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玻璃体腔注药术的应用

2020-12-08 01:34:40张赣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体腔医护医生

张赣华

(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玻璃体腔注药术是眼科多种眼底疾病重要甚至唯一的有效治疗手段[1],同时玻璃体腔注药术又是一项有创的治疗方法,除了医师的诊疗技术外,术前、术中、术后等过程中由于护理不到位,均有可能发生轻重不等的不良发应,严重者甚至引起视力丧失。为了防范上述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本研究把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引进到玻璃体腔注药术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6 年1—12 月在我院实施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术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2017 年1—12 月期间实施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术患者8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8 例,女32 例;年龄25~78 岁,平均(62±3.5)岁;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28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6 例,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14 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 例。观察组男44 例,女37 例;年龄32~82 岁,平均(63±4.0)岁;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30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9 例,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20 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患者了解病情,协助其完善各项检查及治疗。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①成立小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为小组决策层,设医疗及护理组长各一名,由副主任医师及主管护师担任,组员由科内临床医师和责任护士组成。②明确职责: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与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岗位职责。医疗护理共同交班、查房、病例讨论、制定治疗的方案、时间、疗程、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出院用药、随访方案等。③具体流程:术前:医生和护士共同了解患者病情,护士安排患者及时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医生;医生和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术前谈话及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滴眼液、手术时的配合要点,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疏导,解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顾虑。术后:术后第1 天医生和护士共同查看当天手术的患者,了解患者术后有无眼痛、头痛、流泪等不适,并对患者手术后的体位、饮食、活动进行指导,及时解决患者问题;术后第2天,和医生一起查房,协助医生一起为患者更换眼部敷料、清洗眼部分泌物,询问患者自身感受,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和医生一起讨论,下一步的诊疗护理方案;出院时,详细的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眼的保护,异常情况出现时的症状,滴眼液的使用时间、频次,下次复查的时间和地点,办理出院的流程等等。并对出院的患者进行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治疗效果、疾病恢复情况、用药情况,督促患者用药、定期复查,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征求意见和建议。

1.2.2 评价方法术后不良反应通过有无出血、疼痛、眼压异常、术后感染等4 方面进行比较;术后满意度采取我院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比较,由患者填写。

1.2.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序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玻璃体腔注药术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疼痛、眼压异常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感染无明显差异(P>0.05)(表1);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国外学者PETRI[2]认为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护士之间协作沟通的人际关系,双方具有共同的医疗目标,通过分工分享决策过程、责任和权力来实施对患者的医疗和护理。医护一体化的模式下,医护相互尊重、平等合作,是一种更为积极、健康及有效的工作方式[3]。其工作内容包括:医护一体化查房、病案讨论、诊疗方案的制定、伤口护理、健康教育流程改造、科研培训等。其主要目的是优化细节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并发症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玻璃体腔注药术中实施医护一体管理模式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提高表现在对治疗效果、医生和护士的服务态度、就医体验等各个方面。患者从入院、完善术前检查、手术过程、滴眼液的使用方法以及出院随访等得到一致的、详细的指导,避免了之前患者从医师和护士得到的信息往往并不完全一致,使患者不清楚听从谁的意见,导致临床治疗得不到及时执行,甚至出现临床诊疗中的差错。既往连玉[4]的研究提示,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眼底病日间手术住院患者进行管理,加强医护沟通,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医生满意度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郭凤珠[5]的医护一体化模式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精准护理研究提示:医护一体化结合个体化精准护理复明手术的并发症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表明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其护理措施覆盖于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后等不同时间,为患者提供了全程的优质医疗护理服务。张鑫[6]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果。因此,在不同的眼科手术中的应用都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医护共同交班、联合查房、制定诊疗护理方案使医护关系从传统的主导—从属型转变为并列—合作互补型,强化了医生和护士对病情的沟通和合作,医护双方充分交流眼底病专业知识、治疗上的最新进展,使护士主动的参与到玻璃体腔注药术的各个环节,从而提升了自身在眼底病治疗上专业素养、专科知识、专业技能,使自己在眼科专科护理过程中更能自信、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医生,使发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正确处理,防止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对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通过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玻璃体腔注药术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增加医护患三者之间的沟通了解,增加信任度,从而提高医疗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体腔医护医生
仿刺参水管系统与体腔间物质交换问题探究
水产科学(2023年4期)2023-07-22 01:33:54
最美医生
安徽医学(2022年3期)2022-03-22 09:17:36
中间球海胆体腔细胞损失后的恢复规律及恢复期中轴器观察*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金卡生活(2021年7期)2021-07-07 05:14:40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医生
小太阳画报(2018年3期)2018-05-14 17:19:26
望着路,不想走
文学港(2018年1期)2018-01-25 12:48:30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2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