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腹泻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0-12-08 17:14王华伟郑敏红王淑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8期
关键词:头孢细菌性耐药性

王华伟,郑敏红,王淑虹

(1.武汉市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湖北 武汉;2.武汉市洪山区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湖北 武汉)

0 引言

小儿细菌性腹泻属于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肠道传染疾病,该病主要是多种病毒细菌所致[1-2]。发病后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儿还可见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纳差、里急后重等症状,腹泻次数每天甚至可高达十几、二十多次,粪便多成脓血便、水样便、黏液便等,对患儿健康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极大[3]。诱发该病发生的病原菌较多,弯曲菌、沙门菌属、大肠杆菌、志贺菌属等均可能会导致该病发生[4]。因此,及时检测诱发疾病发生的病原菌可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有效参考,尽可能的改善治疗效果,减轻疾病对患儿的影响。本次研究就病原菌微生物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腹泻种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均符合《细菌鉴定手册》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儿临床表现均与细菌性腹泻相符,且粪便镜检结果显示白细胞低于10个;粪便培养时均可见细胞生长现象;排除伴有其他并发症者;排除伴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内分泌系统疾病者;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伴有严重病变者;排除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

其中102例患儿为男性,78例患儿为女性,患儿年龄最小1岁,最大5岁,平均(3.3±0.9)岁;病程最短12,最长6,平均(3.1±0.9)d。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

于患儿入院后急性发病期采集样本,对于腹泻期间正常排便者,指导其家属在患儿自然排便时以清洁便盆接患儿粪便,然后以无菌竹签挑取部分粪便粘液或脓血2-3克,以此为样本;若粪便呈液体状则需取2-3L絮状物为样本。若患儿无大量粪便者,则需以直肠拭子法取样,以生理盐水浸润无菌拭子,然后经肛门插入直肠5-6cm,旋转,然后取出直肠内粪便作为样本;所有采集的样本均需在2h内送检。

1.2.2 菌株培养及鉴定

采集的粪便标本均分别接种于SS琼脂平板及麦康凯平板上,进行连续18-24的培养,培养环境温度需低于35℃,然后以细菌鉴定标准为依据进行标本中菌株鉴定;鉴定仪器及方法选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器、血清学鉴定。

1.2.3 药敏实验

以K-B法对临床上常用的五种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药物包括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头孢三嗪、头孢哌酮、阿莫西林等。于35℃下进行培养,18-24后,测量其抑菌圈直径,判定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判定。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均采用20.0处理,定量资料以t检验,分类资料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分析

本组180例患儿共检出病原菌135株;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2.2 病原菌药敏检验结果分析

经药敏检验显示,志贺菌属、气单胞菌、沙门菌属、弧菌属等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均较强,耐药率分别为52.0%、73.3%、90.0%、82.1%、57.1%;同时上述菌株对于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哌酮、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同样有较强的耐药性,见表2。

表1 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分析

表2 病原菌药敏检验结果分析

3 讨论

细菌性腹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儿科多发病,患儿多以年龄小于五岁的婴幼儿为主,而细菌则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5-6]。发病后,患儿多可见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增加等现象,多数患儿还可见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现象,若治疗不及时则极易影响患儿机体营养状况,从而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患儿死亡,对患儿健康与安全的威胁极大[7]。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该病的发生率仍呈现出明显升高趋势,该病在我国居于传染病的前三位,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已经不容小觑[8]。

临床研究显示,腹泻的诱发因素主要包含两类,一是感染性因素,二是非感染性因素,其中感染性因素最为常见,且对患儿健康对威胁较大。故而,临床上通常将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微生物检验作为研究的关键[9]。临床研究显示[10-12],真菌、病毒、原虫、细菌等菌可能会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现象发生。本次研究中对收治的180例患儿进行了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本组患儿共分离中135株菌株,其中以志贺菌属最多,占据了分离出全部菌株的37.0%,表明志贺菌与儿童细菌性腹泻发生有较大关联。志贺菌属也叫为痢疾杆菌,该类菌株可见菌毛,但无鞭毛,主要传染源为病人及带菌者,无动物宿主,在人类细菌性痢疾中也非常常见。其最为常见的菌种包括四种,即鲍氏痢疾杆菌、松内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志贺痢疾杆菌等。为尽可能减少因志贺菌等病原菌所引发的细菌性腹泻现象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要强化对病原菌预防的重视,尽可能的确保儿童日常生活的卫生情况,做好家庭环境清洁,尽可能的预防病原体进入儿童体内;同时对于儿童所需物品需尽可能进行消毒处理,若儿童细菌性腹泻现象发生,需及时就诊检查,以及早明确诊断,开展治理。医疗技术的进步,抗生素逐渐被应用于该病患儿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应用的增多,病原菌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大,这也可能会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志贺菌属、气单胞菌、沙门菌属、弧菌属等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哌酮、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均有较强的耐药性。提示致病菌耐药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其可能和临床上对于该类抗菌药物使用范围较广有关。

综上所述,对于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致病菌检测的重视,同时根据致病菌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以尽可能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病情。

猜你喜欢
头孢细菌性耐药性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头孢那么多,到底怎么选?
抗生素耐药性并不新鲜——它早在人们使用药物杀菌前就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