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楚宏,陈伟洪,陈勃
(汕头市金平区人民医院,广东 汕头)
股骨粗隆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以老年患者为高发群体。人体粗隆部血运较丰富,骨折后极少有不愈合情况,因此临床可选取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容易引发髋内翻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预后不佳,因此对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仍以外科治疗为主[1]。本研究旨在分析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髓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一般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58~77岁,平均(73.14±5.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7例,摔伤10例,高坠5例,其他3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55~78岁,平均(76.25±5.1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8例,摔伤10例,高坠3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内容及程序均遵循医学伦理学标准制定,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实施。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或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③患者符合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①未获患者知情同意书。②有手术禁忌证者。③语言、认知功能障碍者。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者。⑤临床资料缺失者。
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健侧肢体外展,患侧内收,在牵引床上对患者进行持续牵引骨折复位,C行臂下透视复位满意后,术区常规消毒铺巾、从大转子顶点处入路,作一3cm左右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筋膜,暴露大转子尖端,进针点选择大转子顶点前1/3处,向内向前置入导针,并在X线透视下确认导针位置,切开股骨皮质进行扩髓,安装瞄准器,将主钉手动旋转置入适当位置,并置入近端螺钉螺旋刀片,导针置入股骨颈内,X线下确认导针位置在股骨颈中点偏下,远端至关节面之下约5~10mm。将螺旋刀片安装固定,在远端锁孔开口,测试深度,并置入远端锁钉,X线下确认锁钉位置满意后安装尾帽,冲洗伤口、充分止血并逐层关闭切口[2]。
对照组采用DHS治疗,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术野常规消毒铺巾,以侧股骨大粗隆外侧处为切入点,纵行直切式作一10cm左右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筋膜,充分暴露股骨颈基底、股骨近端及股骨大粗隆。于大粗隆下缘2cm处作一钻孔,将引导角度定位器置入其中,选择符合股骨干角度的定位器,并经钻孔位置置入导针,测深理想后,X线透视下对股骨头颈位置与深度进行确认,沿导针扩孔与攻丝,选择大小与长度适宜的加压螺钉植入,安装套筒钢板,轻推钢板滑入滑动螺钉尾端,对骨折端进行加压,使股骨外侧骨皮质紧贴钢板,拧入螺钉,并将其固定于股骨干,取加压尾钉拧入滑动加压螺钉的尾部,反复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并组成关闭切口[3]。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频率等围术期指标。
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时间点选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标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越好[4]。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短于)对照组,X线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术 后1个 月、3个 月、观 察 组Harris评 分 高 于 对 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s)
?
表2 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对比(±s)
?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且骨折均能达到完全愈合。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老年人骨质疏松、骨量丢失、微结构被破坏以及骨机械性强度降低等原因使其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发病人群。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骨质疏松与骨折处骨缺损是其主要病理变化。临床可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只要患者不存在手术绝对禁忌症,可耐受手术治疗,则应当尽早进行手术固定。当前,手术内固定治疗已成为临床广泛认可的治疗该类型骨折的首选外科方案,主要的术式包括:钉板系统手术、人工关节置换、髓内固定治疗等[5]。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临床认为对于无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伤口需尽快完善术前检查,尽早进行手术,以免长期卧床导致坠积性肺炎、肺栓塞、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增加手术风险,总之“尽早”即是原则。
保证患者内固定稳定、解剖复位良好是达到理想的骨折恢复效果的首要前提,当前,内固定治疗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最常用的术式,其中以髓外固定的DHS及髓内固定的PFNA最具代表性,DHS的结构较为坚固,具备滑动与加压的双重功能,更适用于稳定性骨折,PFNA则适用于各类型的骨折,其生物力学特性符合生物负重力线,在严重粉碎性的不稳定型骨折中也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采用两种固定方式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当,均达到完全愈合,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综上所述,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PFNA与DHS固定治疗均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而前者恢复时间更快,手术时间更短,在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固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