都以凋零的荷花为原型,各有姿态,壶身表面遍布粗糙的纹理,筋纹夹杂其间表现出荷叶的脉络,脉络交杂,壶表将荷花失去水分,逐渐萎缩苍老的形态演绎得淋漓尽致,壶把以荷花的根茎为原型设计而成,几把壶将荷花慢慢枯萎,根茎逐渐萎缩干枯的动态过程表现出来,当荷花慢慢失去原本的生命力,剩下的莲蓬开始生命的轮回,最后一把壶便以莲蓬为壶钮点缀其上,给人以新生的美。作品选用优质原矿段泥制成,段泥古朴的质感给人以老味,色泽自然淡雅,十分契合作品的主旨,让人感受到古色古香之美。整套组施法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工艺细腻,呈现出原始朴实的外在形象,流露出含蓄隐秀的禅意意境,极具生命之美,让人动容。
2 枯荷听雨的意境美
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紫砂作品“荷言荷语”借外物之形,完美地诠释了人与天地、壶与自然的内在乾坤。作品将自然法则贯穿其中,造型显得大雅不雕、极尽本质,展现了朴拙、自然、旷野的风格之美,给人以温馨自然的怀旧感。荷花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被古人誉为“花中君子”,夏荷生机勃勃,荷叶如碧绿的玉盘,荷花清丽纯洁、娇羞可爱,给人以无限的美感,惹人喜爱;而秋冬之荷,红消翠衰,枯枝败叶却别有一番零落萧条的美感。李商隐诗云:“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枯荷听雨,未尝不是一种萧条的美,它将枯败蜕幻成了另一种风骨。残荷的枯败里也贮藏着另一种神韵,一片枯败的残叶,一枝曾孕育饱含着籽实的莲蓬,反而具有了一种荷盛开时所没有的美。它仿佛在诉说、在等待,在守望下個季节的到来……那一池残荷,远离了喧哗、远离了人群,静静地等待新一个轮回,展现了对旺盛生命力的眷恋,给人以寂静的美感,充满了生命不息、悄然待发的禅意。人生何尝不是这样的轮回?再热烈的青春也终将迎来沧桑寂静的老年,终究要独自面对生命的逝去。我们都要学习荷花,自在从容,再多的观众再多的赞美也不能失去本心,再清冷再萧条的季节也要有所坚持。没有意境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紫砂作品“荷言荷语”通过对残荷的塑造,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时间的流逝,让人生出对生命的珍惜之情,带给人心灵的震撼,意境之美油然而生。
3 结 语
一花一世界,一壶一乾坤。一把成功的紫砂壶,其创作动机一定是心灵与自然生命悄然际遇的结晶,是把自然生命的韵律与情致转化为可视的形象,由此赋于紫砂作品鲜活的生命,展现出经典、朴素、大度的风范。每一把紫砂壶都是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都是艺人智慧和思想的结晶。艺术来源于生活,创新是最好的传承。紫砂必须走过从工艺美术到艺术的跨界,通过不断创新,把前代优秀作品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去追求的梦想。
参 考 文 献
[1]冯云华.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浅谈紫砂套组“拙政提梁”的创作[J].江苏陶瓷, 2020(1):29,31.
[2]陈忠庆.浅谈紫砂套组“梅花颂”的艺术特色[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