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华
(山东省莱西市中医医院,山东 莱西 266600)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中老年人由于机体组织退化,体力活动减少、肥胖等因素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出现胰岛素抵抗,成为糖尿病的高发人群。糖尿病需要患者做好长期自我管理,积极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很多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按照护理人员的指示配合治疗,但是出院后因缺乏监督以及对糖尿病疾病知识认知薄弱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甚至出现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心脑血管病变等严重并发症[1]。因此,为巩固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治疗效果,笔者在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医院护理与社区护理互动模式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以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57~68岁,平均(61.5±2.4)岁;参照组中男性1 7 例,女性1 8 例,年龄5 6 ~6 9 岁,平均(61.1±2.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在病情稳定,符合出院条件的情况下转入社区医院继续治疗。参照组实施一般护理,不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用药以及血糖控制情况,告知患者按时复诊。实验组实施医院护理与社区护理互动模式。主要内容包括:1)成立医院护理与社区护理互动管理小组,明确医院与社区护理人员的对应窗口。患者出院时,医院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包括基本信息、病历资料等,分别由医院和社区各保留1份;要求患者按时至社区医院进行治疗;2)医院联系社区窗口,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共同制定饮食、康复训练等方案;3)社区医院定期为患者安排糖尿病知识讲座以及视频观看活动,对患者院外治疗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4)社区医院针对患者的诊疗情况及时与医院沟通,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评估后,由医院给出专业性护理建议;同时,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由社区医院及时送患者入院治疗,医院提前做好接诊准备[2]。
1)统计两组出院1年后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2)对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评分,主要包括用药、胰岛素使用和保存、皮肤护理、运动和饮食控制等,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越高。
经统计,参照组出院1年后的空腹血糖为(9.4±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2±1.5)%,实验组出院1年后的空腹血糖为(7.5±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1±0.9)%,对比空腹血糖,t=6.354,P=0.000,对比糖化血红蛋白,t=3.720,P=0.000。可见,实验组出院1年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
实验组健康知识知晓评分为(92.4±2.1)分,参照组为(87.5±1.8)分,对比两组差异,t=10.481,P=0.000。可见,实验组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和发病率急剧攀升,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全球性卫生问题。2型糖尿病的形成与现代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患者在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需要纠正饮食、作息、运动等不良习惯,使血糖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糖尿病属于终生性的慢性疾病,要求患者做好长期自我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患者在医院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下,依从性较好,血糖控制水平佳。但是,很多患者缺乏对院外治疗的重视,导致出院后血糖恶化,出现多种并发症。社区医院是患者院外治疗机构,加强医院护理与社区护理的互动,对掌握患者病情以及控制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在本次研究中,医院成立专门的互动管理小组,与社区对接,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让社区医院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利于实行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医院与社区沟通,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运动计划,保证了患者院外执行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的可行性;降糖药物的正确使用是控制血糖的关键。漏服、错服以及胰岛素保存不当可能导致低血糖,引起昏迷等严重后果,因此,社区护理重视患者出院后的持续健康教育,保证了用药疗效和安全性;社区和医院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沟通,及时予以护理措施,实现了医院护理和社区护理的无缝化衔接[4]。在互动模式干预下,实验组出院1年后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健康知识知晓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医院护理与社区护理互动模式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出院后的血糖水平,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模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