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春女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新生儿窒息为临床常见的、危重新生儿并发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随着临床医学不断发展,临床对新生儿危重疾病诊治时效性要求较高,通过有效的抢救及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疾病抢救质量[1]。本研究笔者为了探究适配于严重窒息的新生儿抢救措施及护理方案,收集40例患儿进行比对分析,执行入下。
课题分析指标为笔者单位2017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严重窒息新生儿40例,模拟随机抽签方式进均分2组,一组20例设为观察A组,男10例,女10例;胎龄29~40周,平均(34.62±0.42)周;一组20例设为观察B组,男11例,女9例;胎龄28~39周,平均(35.02±0.39)周,统计校验2组入组患儿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原则:(1)40例客观对象均符合《新生儿诊断指南》[2]中对新生儿严重窒息的诊断依据,患儿入院时表现为外周循环障碍,皮肤黏膜消失或减弱,呼吸中枢麻醉,无效呼吸;患儿家属对课题研究知情;(2)研究获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后开展。排除原则:(1)家属拒绝研究或中断研究的患儿。
观察A组患儿开展常规抢救及护理干预,观察B组患儿予以综合抢救及护理干预,于胎儿娩出后,对其呼吸道进行清理,快速建立呼吸通道;观察新生儿心率情况,若心率不满60次/min,予以胸外按压,观察心率情况,若心率无改善,需及时开展药物治疗;针对心率缓慢患儿,及时予以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在患儿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可采用25%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混合5%浓度的额碳酸氢钠,予以静脉推注治疗;于治疗期间开展综合护理干预。
统计比对2组新生儿产后Apgar评分;观察抢救后急性肺水肿、电解质紊乱、肺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课题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23.0对组间数据进行统计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观察B组患儿产后Apgar评分显著高于观察A组评分,经统计校验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产后Apgar评分分析[/分]
组别 n 产后5 min 产后1 h观察B组 20 7.36±0.56 10.24±0.71观察A组 20 5.86±0.35 7.11±0.41 t 7.859 6.536 P 0.000 0.000
观察B组1例出现电解质紊乱,发生率4.55%,观察A组2例出现急性肺水肿,2例出现电解质紊乱,3例出现肺感染,发生率31.82%,经统计校验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较多,主要涉及分娩、胎儿及产妇等三个因素,临床较为常见,若没有及时予以治疗干预,极易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新生儿抢救时效性要求较高,开展及时有效的新生儿复苏,可早期逆转临床表现,促使其各脏腑功能的恢复;新生儿严重窒息极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严重甚至导致后遗症及死亡情况的发生。综合抢救及护理需及时进行呼吸道清除,将胎儿咽部羊水及粘膜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要求上述操作在1 min内完成;针对心率较慢的患儿,需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治疗,予以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若患儿持续治疗仍无效,需及时进行药物治疗,予以肾上腺素治疗,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3]。于抢救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考虑新生儿各脏腑发育不全,神经调节机制尚不健全,需加强新生儿体温的调节;于气管插管期间加强护理干预,及时予以抗生素治疗,避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综上,于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中开展综合抢救及护理,可显著改善患儿窒息情况,提高抢救成功率。