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燕
(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21)
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急诊重症疾病之一。临床上,对于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转运中的失误,缩短转运时间,确保患者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治疗[1]。本研究分析了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的260例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组,无缝隙护理组年龄20-73岁均(42.24±6.21)岁。男67例,女63例。常规护理组年龄20-72岁均(42.01±6.68)岁。男65例,女65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无缝隙护理组开展无缝隙护理干预。第一,健康教育。告诉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及其家属有关转运的重要性,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和家属的配合。第二,教导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采用自我心理调节方式,如深呼吸和听音乐等,确保途中保持良好情绪,减少情绪烦躁对转运带来的影响。第三,途中护理。在转运之前做好充分的急救措施准备和器械准备,保证管道连接良好和运作良好,管床护士将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转移到床上急救药物和设备准备充分,清洁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并通知接收部门。途中使用床栏,束缚带等保护性疾病避免坠床。患有意识障碍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头应偏向一侧,注意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以防万一对于事故和及时治疗,气管插管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应随时检查人工气道固定状态和各种导管固定情况,以免脱落,堵塞等;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到达接收部门后,医务人员应详细交接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做好交接记录[2-3]。
比较两组满意度;院内转运的时间;护理前后生命体征;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
SPSS17.0软件,t、卡方分析用于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
无缝隙护理组的满意度是130(100.00),常规护理组则是110(84.62),P<0.05。
护理前两组生命体征接近,P>0.05;护理后无缝隙护理组生命体征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如表1.
表1 护理前后生命体征分析()
组别 例数 时间 PaO2(mmHg) 血氧饱和度(%)无缝隙护理组 130 护理前 42.24±4.44 90.11±0.36护理后 88.01±7.52 97.14±2.55常规护理组 130 护理前 42.68±4.44 90.46±0.31护理后 76.21±6.78 95.14±2.11
无缝隙护理组院内转运的时间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无缝隙护理组院内转运的时间分别是23.24±1.21分钟,常规护理组院内转运的时间分别是38.21±2.27分钟。
无缝隙护理组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更少,P<0.05。无缝隙护理组出现1例,常规护理组出现了8例。
目前,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中,院内转运这个环节十分重要,需要保障转运中的无缝隙交接,以保证转运质量,为患者生命的抢救创造条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4-5]。
本研究中,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无缝隙护理组开展无缝隙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无缝隙护理组满意度、生命体征、院内转运的时间、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常规护理组比较均更好,P<0.05。
综上,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