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妮
摘 要:着眼于我国营林生产的实际情况,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阐述了营林生产中的造林规划设计原则和造林技术主要类型,分析了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要点及管理策略,希望可以对业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营林生产;规划设计;造林技术;研究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0-0056-02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志码: A
营林生产是生态环境建设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也是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在营林生产过程中,规划设计、造林技術的实施质量会直接影响营林生产工作的效果。
1 营林生产中的造林规划设计原则
营林生产中的造林规划设计原则主要有:①便捷原则。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工作人员应尽可能简化规划设计方案,保证营林生产工作的效率。②共享原则。设计工作人员应尽可能给多个职能部门共享设计信息,凭借职能部门的高效合作和合理分工,保证规划设计方案的全面落实。③拓展原则。规划设计工作人员应对地区实际情况进行仔细勘察,并遵循拓展原则考量营林生产的未来发展,保证制定的规划方案与营林生产具有拓展性。
2 营林生产中的主要造林技术
2.1 植苗造林技术
在应用此种技术类型时,首先,造林单位应优先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林木树种;其次,造林人员应依照科学流程完成播种工作,具体施工环节包含消毒、浸种、催芽等;最后,造林人员应密切关注外部天气情况,例如,在气候环境恶劣、过度干旱时,应避免开展浸种、催芽工作。
2.2 整体造林技术
整地造林技术包含林地整地、局部整地两种类型,通过翻耕整块土壤可以提升土壤通透性,促进林木根系发育,优化造林环境。
2.3 播种造林技术
播种造林技术主要指将大量林木种子播撒在营林地土壤上,此种技术的应用较为普遍,但需要造林人员投入较多精力进行管理。
2.4 分殖造林技术
主要指移植树木枝干对新林木进行培育的技术,分殖造林技术所需投入的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在保证造林效率和林木成活率的基础上,提升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分殖造林技术对树种要求较高,应尽可能选择竹子、杨柳等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树种。
3 营林生产中的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要点分析
3.1 规划设计要点
3.1.1 选择造林树种
我国幅员辽阔,因造林区域所处地域不同会存在差异化的气候条件、地形土壤特点和水文情况,只有针对造林区域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造林树种,才能保证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具体包括:①应保证充分利用林地空间,保障地力的有效发挥;②应保证所选树种具有较高的病虫害抵抗能力;③应保证林地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以得到有效发挥。现阶段,营造混交林的规划设计得到了我国多地的广泛应用,例如,混交水曲柳、樟子松可以有效提升林分结构的稳定性,对林分生长起到促进作用;混交水曲柳、落叶松开展造林工作,可以让二者在同一高度生长出郁闭森林冠层,保证林地空间的充分利用。
3.1.2 设计营造模式
设计营造模式对于高质量完成造林规划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营造模式主要包含单纯林营造模式、混交林营造模式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指采用单一树种完成造林工作,属于人工纯林类型;后者主要指利用两种以上树种开展造林工作,其树种选择、种植形式都更为多元。因混交林本身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此类型营造模式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具体方法有:①行间混交。主要指隔行混交,如单行混交、双行混交等,此种混交方法的实施较为简单,且可以有效调节种间矛盾,在阴阳性树种、乔灌木树种造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②株间混交。主要指针对同一种植行内相邻种植点,对差异化树种进行种植的混交方法,在使用此种方法时应保证树种搭配的合理性,可以使多个树种得到共同发育。③块状混交。主要指利用规则或非规则块状整地,在相邻地块混交主栽树种、伴生树种,此种混交方法可以让树种间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④带状混交。带状混交主要指连续混交种植3行以上主栽树种、伴生树种的方式。此方式可以避免初期造林出现树种抑制情况,还可以有效调节种间关系,并在后期随着林分生长体现混交效果。
3.1.3 配置种植点
配置种植点主要指确认造林区域中的行距、株距分布形式,可以有效控制造林密度。现阶段,配置种植点的主要形式为:①长方形配置。在此配置形式下,应保证株距小于行距,且行间种植行、相邻终止点连线可构成相交直角,株行距具有相等特点,以保证树冠生长的均匀性,如果为用材林或经济林,此种配置形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②“品”字形配置。主要指错开相邻种植行、种植点,连线种植点可构成等腰三角形,此种配置形式可以让林地空间利用更为充分,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作用,现阶段“品”字形配置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③正方形配置。在此种配置形式下,造林行距、株距相同,种植行直角相交于行间相邻种植点连线,此种形式同样可以保证树冠的均匀生长。
3.2 造林技术要点
3.2.1 干旱地区案例
以我国某半干旱河谷河滩地营林生产为例,该地区气候较为干燥,且土壤的保肥能力相对较差,在规划设计中,营林生产单位主要选择江孜沙棘、银白杨、细叶红柳、藏川杨等树种,针对当地差异化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可对具体造林技术进行选择和应用。例如,在沉积沙地,其土壤多为粉沙、细沙质,具有0~20 cm的土层厚度,生产单位选择利用生根粉、保水剂及石头、秸秆、薄膜3种覆盖物方法完成银白杨种植造林工作;在中土层石砾沙地,其多为土壤粉沙、细沙质,且具有较高石砾含量,生产单位则选择使用生根粉和保水剂、秸秆及薄膜覆盖方法完成江孜沙棘的种植造林工作;针对中土层石砾沙地、沉积沙地,营林生产单位选择使用多季节造林技术完成江孜沙棘、藏川杨以及细叶红柳的种植造林工作。
3.2.2 湿润地区案例
以我国南方某地区为例,该地区具有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的特点,年降水量近2 000 mm。在该地区,为兼顾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营林生产单位选择使用南方红豆杉完成规划设计工作,一方面,南方红豆杉可以起到促进当地生态平衡的作用,另一方面,南方红豆杉也可以生产出紫杉醇原料,在生长成林后可作为上等家具制作材料。
在造林技术应用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首先,生产单位使用山地造林技术,选择同坡向、低海拔、阴坡、肥力足的地区建设基地,采用劈山法整理基地。在具体种植中,选择使用2年生苗木开展造林工作,在定植后开展浇灌及抚育管理工作,避免让苗木受到直射光照影响。其次,生产单位使用梯田造林技术,选择背光潮湿且交通便利的山垄田作为基地,在深翻后施入有机肥、喷洒除草剂,为后期管理杂草提供方便。
4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管理
4.1 管理造林规划的科学性
在营林生产中,生产单位应对造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进行严格管理,提升营林作业的设计质量。首先,应保证已审批的作业设计不会出现随意变更行为,应严格按照作业设计开展施工和验收工作。其次,应尽可能实现造林模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结合,提升整体造林工程的科技投入,保证项目技术水平。最后,各级生产人员应明确造林作业设计的重要意义,避免出现设计、造林同时进行或设计滞后的现象。
4.2 做好人员培训工作
针对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应用工作,营林生产人员要做好人员培训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平。首先,应为工作人员开展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应为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教授工作人员先进的技术,保证其专业素质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再次,还要对岗位责任制予以健全和落实,强化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最后,要对奖惩机制、竞争机制予以引进和落实,保证工作人员操作规范。
4.3 构建质量管理机构
营林生产单位应积极构建质量管理机构,清晰划分各机构组织间的质量管理责任。首先,应明确工程师的质量要求和工作职责,使其能够全面负责相关工作的质量管理,全面落实质量管理体系并组织开展质量检查工作。其次,应明确项目经理的工作职责,要求项目经理对各项技术质量管理要求进行全面落实,对合同义务进行严格履行,并推广使用最新的造林技术。再次,应明确项目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要求其整理技术资料、管理项目信息,并前往施工现场指导具体的施工活动;最后,还应明确质量检查员的职责,要求其全面完成监督、检查、巡查等工作,并对相关质量报表进行编写,做好归档工作。
4.4 强化各环节管理力度
营林生产单位应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力度予以强化。首先,应强化良种壮苗的选择工作,保证种苗质量,提升其成活率和产出率,还应根据地区特点科学选择苗木规格,保证苗木的根系完好、無病虫害。其次,应科学开展苗木管理工作,包括苗木的假植、包扎运输、浸泡处理等工作。再次,应对造林密度、植穴布置、树种种植工作进行管理。最后,还应做好抚育管理工作,如苗木淋水、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