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昂才吉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青海 玉树 815099)
肝包虫病即棘球蚴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地方性疾病,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同时具有高原地区发病率高的特点。其早期临床早期无症状,伴随囊肿增大出现肝脏压迫症状,肝区隐痛上腹胀满等临床表现。该疾病在形状上类似癌症,所以又被称之为虫癌。其临床治疗方式一般是肝包虫内囊摘除术,但是围术期需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才能够保障手术期的稳定性及治疗的有效性[1]。以下本文将针对我院收治的42例肝包虫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肝包虫病围手术期护理的安全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20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肝包虫患者42例,患者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10岁,平均年龄(45.7±0.3)岁,最大病程6年,最小病程0.7年,平均病程(3.4±0.7)年。所有病患入院均经B超或CT等检查确诊。
对所有患者均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手术为主,手术前后均以药物治疗辅助。围术期护理以护理管理方式为主。以护士长为管理人员,病房护士及手术室护士为组员开展研究。在基础护理上添加以下几点内容:①加大护理人员培训教育,丰富理论知识,提高护理技能。②针对肝包虫病常遇到的情况,设计针对性护理,提高护理质量。③规范护理流程及操作,避免护理隐患。④加强环境管理,消除环境危险因素,制造良好医疗环境。
1.2.1 术前护理
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高原地区群众对卫生知识了解甚少尤其对肝包虫病,因此患者对该病都无积极防护意识。因此疾病对民众折磨,容易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为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开展卫生知识讲座,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的必要性。让患者可以正确理解手术的目的,熟悉病房环境及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最好的状态接收治疗。
该病易导致病人营养不良,应加强病人营养。限制病人剧烈运动避免囊肿破裂。
1.2.2 术前准备工作
术前一天给予易消化流质饮食,术前一晚进行常规灌肠,病房徐安静舒适,患者保证充足睡眠。术前6-8h禁食禁饮。
1.2.3 术中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术前了解手术方案,麻醉前与患者交流沟通分散注意力,术中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手术过程,避免出现异常情况,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2.4 术后护理
患者平躺,保持呼吸通常,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麻醉清醒后去半卧位,术后24小时鼓励患者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若伤口疼痛,根据情况而定,可放音乐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实用止痛药或者止痛泵。
1.2.5 并发症的护理
①出血:术后出血过多的话,及时报告医生,即使进行治疗。②感染:收集引流液标本,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③胆瘘:术后引流管引出胆汁样液体,多为手术后包囊创面毛细胆管渗漏,胆汁漏量大,持续时间长的需再次手术治疗。
1.2.6 出院指导
根据病人情况针对性提出出院后护理方案,叮嘱患者及家属坚持合理用药。发放健康宣传单,介绍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提出建议: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不接触未检疫家畜。3个月以后复查。
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显效:患者无异常反应恢复健康;有效:患者不存在明显的异常反应;无效: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根据护理人员表现对患者进行采访,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分以上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36例显效,6例有效,0例无效。有效率为100%,P<0.05。患者非常满意为38例,满意4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为100%。
肝包虫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2]。而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尤为重要。护理人员熟悉掌握肝包虫病相关知识,加强病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顾虑,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针对围术期做护理,治疗有效率为百分百。患者满意度为百分百。
综上所述,对于肝包虫病的患者施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