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徒手防卫控制文献综述
——以“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数据为例

2020-12-08 06:58孙志强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孙志强

(山西警察学院,山西·太原 030401)

一、引言

公安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对警务实战技能的实战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徒手防卫控制技术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三个必训”中的一项重要警务实战技能,同时也是公安学历教育的必修内容。随着公安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徒手防卫控制研究已取得了相对可观的成果,本文以徒手防卫控制类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分析,并尝试探索徒手防卫控制的研究趋势。

徒手防卫控制技术由武警擒敌技术发展而来,最早可追溯到解放军的侦察兵捕俘技术,早期人民警察的实战技能训练完全是按照军事体育的标准来进行的。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警察体育”概念的提出,警察徒手格斗擒拿技术应运而生(2)警察体育[M]. 群众出版社, 公安部教育局编, 1997.;进入新世纪,公安部政治部编的《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教程》,使用了徒手防卫控制技术这一概念。为了便于研究徒手防卫控制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具体情况,提出“徒手防卫控制类论文”的概念,将其范围限定为:研究主题和关键词:“徒手防卫控制技术”或“徒手防卫控制技术”。本文考虑到徒手防卫控制技术逐步发展的历史因素,一些较早发表的论文中提到 “擒敌格斗”“擒拿格斗”“擒敌技术”“警察防卫”等概念,因此也将其划入到徒手防卫与控制类论文的范围内。

自2004年“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以来(以下简称“公安大练兵”),公安学术界为公安学科的独立和成长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产生了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和较具影响力的论文成果。(3)徐镇强,何彩英.基于高被引频次的公安学论文学术关注度分析——以1984-2014年为研究时段[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5,(06).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的十六字方针,为公安队伍进一步提升战斗力提供了重要方略和根本保障。这一阶段,徒手防卫控制研究进一步发展,一些观点为警务实战提供了参考。此外,徒手防卫控制类论文也反映出了徒手防卫控制技术在教学、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对这类论文进行分析有利于正确认识徒手防卫控制理论研究情况。

二、论文计量分析

(一)统计方法

本文按照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选取CNKI(中国知网)的徒手防卫与控制类论文124篇,研究样本数据的检索步骤与采集过程如下:

1.设定检索文献的起止年限为2004年至2019年;

2.设定合适的检索“主题词”进行检索,并通过二次检索进一步缩小检索范围。本文检索的主题词主要包括徒手防卫控制、擒拿格斗、擒敌技术、警察防卫、警察防卫技能等;

3.将所检索的文章进行汇总,删减重复、与本研究无关的论文;

4.运用中国知网数据计量可视化分析对汇总文章进行数据统计。统计指标主要包括发表论文的期刊、年代、作者、关键词、论文产出地及产出机构、研究主题等。

(二)时间分布

图1是徒手防卫与控制类论文自年至200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发文量统计图。

图1 徒手防卫控制类论文历年发文量统计图

从图1可以看出,2004年以后徒手防卫控制类论文开始出现明显的增长,至2011年左右达到一个局部峰值,这应与公安部2004年开展“公安大练兵”具有密切关联。如图1所示,自2004年“公安大练兵”开展至2011年可以看作是徒手防卫控制研究的萌芽发展期。在这一阶段,徒手防卫控制类论文年发文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11年至2013年,论文年发文量逐年减少,变动幅度较大;2013年至2016年,徒手防卫与控制类论文的年发文量再次出现显著提升;2016年至2018年,年发文量出现明显下滑,直到2019年发文量才有所回升。通过分析,徒手防卫与控制类论文年发文量呈现出波折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与暴力袭警致使民警伤亡情况呈正相关

数据显示,2007年至 2009年,民警在执法执勤中的伤亡事件不断发生,暴力袭警案件呈上升趋势(4)沈惠章.民警因公伤亡问题及减少伤亡的基本途径[J].公安教育,2008,(11).,这与徒手防卫控制类论文在对应年份的年发量趋势基本一致,据此可推测出当暴力袭警致使民警伤亡情况多发时,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便得到重视,学术界也因此更加注重徒手防卫控制的研究,反之则没有给予过多关注。

2.公安深化改革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听取公安工作汇报,并就深入推进公安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从2014年至2016年,论文年发文量再次飞跃增长。与之前论文成果不同的是,这一阶段中不少论文是在公安工作改革视野下的研究成果,如《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模块化设置探析》(5)林益波.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模块化设置探析[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06).是建立在对公安教育改革的研究基础上,《基于交通民警临战心理稳定的防卫控制框架——以首都交警为研究对象》(6)高志程.基于交通民警临战心理稳定的防卫控制框架——以首都交警为研究对象[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01).,则是从“交巡合一”新工作模式出发展开的研究。

3.重大案件的影响

据统计,在2014年昆明火车站“3·01”案件、“王文军案”等重大案件发生的后续年份,徒手防卫控制类论文的发文量明显升高,2015年和2016年的发文量分别高达13篇和16篇,因此一些重大案件对徒手防卫控制的研究可能也有推动作用。

4.其他因素

民警伤亡情况和论文年发量成正相关的观点不能很好地解释年发文量从2012年至2014年的骤降的原因,但分析数据可以发现,2010年至2014年的年发文量均稳定在8篇左右,除去2012年至2013年间14篇较高的发文量,其余相邻年份的年发文量相差不大,可以认为处于稳定的状态。此外,年发文量的波折趋势不排除纯粹的偶然因素,也可能包括合作研究、研究取得进展、研究已相对成熟等其他原因。

(三)作者分布

图2是统计得到的徒手防卫与控制类论文作者分布情况。

图2 徒手防卫控制类论文作者分布情况

本文检索的124篇徒手防卫控制类论文中,共计作者125人,分别按照作者论文发表时的学衔和学历统计得到以下结果:助教10人,讲师33人,副教授28人,教授7人,此外还有教官1人,研究员1人,在职民警11人,不详为34人,实际统计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73%;本科25人,硕士59人,博士4人,其他及不详为32人,实际统计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为71%。为保证论文作者分布情况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应当对论文作者的学衔和学历分布结合分析。

首先,徒手防卫控制类论文作者的学历结构呈橄榄型,硕士学历的作者人数众多,占实际统计人数的67%,本科学历的作者人数相对较少,占实际统计人数的28%,博士学历的作者人数极少,占5%。学衔分布情况则较为平均,讲师和副教授学衔占比相对较多,分别为36%和30%,助教和其他占比相对较少,分别为10.9%和15.3%,教授占比最少,为7.7%。

徒手防卫控制的研究群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公安类院校的师生;二是公安机关等实战部门的业务人员,以公安机关人事训练部门的警务实战技能教官为主;此外,还包括少部分来自军事院校、政法院校和地方普通院校的师生。徒手防卫控制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公安院校。

由此可以发现,自2004年“公安大练兵”以来,徒手防卫控制研究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群体,在该领域产生了一批高产作者,如陈永辉、屈晨曦、朱庆宾等,然而就总体而言,人均发文量并不是很高,研究深度还有待提高。

从作者合作研究的维度来看,发文量较高的屈晨曦、曹超、陈永辉等作者均来自湖南的公安院校,而朱庆宾、陈长礼等作者均来自东北地区的公安院校;而从发文机构来看,主要集中在湖南警察学院学报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报,可见局部性、地域性的合作网络已经形成,但是全国范围内的合作程度并不高。

(四)研究内容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当前徒手防卫与控制类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对高频关键词进行了分析,主要的高频关键词包括:警务实战(出现44次)、教学研究(出现31次)、警务技能(出现26次)、实战训练(出现17次)、体能训练(出现15次)、实战技能(出现15次)、不法侵害(出现14次)等。自“公安大练兵”以来,徒手防卫与控制类论文针对训练与教学、实战教学、法律应用等方面都展开了研究,比较全面地涵盖了徒手防卫控制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并且在深度上也有所探索。训练与教学是当前徒手防卫与控制类论文的重要研究内容,形式上主要包括引进新的技术动作、采用新的教学和训练手段、对课程改革的探讨、树立新的教学和训练理念等。

三、当前徒手防卫控制类论文的研究现状

(一)集中反映了当前徒手防卫控制教学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徒手防卫与控制类论文对徒手防卫控制教学和训练的现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研究,教学和训练方面存在的同类问题在多篇不同的论文中都有所体现。通过归纳,将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1.训练手段单一,缺乏多样性。无论是公安院校学历教育还是在职民警的警务实战技能培训,均主要以一对一的“配套”形式展开训练。训练过程中,配手往往只是象征性地配合去做动作,这种训练方式缺少对实战情景的模拟,对抗强度、训练的针对性都难以达到实战要求。

2.课程设置不合理,训练效果不理想。当前徒手防卫控制课时设置短,难以保证学习的质量,而公安在职民警培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就难以让学员掌握技能使用,而只能学习一些基本的动作,这就容易出现“培训很多,但效率低下”的结果(7)孙志强.基于执法规范化建设背景下的徒手防卫控制课教学改革探析[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9,(04).。

3.理念与实战脱节,重进攻轻防守的错误思想依然存在。如在教学上主张着重训练拳、腿、肘、膝等攻击性技术,提倡举办各种赛事、比武,从而将徒手防卫控制技术竞技化,这些理念都背离了徒手防卫控制技术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初衷。

(二)体现了对徒手防卫控制技术的多样理解,丰富了学科内涵

当前学界关于徒手防卫控制的概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因而论文中部分作者对徒手防卫控制的定义有所差异,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使徒手防卫控制技术本身的内涵得以丰富,一些新的概念得以提出,为徒手防卫控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比如徒手的遇抗防卫与控制技能这一概念的提出(8)林永.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训练中的遇抗训练分析[J].军事体育学报,2015,(02).,对切实提高民警实战训练水平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再比如“徒手防卫控制的专门化知觉”概念(9)王浩.警察徒手防卫控制心理素质训练透析[J].政法学刊,2009,(02).的提出,作者强调了对空间知觉的训练,拓宽了训练的视角,对于警校学员和民警培养良好的实战能力和素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反映了对徒手防卫控制实战化和专业化的迫切需求

自“公安大练兵”以来,徒手防卫控制类论文突出反映了加强公安民警实战能力和实现民警素质专业化的诉求,这也从侧面说明当前民警在实战中运用徒手防卫控制技术的能力不足,并且这一问题始终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徒手防卫控制技术特殊的历史渊源决定了其本身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然而民警的执法活动和军事作战的目的和要求有着本质区别,执法要求严格遵守法律,并且要遵循武力层级使用原则,即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使用不同程度的武力手段进行执法。徒手防卫控制技术本身具有暴力性,因此徒手防卫与控制类论文的主流观点是严格区分徒手防卫控制技术和军事的擒敌格斗技术,并主张去军事化、去竞技化,使徒手防卫控制技术服务实战,真正为民警所用。

四、当前徒手防卫与控制类论文学术研究的局限

(一)内容重复单一,创新度低

从内容来看,在徒手防卫控制类论文总发文量不高的前提下,而且还存在内容同质化的问题。一些相似经验和观点反复被提出,比如强调徒手防卫控制教学改革的论文,一些论文看似内容不同,而实际上观点和理论十分雷同,创新程度不高,总体来说新成果、新理论还很缺乏。

从形式上看,徒手防卫与控制类论文多采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逻辑结构,鲜有运用其他形式对徒手防卫控制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比法等,研究内容多是对徒手防卫控制技术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的定性分析,研究结论也往往是教学与实战脱节、师资力量欠缺等大同小异的观点,缺少客观的定量分析。徒手防卫与控制类论文的创新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亟需从围绕共性问题原地踏步的怪圈中走出。

(二)重技术而轻理论,缺乏深度

徒手防卫控制技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研究中不需要理论的研究,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缺乏理论的支撑不利于拓展研究的视角。一些论文通过理论与技术讲解相结合,通过研究取得了出色的成果,如用知觉理论强调实战中心理素质的培养、阐述引入运动力学生物理论对课程的积极影响(10)刘嘉,沈斌.运动生物力学在警务技能教学徒手防卫与控制中的运用[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但相当一部分论文只是对技术动作本身进行讲解,而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在讨论新技术在徒手防卫控制中应用的论文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其弊端一方面在于没有理论为依托的教学训练本身就不完整,另一方面在于缺乏理论支撑的研究流于表面,难以有效阐述引入新技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此外,由于没有理论依据,论文的研究深度有限,很多论文的研究主题过于宽泛,从而导致研究的针对性不足;提出的对策也仅仅是指导性的观念,并没有从实质上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手段。

(三)学术知识体系尚待构建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徒手防卫控制的学术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学术知识体系尚待构建。除了前文提到的理论知识缺乏外,还存在关于徒手防卫控制概念的分歧问题,尽管这种争议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研究范围,但也造成了消极影响。例如近年来部分发表的论文依然使用“擒拿格斗”一词,而不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徒手防卫控制”。用词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并不是个例,长此以往既不利于学术界的交流沟通,也不利于学术概念的完善发展。

当前徒手防卫控制学术研究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其涵盖的内容多是对技术使用本身的研究,徒手防卫技术适用的法定情形、使用的目的、程序、规范和法律要求,关于“轻微暴力”“遇袭控制”“遇抗控制”等新形势下实战需要的研究成果较少。

五、对徒手防卫控制研究发展趋势的预测

(一)研究群体的专业化提高

当前徒手防卫控制的研究群体背景较为单一,主要是公安院校的师生,其中又以教师为主。公安院校徒手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师多毕业于体育院校,其次是警察院校和军事院校,且多数从事徒手防卫与控制技能的教官来自于体育院校,缺乏公安实战经验,这说明我国公安院校徒手防卫与控制教师专业单一化程度较高。(11)付龙.公安院校徒手防卫与控制课程开展现状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10).但是随着“校局合作”工作的推进,徒手防卫控制师资的实战化、专业化水平势必会显著提高。但也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能短期不会出现更具专业化水平的学术成果。

(二)研究领域更加深入,学术规范化水平提高

徒手防卫控制的研究文献已经涵盖了徒手防卫控制的基本研究范围,但学术知识体系尚待构建,服务实战的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因此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应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完善理论知识,补齐缺漏的研究内容,要规范学术概念,拓展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应深挖研究领域,徒手防卫技术本身有着极强的应用性,学术研究应从实战出发,本着服务实战的原则,对徒手防卫控制训练、教学、实战使用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国外研究为例,美国等西方国家使用的是警察武力(police force)一词,通过规范术语减少用词混乱的现象。除了法理解释外,一些非官方机构也会对警察在使用武力(force)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做出学理解释,如国际警察总长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efs of Police, IACP)对警察武力使用过当所提出的“过度武力”(excessive force)的概念,为国外警察武力使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法理和学理的解释,加强研究的规范化水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从以能力提高为核心迁移到以素质培养为核心

新世纪初,徒手防卫控制技术基础存在很多问题,因而彼时论文大多注重某个或者整体技术动作的训练和使用,内容聚焦于徒手防卫控制技术本身使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进入新时代,更加复杂的执法环境对民警提出了新的要求,徒手防卫控制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往往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动作(12)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一些学者尝试从更加贴合实战的角度进行研究,如关于特殊环境下徒手防卫控制战法、民警遇抗训练、徒手防卫控制协调性培养的研究。对此,本文提出“实战素质”的概念,实战素质是指民警在实战中依法使用武力所具备的能力、知识以及品质的总和,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感知觉素质、技术素质等。以往的教学训练中,忽视了每个学员的身体素质、技能掌握情况等客观差异,导致训练与教学缺乏针对性。实战素质是实战能力的基础,更加强调警察武力的综合运用,其研究是对能力培养的追根溯源。近几年,徒手防卫控制的研究成果为警察实战素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可以预见其将在未来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