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吕克
《大秦赋》,严肃正剧回归
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历史正剧《大秦赋》(图②)12月1日亮相央视和网络视频平台,获得不错口碑和较高关注度。该剧延续前三部——《裂变》《纵横》和《崛起》的史诗风格,展现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李斯和王翦等人的辅佐下平灭六国、一统天下,结束长达500年的战火,建立起中华历史上首个统一国家的故事。《大秦赋》开播后评分一路走高,豆瓣打出8.3分的不错成绩,观众对于该剧情细节、戏剧编排、服化道以及演员演技等多个层面普遍给予积极评价。
《大秦帝国》是关于秦朝崛起的系列历史剧,第一部《裂变》早在2009年开播,讲述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励志图强;第二部《纵横》(2013年)则再现秦惠文王任用张仪,纵横捭阖;到了第三部《崛起》(2017年)中,秦昭襄王在白起、范睢等人辅佐下,弱六国、征天下,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这三部剧都严格遵循传统历史正剧的拍摄模式,在情节、道具、表演和史观等方面经得起推敲,迄今豆瓣均超过8分。创作者这种严谨态度在《大秦赋》中也有体现,花了八年时间打磨剧本,把吕不韦著《吕氏春秋》、荆轲刺秦王等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和各股势力间的复杂关系联系起来,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前提下,展现恢宏的战国风云。
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辛柏青饰演的嬴异人、邬君梅饰演华阳太后等人的演技均令人印象深刻,倒是40岁的张鲁一饰演年少时的嬴政,让观众有些不适,还要看角色成长的表现后再做评价。全剧1000多处场景、80多辆战车、11000多套服装和4000多套甲胄(图①)等“硬件设备”在细节上保证考据精准,付出的不菲成本可见一斑。▲
给历史剧加“戏”,国际潮流
放眼世界,如今各国在拍摄历史题材时,也逐渐走出严格遵循史料的正剧模式,加入了更多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虚构和戏说成分,例如正在热播的美剧《王冠》。如果说前几季尚因为年代稍远而无法分辨真伪,那第四季中关于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戴安娜王妃和“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之间的“秘闻”,就呈现更多戏剧化、娱乐化的趋势,如今健在的“当事人”甚至向媒体表达不满,但这也挡不住观众对这部剧的热议。
而2015年开播的法剧《凡尔赛》(图④)对“太阳王”路易十四王朝的描述大体上尊重史料,但在人物关系等细节上却在讨好当代观众,尤其是剧中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甚至影响法国的对外战略安排。其实这种“魔改版史剧”在法国早有先例,像经典影片《玛戈皇后》并不是基于历史记载,而是采用大仲马的戏说。
此外像英剧《都铎王朝》《白王后》《白公主》等剧中完全忠于历史的成分越来越少,而像《梅林传奇》《圣城风云》等因为本身涉及魔法,所以也不能严格对照历史。不过,大部分国家拍本国历史题材还算靠谱,但如果像2020年新版美剧《凯瑟琳大帝》一样让美国人拍俄国历史,就会产生太多“槽点”。▲
架空历史虚构也能有好戏
虽说现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不乏历史题材古装剧,但不少是披着历史剧外衣的“偶像剧”“大女主爽剧”,其创作初衷并不在于正视历史,而是用商业化套路来满足年轻人口味,例如《芈月传》《皓镧传》《燕云台》等,空有名义上的历史年代,人物和情节却大多是杜撰,剧集融合商业元素和时下热点编排戏剧性,虽然够上合格的“爽剧”,却让历史失去厚重感,沦为幼稚的宫斗和“打怪升级式”的主角逆袭。
去年的《皓镧传》聚焦战国末期,吕不韦把赵姬献给异人这段历史,却按照宫斗剧“套路”将其改为赵姬在宫中屡破阴谋,最终收获爱情(图③)的故事。剧情上逻辑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最终豆瓣评分跌到5分以下。传统的严肃历史正剧则是忠于人物所处的年代和思维习惯,像《汉武大帝》《贞观之治》《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等剧,其中的角色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遵从人物身份和性格,在历史框架内进行合理改编。相比之下,《皓镧传》等剧的问题不在于是否虚构,而是虚构得不合理,用偶像剧、逆袭剧的思维来看待历史,即便服化道投入再大,观众看多了也会厌烦。
事实上,如今传统历史正剧之所以越来越少,主要还是因为市场环境已不同于十几年前,尤其是视频网络平台的崛起打破电视台采买等传统模式,慢工出细活的制作方式被抛弃,大量历史考据等案头工作不得不让位于更娱乐化的元素,更别说像当年《三国演义》那样不计成本的培养演员和打磨情节。
不过,成功的虚构也能给历史剧带来更加洒脱的想象力和形式上的创新,像去年爆红的《长安十二时辰》,就是借鉴美剧《24小时》的结构和线索铺垫,在唐朝正史中挖掘小事件和小人物,进而构造一个完整的故事,惊心动魄又合情合理,既让观众了解唐朝历史和风土人情,又成功塑造性格饱满的各种角色。此外像《琅琊榜》《庆余年》等也是附会在某个历史朝代上,创作者可以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汲取灵感,不受时代约束,将符合要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拼接到一起,反而能够规避历史束缚。只要情节和角色立得住,也算是探索历史剧新方向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